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在隨著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著改變。在當今這個追求高效的教育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已經被廣大教師認可和接受,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因此,本文就結合我多年的從教經驗,探索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運用小組合作教學的策略,希望能夠為廣大教師教學提供一個新的方向和思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組合作;有效教學
我國關于合作學習的研究最早起始于孔子時期,他提出:“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可見,在學習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從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際情況來看,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頗深,在課堂中依然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知識。長此以往,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會逐漸喪失。因此教師應該及時地更新教學觀念,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進而促進小學語文課堂的可持續發展。
一、 通過小組合作完成預習任務
預習是語文學習的第一個環節,學生通過預習可以初步了解語文學習的知識,這樣在課堂中才會更容易接受新知識。所以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預習過程,給學生布置具體的預習任務,然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分工,有效地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進而為整節課的語文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時,在上這節課之前,我給學生布置了幾個預習任務:1. 通過查字典、網上查閱等方法對本篇課文中的生字進行學習和認識。2. 仔細閱讀課文,通過查閱資料了解本篇課文相關的歷史背景。然后我讓學生分組完成,每四個人一組,兩個人對生字進行查閱和認識,兩個人對歷史背景進行查閱,最后進行整合和分享,使學生了解到與本篇課文相關的一些基礎知識,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就會更加順利。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學習的預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對課文的生字、背景以及作者等進行提前的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以及情感,對整節課的順利開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 通過小組合作突破教學重點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重點掌握和理解的知識就是一篇課文的重點知識,但是往往在講解重點知識時僅僅依靠教師單純地講解,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即使當時理解了也很容易忘記。所以教師在對重點知識的突破時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解決出重點問題,能夠有效地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成就感。
例如,在學習《石灰吟》這首詩時,由于學生已經進入了小學高年級階段,對古詩詞的學習已經有一定的經驗和能力,所以我在這首詩的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通過分析教材和古詩可以知道本詩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這首詩的含義并對其中蘊含的精神進行了解。于是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通過注釋以及參考輔助資料對本詩的詩句的含義進行了解和掌握,在最后每一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對本詩的含義進行闡述。并且在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以及教師的引導下總結出本詩作者不怕犧牲、始終保持高尚節操的精神。從而使學生有效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通過學生的合作來突破教學的重點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 通過小組合作完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步驟,以往的教學評價,教師只是通過一張試卷從學生得分的高低對學生進行評價,這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違背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所以在今后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也應該創新課堂評價方式,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進行自評和互評,使學生發現其他同學的閃光點,有效地激勵學生進步和發展。
例如,在我所執教的小學語文班級中,每次完成小組合作學習,我都會讓每個組的學生進行討論,然后選擇出表現得最好的那一組進行評價和表揚,同時每一個學生要對本組的成員進行評價,進而選出表現最好的成員。學生這樣的評價過程就是發現其他學生身上優點和值得學習的內容的過程,進而不斷激勵學生進步。同時還要求學生進行自評,找出自己可以繼續保持和發揚的一面并繼續努力,此外還要糾正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從而使學生在小組合作評價的過程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發展自己。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集體意識的一個有效的方法。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和成長,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優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湯波.合作互學 自主探究——淺談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教學[A].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論文集卷二——熱點探討[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8(2).
[2]佟秋慧.自主參與 合作交流——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31):77+79.
作者簡介:
蔣金桃,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市七里河區七里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