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雯倩
摘要:現今隨著教育制度的改革,各級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尤其在幼兒教學上,素質教育要求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大自然以及實際活動。音樂課作為幼兒重要的啟蒙課,其是否能夠有效地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與學生們是否能夠很好地進入到下一階段的學習密切相關。作為幼兒園大班的音樂老師,不但承擔著教會學生歌唱新兒歌的責任,還要能夠培養學生的音樂的鑒賞能力。而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最好的方法便是將音樂教學課堂游戲化,教師要善于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幼兒們參與游戲的積極性,才能收獲到最優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幼兒園大班 ? 音樂教學 ? 課堂游戲化
一、游戲化在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中的意義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幼兒教育在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對于幼兒園音樂活動的開展來說游戲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游戲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是幼兒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動,也是幼兒成長過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于幼兒們各器官的感官覺察能力尚未發育完整,若教師一味采取傳統的授課方式,容易令學生心思渙散,產生厭學情緒,甚至搗亂課堂秩序。為了杜絕此類狀況的出現,幼兒園大班教師應當在充分了解幼兒的身心發育特點的基礎上,設計高效可行的教學方案。此外,音樂課本身作為一門生動活潑的課程,其靈活性較大,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游戲教學作為全身反應法的一種,適用于大班的幼兒們。目前,我國教育部頒發的《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均提出了“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要求。
根據研究統計,人們的注意力隨時間分布有著不同的集中程度,對于成年人來說,其注意力一般在三十分鐘處有所下降,幼兒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卻持續很短,一般情況下,小班幼兒能集中注意力3-5分鐘,中班幼兒10分鐘左右,大班幼兒10-15分鐘,這是由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決定的。幼兒們屬于活潑好動的群體,貪玩調皮是他們的天性,故教師應將重點內容在幼兒注意力集中期間講完。若教師在逾期后,仍然強制幼兒們端坐在座位上,雙手背在后背,安靜聽講,將對他們的身心發展造成負面影響。一方面,內心已經出現躁動的幼兒表面上默然靜坐,其頭腦必然處于走神狀態,這時的講課活動不過是做表面功夫,自欺欺人;另一方面,壓抑內心沖動的幼兒們長此以往會積疾成病,無論在性格還是體力方面均被扭曲。教師在授課時,應順應兒童的天性,發揮他們的主體地位,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在音樂課上采取游戲教學法往往能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一方面,音樂的旋律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能很好調動幼兒們的情緒,使他們積極高亢地投入到游戲和學習中;另一方面,游戲使得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為他們更好地學習音樂旋律打下了基礎。另外,在游戲時,教師可作為協作者幫助幼兒完成任務,拉近師幼間的距離,增加二者間的感情。
著名的音樂教育家奧爾夫說過,“在每個孩子的心中都存在一顆音樂的種子及音樂的夢想。”游戲正是激發幼兒這種潛在音樂天賦的有效手段。幼兒在上完語言課或科學課后,緊繃的神經無法快速放松,此時若一味將枯燥無味的樂理知識灌輸給他們,會引起他們心里上的抵觸。音樂作為治愈人們身心疲憊的天然藥劑,在特定的輕松氣氛下才能發揮作用,在音樂課上創設游戲環節,能有效緩解幼兒緊張的大腦,從而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課堂游戲化作為近年來新出現的教學法,無論在語言課,自然科學課,還是音樂課,均可采取此種方法。但對于許多觀念陳舊,想法落后的家長來說,游戲法或許難以接受。家長們或許希望孩子們能夠接受正統的教育模式,吸收到更多的的課本知識,將游戲教育法歸咎于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不高,認為教師將時間耽誤在游戲上,浪費了幼兒的時間和家長的費用。此時,教師需在日常教學中與幼兒家長架起溝通的橋梁,向他們詳細介紹游戲法的開展程序,設置意義及教學優點,必要時還可召開相關的家長會,增進幼兒園與家長,老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共同探討交流育兒經驗,相互理解與包容,鼓勵家長也將游戲法融入到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發揮好家園共育的作用。
二、具體教學活動的實施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設計出形式新穎,別具一格的游戲,來使幼兒耳目一新。
千篇一律的游戲形式和規則使課堂失去了趣味性,未知性,必將嚴重打擊幼兒的參與積極性,降低學習效率。必要時教師還需借助適當的直觀教具,充分發揮圖片,模型,手勢,動作,表情等直觀教具的教學優勢,將音樂知識生動具體地呈現給幼兒,加深幼兒對知識的理解,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意識到幼兒是活潑好動的群體,教師選擇的音樂教學材料應具有生動形象,幽默夸張的特點,以此調動幼兒獲取知識的主觀能動性,達到引人入勝的教學效果。
幼兒是游戲開展過程中的主人翁,而教師不僅可充當游戲的指導者,協助者,監督者,也可作為參與者和幼兒攜手共同完成任務。首先,教師可將班級分為若干小組,每組成員約四到五人,設置冠軍小組的名譽來激發幼兒們對待游戲的認真、緊張的態度,并時刻觀察各小組的游戲進度,必要時給予幼兒適當的幫助與提示,使幼兒獲得完成任務后的成就感。當發現有幼兒違反課堂紀律,擾亂游戲次序,教師要能使課堂氣氛迅速恢復平靜,必要時還需暫停游戲,對不遵守游戲規則的幼兒給予適當指導。其次,當教師同某組幼兒一起參與到游戲中時,不能對其他小組置之不顧。而應將目光平均分配到教室的每一個角落,兼顧別組的情況。另外,由于教師的加入會使該組成員產生優越感的心理特征,應注意在課堂的后半場更多地與別組成員交流游戲方法與心得。
幼兒園的音樂活動大致可分為五類,一是歌唱教學活動,二是韻律教學活動,三是打擊樂器演奏教學活動,四是音樂欣賞教學活動,五是音樂游戲活動。幼兒音樂游戲的靈魂是音樂,游戲的設置為幼兒提供了身體各部位隨著旋律,節拍及音調擺動的機會。教師可以用當堂課所學的歌曲作為游戲的背景音樂,利用全身反應教學法讓幼兒試著跟隨旋律節拍雙腳跳動,揮舞手臂,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到音樂的世界里。幼兒園教師在設計團體游戲教學方案時,應圍繞趣味性,生動性進行活動選材,利用視覺變通樂譜的方法將兒童音樂投射進游戲活動中。當幼兒在游戲中遇到問題,教師不能立即給予解答,而應當啟發誘導幼兒的自主思考,再提供評價和建議,最終使幼兒將知識點真正消化為自己的東西。
教師應謹記設置游戲的主題緊緊圍繞著該堂課的知識點,一方面,在講授重要知識的基礎上有所拓展,另一方面,延伸的內容不能與課本知識偏離太遠,切勿讓幼兒在玩樂的過程中本末倒置,將重心放在做游戲中,而忽略了對于課堂知識的把握。例如,在教授歌曲“小兔子乖乖”的音樂課上,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展現小兔子外貌特征、生活習慣的圖片,制作一些兔子卡通臉蛋的頭圈。在課堂的熱身與導入環節,教師將色彩鮮艷,圖案生動的圖片展示給幼兒,令幼兒討論小兔子的飲食習慣并回憶在之前音樂課上學到過的有關動物的歌曲。這樣一方面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及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又能很好地復習之前的知識點,做到溫故而知新。
在新授環節,教師先讓幼兒完整欣賞“小兔子乖乖”的音樂,讓他們大致感知歌曲的旋律及節奏特點。然后,教師可展開新課教授活動,在游戲互動中跟唱歌曲,以確保幼兒將旋律熟記于心。在練習與鞏固環節繼續設置新的游戲活動,可讓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將兔寶寶,兔哥哥及兔姐姐的頭圈戴在頭上,以唱歌的形式進行游戲。并在游戲結束后由班級投票選出最佳表演者,給予小紅花貼紙或糖果等獎勵。以競爭形式開展的游戲不僅能激發幼兒的求勝欲和好勝心,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高效率地完成游戲任務,還能給幼兒樹立榜樣標桿,充分調動幼兒的游戲積極性,優化班集體的學習氛圍。教學活動結束后還應進行教學評價,及時發現問題并改正。
三、結語
每個幼兒出生都或多或少地伴隨著一些音樂感知能力,故音樂教學應從幼兒抓起,使他們對于一首歌的旋律,節奏,節拍能夠大致把握。素質教育一直是教育界的熱門術語,幼兒教育也應朝素質教育的方向發展,音樂,美術,體育,實踐勞動等課程的設置都是為了促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做到在解決任何問題時能夠手腦并用。音樂往往與肢體動作密切相關,故在音樂課堂游戲化時全身反應教學法常被用到。教師在運用該法時,應注意游戲的主題與書本上的樂理知識緊密聯系,延伸擴展的知識內容要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使幼兒在游戲時樂不思蜀,忘記重點內容。另外,教師還可將游戲化的音樂課堂與大自然結合起來,在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同時,充分調動他們對于音樂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參考文獻:
[1]陳永風.幼兒園教學游戲化開展策略研究[J].中國培訓,2016,(08).
[2]劉雪茄,陳亮華.音樂活動中幼兒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音樂時空,2017,(03).
[3]姜娟芳.幼兒園游戲與教學關系的調查與反思[J].成才之路,2017,(09).
(作者單位:蒙陰縣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