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昱達
摘 要:以小學音樂教學作為主要的論述對象,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現狀分析了小學生普遍缺少學習音樂所必備的節奏感,這個問題嚴重制約了小學生在學習音樂時進步。有的學生缺少節奏感是因為缺乏音樂根基,還有的學生能夠學好音樂也能夠具備較強的節奏感,可是因為對于小學音樂缺少足夠的學習興趣,自身的心態影響了狀態。教師結合不同學生的不同問題應該給予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能夠轉化學生的內在心態,釋放其潛在能力,真正使得小學生成長和成功。
關鍵詞:小學音樂;節奏訓練;音樂教學
現階段,很多小學生對音樂從來沒有投入過足夠多的精力,因為自身沒有真正從心底重視這門學科,從而自己也沒有真正從這門學科里學習到真正有意義的內容。這樣的學習心態和學習狀態對于小學生而言是甚為不利的。學習音樂不僅能夠真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音樂修為,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不斷地向往人世間的真善美,成為一個心靈美的孩子。想要學好音樂就必須要打好根基,然而很多小學生的節奏感還是不強,老師可以從幾個方面下手。
一、當下的小學音樂教學與節奏訓練
(一)小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薄弱
對于很多小學生而言,小學音樂課是一門“食之無肉棄之可惜”的雞肋學科。音樂課不同于語文、數學、英語,在這樣的科目中,學生可以真正神游物外,好好“輕松”一番。自身對于音樂課從來沒有過足夠的重視,同時基礎知識又極為薄弱,是小學生學習音樂的兩大通病。
(二)老師的工作任務較大
小學老師的工作是極為辛苦的,工作量大,工作強度大,對于小學音樂老師而言也同樣如此。老師不僅僅要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要使得學生能夠真正在音樂課上學有所成、學有所獲,并且還要注意維持好班級內的課堂紀律,老師的工作任務還是相當沉重的。
(三)節奏訓練對于小學生的重要性分析
學習音樂必須要有較好的節奏感,一個學生在學習音樂的時候沒有節奏感就如同一個學生在學習繪畫的時候是色盲一樣,對于自身的學習會起到巨大的危害作用。因此老師必須要讓學生增強自身的節奏感,從而使學生具備學習音樂的基本素養。
二、如何在小學音樂課上開展節奏訓練
(一)激發小學生學習節奏的興趣
小學生正處于求知欲旺盛的時期,如果老師能夠真正激活學生學習節奏的興趣的話,那么學生就能夠爆發出相當強大的學習潛能,能夠使得自己的學習態度為之一變,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從知之者轉變為樂之者,再由樂之者轉變為好之者。通過這樣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潛能能夠不斷地開掘出來,從而使得自己成為一個更加熱愛音樂的學生。例如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二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的時候,可以配上很多妙趣橫生的圖片,使得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音樂學習的趣味,從而實現自身的進步。
(二)通過象聲詞和兒歌感知節奏
老師在給學生上節奏課的時候應該注意不要使用過于學術化的語言,這樣會把自己的學生嚇跑,相反,老師應該盡可能地化難為易、深入淺出,打造出適合小學生學習的音樂教學模式,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對較為艱澀的音樂理論產生勃勃的學習興趣,從而實現自身的進步。例如老師在給學生講授節奏的相關內容時,可以使用象聲詞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一種音律感,這樣有助于學生的記憶;同時老師還可以將一些重要的知識點用兒歌的形式呈現出來,方便學生理解和記憶,唯有學生能夠減少自身對于學習音樂知識的抵觸心理,才能真正迎來自身的發展和進步。
(三)將節奏訓練與生活現象相結合
生活是藝術的來源,如果沒有對于生活本身的深入觀察是很難真正學好藝術的。老師在給學生上節奏課的時候,可以建議學生將所學內容與自己在日常生活所看到的現象結合起來分析。例如媽媽的炒菜聲、搓洗衣服的聲音、刷牙的聲音、拖地板的聲音等等。這些習以為常的生活現象本身就蘊含著無窮的節奏,值得學生深思。如果學生能夠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那么對自己的進步是極有幫助的。當學生對生活中的若干現象進行了充分的觀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班級內各抒己見,匯總一下眾人的觀察結果,然后再根據學生觀察到的情況開展自身的教學工作,從而實現知識的傳播。
本文以小學音樂教學作為主要的論述對象,結合當下的小學生在學習音樂過程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建議老師能夠給學生補上節奏訓練這一課,從而使得學生能夠真正掌握學習音樂的基本常識,從而為自身在音樂上的提升和進步打下良好的基礎。當然教師應該注意教學方法的深入淺出和通俗有趣,不要以學術化的語言嚇跑學生,而是應該盡可能地打造出適合學生學習的音樂模式,如此一來,學生才能夠真正獲得進步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向峰.探究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的重要性[J].黃河之聲,2011(2).
[2]馬婧.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訓練法的有效應用[J].音樂教學,2015(6).
編輯 劉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