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嬋
【摘要】眾所周知,低年級的小學生對新奇,好玩的事物有著濃厚的好奇心,而且競爭意識在該階段得到了初步的發(fā)展,有著較強的表現欲望。基于小學生的該特點,在低年級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應當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加以改革,將游戲精神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參與中實現自主探究能力、語文探究欲望等的發(fā)展。在本文中,我主要就如何實現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小學語文 游戲精神 課堂教學 低年級 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5-0034-02
小學時期就應當是學生最無憂無慮的階段。但是,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學生從入學之日起就背負著繁重的課業(yè)負擔,玩耍的時間被家庭作業(yè)、各種補習班擠壓殆盡。而且,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其性格是活潑的,由此導致其難以在四十分鐘的課堂中將注意力持續(xù)地集中在教師所講授的知識上。基于這種情況,我在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立足低年級小學生的認知和學習特點,嘗試將游戲活動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利用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使其在游戲參與中自主地掌握有價值的語文知識,進而提升語文教學效率。那么,我們要如何將游戲教學與語文教學融合到一起呢?
1.選擇適宜游戲
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為學生的語文學習生涯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其往往樂于完成自己感興趣的學習任務,且能將注意力長時間地集中于此。根據小學生的這一特點,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會選擇不同的游戲來迎合其興趣。
(1)激趣性游戲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之初,倘若教師能向學生展現一些極具趣味性的游戲活動,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自主地探究新知內容。對此,我在低年級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往往會在課堂教學之初,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極具探究興趣的情境,設置多樣化的問題,以此以激趣性游戲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引導其自覺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
以《小蝌蚪找媽媽》該內容教學為例,我利用謎語游戲導入新課。在課堂教學之初我向學生展示了這樣兩個謎語;一位游泳家,說話呱呱呱,小時有尾沒有腳,大時有腳沒尾巴;小小逗號水中游,渾身發(fā)黑滑溜溜。在兩個謎語中的主人公與這篇文章有著密切的聯系,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實現新知教學內容自然而然地展現,一舉兩得。
(2)練習性游戲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倘若教師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練習性游戲,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還可以使其在游戲活動參與中更好地理解所學到的知識,特別是加深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我在低年級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往往會運用練習性游戲來引導學生學習拼音和漢字。
以《蜘蛛開店》該內容教學為例,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為了使學生扎實地掌握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漢字,設置了這樣的“聽口號找朋友”的游戲:首先,我引導學生自主地對文本內容進行閱讀,找出其中的生字詞。接著,我則將這些生字以卡片的形式張貼到黑板上。然后,我則指出一個生字,引導學生聽口令來說出與之相匹配的一個。以“蛛”字為例,我們這樣進行了朋友游戲:
師:聽我口令。
生:我們找朋友。
師:找同音字。
生:它的好朋友是“珠”,“珍珠”的“珠”。
生:它的好朋友是“株”,“一株”的“株”。
生:它的好朋友是“豬”,“豬肉”的“豬”。
……
在這樣的游戲活動參與中,學生不僅可以調動其已有的知識儲備或生活經驗來找到朋友,還可以在配對中認識到漢字與漢字、詞匯與詞匯之間的練習,如同音字、形近字等,以此為學生掌握漢字打下堅實的基礎。
(3)拓展性游戲
在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之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鞏固所學,以此提升其學習水平。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大部分教師會借助課后練習題來對學生加以引導。倘若長期使用單一的方式,將會削弱學生的知識鞏固興趣。對此,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會立足學生對所學文本內容的理解,運用拓展性游戲,引導其運用所學的知識來應對游戲活動,在活動參與中實現知識鞏固。
以《小蝌蚪找媽媽》該內容教學為例,我在新知教學之后,利用“分角色朗讀”該游戲活動來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朗讀。在游戲活動開展中,我首先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每小組的成員需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角色進行扮演。接著,我邀請一組到講臺上戴上相應的動物形象頭環(huán),然后,用第一人稱的口吻對文本內容進行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配上相應的表情、動作等,以此使自己的表演更加地活靈活現。在這樣的角色表演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繪聲繪色地將文本內容直觀地展現出來,在表演的過程中,其還可以對故事中的角色進行揣摩,以此加深對文本形象的認知,提升其文本理解水平。
2.合理開展游戲
就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來說,其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即識字、閱讀、寫話和口語交際。要想充分地發(fā)揮游戲教學的價值,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游戲活動,以多樣化的方式將其滲透其中,以此使學生在游戲活動參與中獲得識字、閱讀等能力的發(fā)展。
(1)識字教學
識字教學是語文閱讀教學、寫話教學等活動有效開展的基礎。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活動開展中,大部分教師會利用找朋友、開火車等游戲來引導學生識記漢字。其實在識字教學中可以運用的游戲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只要符合學生的識字水平和學習所需就可以。
以《日月潭》該內容教學為例,在學習本節(jié)課生字的時候,我利用“登山看海”該游戲引導學生自主識記漢字。
師:要想看到美麗的日月潭,我們需要翻過一座大山才可以。而在翻越這座大山的時候,我們會遇到很多的臺階,這些臺階上有一些生字詞,只有我們識讀出了這些生字詞才能順利地登上臺階。為了看到美麗的日月潭,你們愿不愿意試一試呢?
生:愿意。
師:好,那現在全體起立,讓我們一起翻越這座大山吧。
利用多媒體出示PPT:潭、灣、省、湖、繞、茂。
根據所展示的漢字,學生讀一遍。(接著原地跳動一下,表示順利登上一個臺階)
……
在這樣的“登山”游戲活動開展中,學生的漢字學習積極性不僅可以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其在循序漸進的漢字識別過程中可以實現扎實掌握。
(2)閱讀教學
閱讀是低年級小學生在語文教學活動參與中需要重點掌握的一項學習任務。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其閱讀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往往在教師單純的文本解析過程中,無法對在文字語言背后所蘊含的內涵或情感有深刻的理解。此時,我則會利用游戲活動來實現以讀促悟。
以《小柳樹與小棗樹》該內容教學為例,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為了使學生加深對小柳樹和小棗樹不同品質的理解,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游戲活動:首先,我在黑板上畫出一棵柳樹和一棵棗樹,并向學生展示紅、黃兩種不同顏色的牌子。紅牌子上會寫一些包括禮貌、善良、活潑等在內的描寫品質的詞匯;黃牌子上會寫一些包括自以為是、沒禮貌、傲慢等詞匯。接著,我鼓勵學生以小組為主要形式,先對紅牌子和黃牌子上的詞匯進行理解。然后,我將小組劃分為棗樹和柳樹隊,引導其將選擇適合自己的牌子。在掛上牌子之后,學生需要結合文本內容看看所選擇的內容是否適合,并說明理由。在這樣的游戲活動參與中,學生可以自主地理解詞匯和文本含義,有利于其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而且,在小組合作中,其也可以獲得合作意識的發(fā)展。
總之,在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立足低年級小學生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方式將游戲活動融入到識字、閱讀等中,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參與中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探究興趣,并在活動體驗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蘇棟.游戲教學 快樂學習——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藏息相輔”教學法的應用[J].名師在線,2018(04):7-8.
[2]王美紅.芻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J].才智,2017(2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