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蘭
摘 要:葉瀾先生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一堂課上完了并不意味著使命已經結束,從某種意義上講應該是下一堂新課的開始。每堂課結束后的反思將優點與不足進行歸納總結,然后將好的加以吸收、傳承,不好的加以修正、改進,只有不斷地反思,才能真正實現由一堂課的高效上升到多堂課的高效,只有不斷地反思,才能由多堂課的高效上升到學生認知水平、分析解決問題的高效,只有不斷地反思,才能實現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效。所以教學策略中的反思設計分教師反思、課堂反思、學生反思。
關鍵詞:小組合作;物理教學;反思
一、教師反思
是否完成了角色轉換?教師要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不僅是指導者,變“牽著學生走”為“推著學生走”,變“給學生壓力”為“給學生動力”,教師首先反思是否完成了“指導者”向“促進者”的轉變[1]。小組合作學習體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要與學生共建課堂,一起學習、一起討論、一起分享、一起成長,接下來教師反思是否完成“導師”向“伙伴”的轉變。
新課改中最大的特點就是教師角色的轉變,但是固有思維和習慣會讓教師重新回到老路上去,要想在課堂中體現學生合作學習的高效性,教師必須牢牢記住自己的作用是: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
二、課堂反思
1.反思導學案是否設疑合理,是否引導學生思考
教學的成功以激發興趣,學生自覺展開思維的大門為目的。巧妙設疑可以抓住學生專注力,結合課程情景,建立良好的習慣,不自覺中培養好習慣。
2.反思課堂中是否精講善導
新課改中教師角色已經十分明了,那么在課堂上,教師就是“引”和“導”。通過精巧的教學設計,在充分掌控知識重、難點的基礎上,借助由淺入深的階梯式問題循循善誘,讓學生循著問題一個個解決,思維也就慢慢滲入,不斷提升。教師的語言是否通俗、是否精練、是否形象,在學生對一些問題不能夠理解時,教師的善導就可以排除思維干擾,巧妙點化。
3.反思物理實驗是否啟發多思
物理實驗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建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每個實驗蘊含諸多知識點,教師抓住實驗過程中的點,通過問題,讓學生多思。[2]課堂演示實驗,以教師操作演示為主,可以通過儀器使用、操作步驟要求、原理分析等提出問題;學生分組實驗中,教師以觀察為主,在學生操作過程中不斷提問啟發引導,不斷地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4.反思是否做到舉一反三
物理問題的處理不僅僅局限于一種方法,思維能力的提高可以讓學生多維度思考,全面分析問題。因此,教師設計一題多變、多問、多解可以加強對學生思維的訓練,讓學生從知識點入手,從簡單、典型的問題入手,并鋪展開來,訓練相關知識點的發散思維。
三、學生反思
1.小組合作的活動反思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可能出現三種狀況:(1)小組內學生合作不主動。(2)小組內合作面狹窄,學困生沒有真正參與。(3)學生小組合作沒有深度。如果在課堂中不能將學生的學習熱情投入進去,那么小組合作活動就變成了一種形式,沒有任何意義。
2.小組合作的認識反思
小組合作中學生無序活動,比如,課堂活動中,面對問題,學生沒有思考,只有討論;意見不同,只有爭論,沒有理性分析;不同觀點,無法判斷;語言薄弱,闡述不清。甚至出現小組中只有個別侃侃而談,其他人漠然參與,觀察許多,發現小組合作的認識不足,難以達到真正效果。
3.課堂學習的發散思維訓練反思
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勤于思維,也要善于思維。學習一定要靈活,課堂中典型問題的學習中,通過實例讓學生學習處理方法和技巧。例如物理問題中常用到的守恒法、極值法、估算法、討論法等,通過針對性的訓練鞏固學生的思維訓練。[3]
《荀子》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小組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模式,但不能隨意套用,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反思、總結,才能形成最貼合學生的模式,達到高效學習。
參考文獻:
[1]甘信寶.對教師和學生教與學中的反思的思考[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下半月初中),2007.
[2]李治武.在物理課改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J].科技風,2009.
[3]史鳳來.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