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君
摘 ? ?要: 教學的最主要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高品質英語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興趣,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水平。作者以新課改要求為依據,結合個人教學實踐,對英語教學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 小學英語 ? ?有效教學 ? ?提升策略
自英語新課標實施以來,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老師要把握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創新教學方法,開展行之有效的教學活動。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就如何開展高效的教學談談看法。
一、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英語教學應遵循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征,符合小學英語教學實際,因此,教師在設置課程時,應以學生的身心發育特征為主要依據,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工作,不斷改變課堂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在學習方面實現情感共鳴,提高學生的學生熱情。英語教師應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適時調整教學順序,保證學生全部接受并消化,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貼近實際生活。教師在備課時應盡量增加閱讀量,選擇具有趣味性的閱讀材料,加強教學內容和實際生活的有機聯系,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探究討論,提高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應用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為加強英語和生活的有機聯系,便于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應用能力,在潛移默化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二、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實踐證明,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是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目標的基礎。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以往的課堂教學氣氛嚴肅,枯燥乏味,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保持,我們要創設教學情境,給學生營造語言氛圍,擺脫以往死記硬背帶來的枯燥疲憊感,避免產生厭學的不良心理,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增強學生自信心。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和符合學生心理特征的教學方式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比如情景教學法、趣味教學法等。另外,還要注意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互動交流,消除學生的膽怯心理和自卑心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動力。例如,在學習“black”“white”“blue”“yellow”“red”這些顏色單詞的時候,可以借助實物來增強學生直觀感受,營造語言學習的氛圍,幫助學生熟練掌握“black”“white”“blue”“yellow”“red”這些單詞。再如,可以模擬朋友見面、超市購物、電話求教、公園交談、醫院看病、餐廳點餐等生活場景設計情景劇,鼓勵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發揮表演力和想象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愛上英語,實現高效教學目標。
三、營造良好的語言氛圍,培養學生英語語感
語言學科學習需要語言氛圍的支持,但由于教師忽略學生的能力基礎,在課堂中堅持少用漢語、多用英語的原則,導致學生聽不懂,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因此,我們要多使用指令性語言,注意語言簡單易懂,首先讓學生聽得懂,循序漸進,讓學生接受語言的熏陶,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養成聽力的良好習慣。比如,可以配合肢體語言和少量母語,讓學生聽得懂,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興趣。例如在學習“big”“small”“short”“long”“tall”這些單詞的時候,可以將口語和肢體語言結合起來進行教學,比如“small”這個單詞,可以以手指為半徑畫一個小的圓圈,“big”這個單詞可以以手臂為半徑畫一個大圓圈,這樣就可以提高抽象知識的形象性和直觀性,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big”“small”“short”“long”“tall”這些單詞的含義和意思,牢記“big”“small”“short”“long”“tall”這些單詞,同時這種教學方式還能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讓學生享受英語學習帶來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為深入學習英語知識打好基礎。
四、采用小組合作方法,強化學生團隊意識
“眾人拾柴火焰高”,合作教學法是素質教育背景下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富有創意,并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互助合作,不但可以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團隊精神。在新課標教學改革浪潮中,要轉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從注重強化學生知識轉變為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采用合作教學法,有利于這一目標的實現,也是課堂教學的一大突破,有效改善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奠定基礎。
在合作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具體教學目標靈活設計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實踐操作,引導學生合作交流,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合作調查時,英語教師可以將一個班級分為兩個大組,進行比賽式搜集信息和調查的活動,讓學生選出本組的小組長和副組長,然后在小組內部分工協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指導,讓學生自主思考,自己解決實際問題,并充分體會團隊合作的力量,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團隊中的重要價值,激發學生的成就感,促使學生積極參與任務活動。此外,在教學一篇難度較大的英語材料時,一些學生會因為生詞較多而失去閱讀興趣,最終放棄閱讀機會。此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閱讀,將文章分為幾部分,每組負責閱讀其中一部分,以降低閱讀難度。同時,在分組閱讀過程中引入競爭機制,引發學生的挑戰心理,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分組閱讀結束之后,再通過“組間合作”的方式,鼓勵學生交流討論,這不但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階段,而且是展示學習成果的重要階段。實踐證明,只有在合作與競爭的過程中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有效面向全體學生,科學開展分層教學
生活經歷和自身能力的差異決定了學生個體間是存在差異的,因此,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分層教學,促進學生共同進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組,然后劃分難度各異的學習內容和教學任務,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任務,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所收獲,做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獲。例如,針對基礎扎實、自學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讓學生親自創設對話情境,給學生提供自由學習的空間,讓這部分學生擁有更多發揮的機會;針對中等層次的學生可以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對話訓練,讓這部分學生獲得更大的進步和發展;針對基礎較弱的學生可以讓學生以掌握課文對話為主,夯實基礎,在此基礎上再考慮能力的提升和發展。分層教學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我們要積極落實分層教學,發揮分層教學的優勢,使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共同進步和發展,實現高效教學的目標。
六、注重中西文化差異,幫助學生理解表達
小學英語教師應注重中西方語言的文化差異,首先要給學生講清楚中西方因為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等方面的不同,導致漢語和英語的表達方式不同,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不要用漢語思維學習英語。例如,中國人在打招呼時習慣說:“吃飯了嗎?”如果這樣跟外國人說,他們會以為你要請人家吃飯。所以外國人打招呼通常是天氣、運動、興趣等方面的話題。又如漢語中的親屬稱謂比較多,如:叔叔、嬸嬸、舅舅、姑姑、小姨、姥姥、姥爺、爺爺、奶奶等,但是在英語中往往就使用一個簡單的稱謂,如:“Uncle”泛指叔叔、舅舅、伯伯等親屬稱謂。當學生初步了解英語和漢語的不同之后,再組織學生參演課本劇,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讓課堂呈現不同的精彩。
七、布置多樣化的作業,滿足學生實際需要
在設計作業的時候,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一些開放性的題目,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促進學生共同進步。對于成績優秀的學生而言,作業要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可以使學生得到更好地鍛煉和提高,而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則要突出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夯實基礎。例如,在學習“What time is it?”的時候,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分層作業,要求全體學生Make a timetable about yourself;要求優秀學生Make a new dialogue with your partner and act it out in next class;要求全班學生Read the dialogue for 10 minutes。其次,我們要把作業選擇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內容,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例如,在學習“Our School”這一單元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行選擇作業內容:第一,畫出理想中的學校,涂上顏色,標注好單詞;第二,聽課文錄音,朗讀課文內容;第三,兩人為一組進行對話練習。學生擁有自主選擇作業的權利,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自然就會成倍提高。另外,還能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情況,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老師要轉變以往的教學方法,改進課堂教學手段,變被動為主動,營造和諧愉悅的交際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實現英語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陳梅.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研究[J].才智,2014(32):90-91.
[2]顧燕.淺談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10):123.
[3]顧春玲.淺談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整合[J].教師,2009(01):97-98.
[4]劉國棟.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5(05):105-106.
[5]李新華.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7(06):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