周崛夏 姜翠萍 李杰
【摘 要】產教融合近年來成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點方向,對應用型人才培養和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文章以青島某高校機電工程學院為例,通過實施應用實踐小學期、推動社會認知實踐、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等多種方式,探討產教融合模式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應用型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12-0186-02
0 前言
在《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指出: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建設一批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一流本科課程。產教融合已經成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應用型高校深化產教融合必須堅持以產教融合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的應用型高校發展之路,主動服務甚至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應用型高校存在和發展的價值基礎[1]。
近年來,部分高校存在教學內容跟不上新時代發展要求,學生動手能力差,教師實踐能力不足,與企業需求脫節,學生畢業后就業難、擇業難、創業難等問題,這要求高校必須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改革教育模式,精煉理論教學,加強實踐環節,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校企合作,使學生學知識、練本領、強技能,真正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成為新時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青島某高校機電工程學院一直致力于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通過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實習實訓、舉辦高峰論壇等多種途徑,不斷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此外,通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對應用型人才提出新要求、新目標,遵循教育規律,堅持改革創新,以社會認知實踐為新作為,以應用實踐小學期為新舉措,將全院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育人工作不斷向高水平推進。短短幾年間,該學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得到國內外企業高度的評價,成績斐然。
1 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途徑
1.1 實施應用實踐小學期
為進一步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強化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在學校的統一部署下,學院正式實施應用實踐小學期工作。
應用實踐小學期旨在利用小學期開展大學生實踐教學活動,以培養大學生職業素養、提升實踐能力為重點,培養社會迫切需要的高素質、強能力的合格大學生,可較好地解決學生綜合實踐不足的問題,主要形式包括社會認知實踐、專業實習實訓、學科與技能競賽培訓、技能培訓及職業技能鑒定、參加科研學術活動、創新創業訓練、深度素質拓展提升訓練等。
機電工程學院以增強學生專業學科領域的操作動手能力為重點,同時著重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組織領導能力、誠信度與社會規范意識及獨立人格的塑造,堅決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力爭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綜合素質。
1.1.1 應用實踐小學期(校外)
在學校實驗室的實驗和實踐操作大多是在一種理想的環境下進行,而現實中的工業環境卻是在整個大的商業環境中進行的,可以訓練學生的工程市場意識[2]。在校外應用實踐小學期(即社會認知實踐)工作中,2019年度機電工程學院共有265名一年級學生自愿報名赴江蘇省泰州市某世界500強企業參加實習實訓,占比64.2%。在工作期間,學生兢兢業業,吃苦耐勞,虛心好學,得到了當地政府、企業的高度評價。
在社會認知實踐結束后,從產教融合的角度,學院與企業共同制定了《機電工程學院實習實踐效果調研問卷》,最終得到有效樣本173份,具體分析結果如下。
(1)進一步明確職業生涯規劃。學生認為通過社會認知實踐,對職業生涯規劃有幫助的占比82.7%。在實習實訓期間,學生在生產一線深入體會到現代企業管理與生產工藝流程,了解了自身專業知識的不足,熟悉了現代化智能制造發展水平,提前體驗到了社會與學校的巨大差異,從而返校后相對于未參加社會認知實踐的學生,更加明確了學業規劃與職業規劃,在學習積極性及學業表現等多方面均有了顯著的提高。
(2)實習成果豐富。學生認為在人際交往(占比72.8%)、吃苦耐勞(占比72.3%)、感恩父母(占比63.0%)方面受益匪淺。實際上,這3個方面也是通過社會認知實踐,學校大力倡導的學生成長方向。因為隨著“90后”“00后”學生的成長,嬌生慣養現象突出,他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良好的人際交流與團隊協作,對其今后的工作會造成較大的消極影響,影響學生良好的職業發展。所以,學校從現實出發,不僅在社會認知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也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此外,實習單位有著科學合理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在《員工手冊》中對員工工作時睡覺瞌睡、玩手機、吃零食、擅自離崗等現象明令禁止,對出勤、請假等方面也有著嚴格的要求,同時引導員工積極參加公益活動、熱心獻血。在工作時,公司對學生亦按照正式員工的要求進行管理。在社會認知實踐結束之后,學生普遍認為在人際交往中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受益匪淺。在學校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辛勤勞動,認知并體會到了父母賺錢的不易、養育的艱辛,都能夠自發地通過不同方式,利用實習收入給家人發紅包或者購買一些禮物,令人欣慰。
(3)對駐廠教師管理滿意度高。學生對駐廠教師管理滿意的高達96.5%。一方面,學校對駐廠教師有著明確的工作要求和績效考核,要求駐廠教師對學生的異常出勤原因及時知曉、第一時間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與企業保持密切的溝通;另一方面,駐廠教師都能夠自發地開展相關工作,比如赴生產一線指導學生工作、每日慰問病假的學生、組織學生在工作之余進行文體活動等。
1.1.2 應用實踐小學期(校內)
在校內應用實踐小學期中,學院從學生的興趣與成才等角度出發,安排低年級學生以學業規劃、學術講座、綜合素質拓展等內容為主,高年級學生以學科前沿、學術講座、學科競賽、職業規劃、證書備考等內容為主,同時還有商務禮儀、經典閱讀、愛國電影賞析、應用文寫作、PPT制作、信息檢索與利用等豐富的內容,從而引導學生思考大學四年應該怎么學、學什么,明確當前的就業形勢與方向,了解“工業4.0”“中國制造2025”和人工智能、3D打印等專業前沿知識,積極準備大學英語四六級、教師資格證等考試及全國大學生智能車競賽、山東省工業設計大賽等參賽作品的設計與制作。學生普遍表示應用實踐小學期內容豐富,收獲頗多,對未來的學業發展和職業規劃有非常大的幫助。
1.2 舉辦高峰論壇
機電工程學院一直以來積極與政府、高校、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開展校企合作,不斷探索多方協同育人模式改革與實踐,為國家經濟轉型升級做好人才儲備。
機電工程學院曾舉辦主題為“智造融合,學科交叉,助力科技創新驅動”高峰論壇,聘請了青島一木集團總經理、青島松靈電力環保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為榮譽教授并主旨發言,同時聘請青島一木家居有限公司、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青島市工業機器人應用技術公司等負責人為創業導師并主旨發言。
此外,在第二屆高峰論壇上,學院又聘請了青島家具協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青島華誼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為榮譽教授。之后,青島家具協會、青島英派斯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新希望琴牌乳業有限公司等負責人分別進行主旨發言,青島喜之林家具有限公司、青島華誼家具有限公司等十多位企業家代表一同列席參加。
機電工程學院通過結合新經濟發展趨勢和產業需求,瞄準產業建專業,圍繞專業聯產業,學科鏈對接產業鏈,專業鏈對接職業鏈,創建共享型協同育人實踐平臺,將教學與科研、生產相結合,把前沿技術要點、最新產業信息融入專業教學中,既完成對學生的教學過程,又形成新的應用型研究成果,同時實現研究成果的產業化,最終形成與地方(行業)共生共存、互利多贏的辦學態勢。
1.3 強化畢業實習過程管理
學院高度重視畢業實習工作,成立由院長作為組長的畢業實習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學院畢業實習工作。在畢業實習前期組織過程中,一向秉持學生自愿的原則,自行選擇單位進行分散實習或參加由學校統一組織的集中實習。對分散實習的學生,嚴格實習單位條件、實習內容審核,加強實習過程指導和管理,確保實習質量。對集中實習的學生,選派了經驗豐富、業務素質好、責任心強、安全防范意識高的學院領導進行駐廠管理、指導學生實習。學院通過不斷加強內涵式發展,不斷探索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產學研創新鏈條,不斷致力于培養一流的應用型人才。
2 展望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已被證明是多方育人、互利共贏、優勢互補的務實合作平臺,下一步學院將在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社會認知實踐和畢業實習規模、成立特色班和訂單班、培養“雙師型”教師等多方面與企業展開深入合作,不斷提升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水平。
參 考 文 獻
[1]陳星.應用型高校產教融合動力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7:227.
[2]陳敏,蔣志鴻.五元合:法國工科大學生企業實習系統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140.
[3]陳錦山.地方本科院校產教融合轉型發展的困境及對策探討[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7(2):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