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祖新
【摘要】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基礎性工程,做好小學教育工作要求兩手抓,一方面做好各個學科的教學管理,另一方面做好學校的管理工作。只有如此,才能夠發揮小學教育的基石作用,推動我國教育的發展,實現教育興國。因此,文章展開關于小學教育管理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小學教育;管理活動;以學生為本
傳統小學教育管理的特點是實現以管理工作為主體,以教師為主體,即學生必須配合教師,配合學校的發展方向,完成學習,遵守日常行為準則。傳統教育管理理念下的小學教育活動受到一定制約,在此情形下,急需教學管理理念的優化,迎合教育發展趨勢,實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管理原則,服務學生,關心學生,引導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如何在小學教育管理中實現以學生為本成為本文研究的重點所在。首先從小學教育管理中以學生為本理念的落實入手,繼而從校園環境創設、學校管理制度和手段的更新著手,創設以學生為主體的交流平臺,了解學生的需求,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學校的管理工作。
一、小學教育管理工作的特點
(一)小學教育管理工作具有服務性
對比企業單位中的管理工作,小學教育管理具有更強的服務性,它旨在通過先進的管理理念引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完成學習任務,并且能夠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形成良好的德育觀念。因此,教育管理工作不能夠以強制性為主,而要以服務性為主,即服務學生,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等。從小學教育管理的服務性特點可以看出,小學教育管理工作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才是管理的主體,是學校服務的主體。
(二)小學教育管理工作具有引導性
在小學教育活動中,教師要能夠發揮引導作用。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能夠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而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師也必須以引導為主,如引導學生遵守學生準則,更好地度過小學生活,引導學生按照教學任務自主完成學習活動等等。引導的主體為小學生,因此必須能夠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管理活動。
二、小學教育管理工作中以學生為主體的制約因素
(一)未能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管理體系
教育管理體系是由管理制度、管理措施等構成的。在目前的小學教育管理中,雖然眾多的小學學校已經開始進行傳統管理理念的優化創新,但是由于正處于嘗試階段,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管理活動呈現出片面化發展。第一是學校所制定的新的管理制度未能夠按照本校學生的實際出發,新的管理制度是直接從試點學校照抄的,因此,本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變成了以別的學校的學生為主體,而非以本校的學生為主體。第二是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變革不能夠實現全過程的構建,即學校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管理工作,并未全面構建相關制度,做好相關宣傳工作,而是走一步看一步,這樣的操作落實方式不利于教育管理的規范化,也無法基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開展高效的管理工作。
(二)未能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管理理念
小學教育管理工作的主體是學生,而落實方是教師、學校的管理層。但是在目前的小學教育管理工作中,一些教師對新的教育管理理念的認知還不清楚。有的教師認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管理工作就是任由學生發展,導致小學生一心撲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中,無心學習。因此,在展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管理中,必須能夠在整個學校中落實并且正確解讀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管理理念。
三、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教育管理工作的優化實施
(一)基于學校實際,做好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管理理念的宣傳
在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教育管理工作中,必須事先做好宣傳教育。要求分為三步走:第一步是在全校范圍內宣傳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管理理念,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第二步是學校展開該理念的深入學習,并且根據自己學校的辦學特點、學生特點等賦予該管理理念新的內涵和定義;第三步是求重新分解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管理內容,如重新定義教育管理工作目標,并且對于教師、管理層等各自的職責進行有效的分解,保證在全校中明晰工作職責,落實新的方案和制度。
(二)全員重視新理念,做好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氛圍的營造
全體人員只有重視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管理新理念,才能夠激發動力去落實該理念。因此,第一要求學校管理層能夠提供支持,為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人力、物力等支持。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須實現對學生個性的掌握,即要求擁有一個學生基本情況的數據庫,便于在教育管理工作中隨時提取信息,展開具體的管理活動。因此,學校要構建起一個學生基本情況的網絡數據庫,并且要求教師能夠在每一學年、每一季度中對學生的發展情況進行信息收集和統計。第二要求學校能夠參考其他的試點學校在教育管理方面的優秀經驗,在本校中營造“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管理環境。如在校中設置各種標語,讓學生和教師都能夠輕松地展開校園活動,從而更好地完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管理工作。第三是從教師入手,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如教師在展開教育管理時,可以采用游戲法,讓學生通過游戲活動來形成合作、團結等思想。
(三)注重教育管理體系建設,實現新的教育管理手段和制度的全面創建
構建一個完整的教育管理體系,是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活動的動力所在。即制度能夠規范教師教育管理行為,而考核管理制度則能夠鑒定教育管理活動是否真的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第一是要求學校在參考其他學校、本校發展的特點的基礎上構建新的教育管理規章制度。如某小學地處山區,其教育管理制度就必須要充分考慮到,山區家長對于教育管理的參與度是有限的,不能夠將教育管理工作的大部分放置在家長管理這一環節。第二是要求學校建立起與之相關的監督制度,即現有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管理活動并不總是能夠發揮成效的,要求展開對現有的措施和制度的監督評價,確保其真的能夠發揮作用,促進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實。第三是要求能夠完善績效考評制度,只有如此才能夠提高教師教育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在“個人承包”的制度下,保證每個教師能夠自行創新本班級的教育管理工作措施,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學校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項綜合的系統的管理工作,要在尊重學校公益服務性的基礎上,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更重要的是要重視學校管理的特殊性,即要展開小學生管理活動,在管理中要實現學生正確“三觀”的構建,培育一批綜合發展的學生,從而能夠有效地完成學習過渡、人生過渡。
【參考文獻】
[1]張娜,盧娜.探析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教育管理中的應用[J].科幻畫報,2018(09):154-155.
[2]杜小艷.淺談人本管理理念在小學教育管理中的應用[J].好家長,2018(13):149.
[3]岑立強.人文關懷視角下的現代小學教育管理探析[J].時代教育,2018(0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