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新俊 蒲雪蘭
摘 要:現代電子技術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優化教學活動,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率,滿足當前新課改要求。基于此,本文從當前的現代電子技術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意義入手,深入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提出有效的應用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現代電子技術;生物教學;教學理念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9-014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9.134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當前的生物教學應靈活應用現代電子技術,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積極進行創新優化,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提升教學效果。現代電子技術可以有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其主動學習
對于學生來說,興趣是保證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只有學生對科目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更加主動地進行知識實踐與探索,提升學習效率。靈活利用當前的現代電子技術,可以將生物知識進行生動化表達,尤其是相對來說部分微觀的知識,學生難以憑空想象,而靈活應用當前的現代電子技術則可以將知識形象化,通過真實的感知加深對知識的了解,從根本上提升學習效率[1]。
(二) 擴展教學知識量
對于學生來說,其自身的學習任務較重,需要學習的科目較多,導致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時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大量的基礎知識。靈活應用當前的現代電子技術,可以促使當前的知識內容更為豐富,如教師可以靈活應用多媒體、計算機等,進行知識的擴展延伸,將教學變得更為緊湊,實現一體化教學,通過知識的主體串聯,提升學生的知識累積。
(三) 簡化教學過程,使知識變得更加形象具體
受生物學自身的性質影響,其知識比較復雜抽象,如單細胞生物在進化過程中,逐漸從原有的單細胞進化為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環節動物等,但在實際的進化過程中,我們并不能進行親眼觀察,導致學生只能憑空想象,內容較為抽象。靈活利用現代電子技術,可以有效模擬進化過程,使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2]。
(一) 靈活應用現代電子技術,提高課堂互動有效性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為教學主體,學生被動進行學習,導致課堂互動性不高,氛圍不夠濃烈。因此,靈活利用現代電子技術進行教學,加強師生互動,可以促使學生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主體作用,轉變學習意識,提升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可積極創設問題情境,并在課堂上利用現代電子技術進行問題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主動探究思考。同時,相對傳統教學模式,現代電子技術更具有優勢,它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元素展現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了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境。以“細胞膜的組成與功能”為例,由于其看不見、摸不著,學生理解難度較大,此時教師可以利用現代電子技術進行演示,直觀地展示教學內容,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進而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并提出細胞膜的作用等問題,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 利用現代電子技術進行實踐教學
對于生物學來說,通常情況下其理論知識內容處于微觀狀態,具有較強的抽象性,知識點涉及較多,內容較為復雜,增大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影響其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可以靈活利用現代電子技術進行實踐教學,將抽象性的理論知識進行簡化,轉化為形象具體的內容,以滿足當前的需求。例如,在講解“植物光合作用”時,由于其光合作用過程用肉眼看不到,屬于微觀現象,學生理解難度較大,教師利用電子技術進行動畫制作,通過動畫對當前的光合作用進行擬化,如將當前的葉綠體比喻成“加工廠”,將水與二氧化碳作為加工原材料,利用“工廠”進行加工,形成最終的產品“氧氣”與“養料”。動畫模擬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了解,并將當前的抽象知識進行轉化,促使學生更容易接收,提升整體教學效果[3]。
(三) 演示實驗過程,培養學生想象思維能力
在新課程理念背景下,積極進行課程演示是重點內容,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樂于探究,并積極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探究能力與資料收集能力,創新自身的想象思維,促使學生全面發展。例如,在講解“生物組織中的脂肪、蛋白質以及還原糖鑒定”時,教師首先利用現代電子技術進行演示,并解說實驗技巧,提升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與想象思維,進一步強化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綜上所述,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模式,積極進行創新,靈活利用現代電子技術,充分發揮出技術優勢,尤其是對于生物教學來說,其知識較為抽象,通過電子技術教學應用,可以形象具體地展現教學內容,促使學生加深記憶與理解,提升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柳亦松,劉兆穎,譚超.現代教育技術在《動物生物化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高教學刊,2018(17):75.
[2]吳明艷.試論現代信息技術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與反思[J].學周刊,2014(3):63.
[3]張倩.淺談現代信息技術在聾校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成功(教育),2013(4):222.
[責任編輯 杜建立]
作者簡介: 鄭新俊(1965.9— ),男,裕固族,甘肅肅南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生物教育教學。
蒲雪蘭(1973.5— ),女,藏族,甘肅肅南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生物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