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春
【摘要】通過對農村中學女生上體育課的現狀進行了問卷調查和分析,發現女生體育弱勢群體在廣大農村中學普遍存在。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改變農村中學女生體育弱勢群體的現狀,要從幫助弱勢群體形成終身體育觀,合理安排教材內容和組織教法,改善體育場地設施,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重視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等幾個方面做起。
【關鍵詞】農村中學 體育弱勢學生 女生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5-0227-01
在農村中學體育課程教學中,有很大一部分女學生由于對所開設的許多項目沒有一定基礎和興趣而不愿意參加體育課的學習,或被動消極上課。在我校這些女學生占女生總人數的37%,而且隨著年級的升高呈增長趨勢。我們暫且稱這些學生為弱勢學生群體,了解農村中學女生體育弱勢生群的狀況,對農村中學體育教學改革有重要意義,同時為指導她們的體育鍛煉提供依據。
一、農村中學女生體育弱勢群體的現狀
1、對喜歡運動項目的選擇
調查顯示,農村中學女生體育弱勢生群的鍛煉形式比較單一。選擇率最高的項目是慢跑,約占42.06%;其次依次是散步、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籃球等。從項目的選擇趨勢來看,女生弱勢生群的選擇偏向于有氧健身運動項目,由于這類項目對運動技能要求不高,所需場地器材也比較簡單,容易堅持鍛煉。這與女生弱勢生群所特有的身體素質、體育基礎、意志品質、心理素質等特點相符合,她們大多不喜歡或不樂意去參與需要一定的勇氣、毅力及冒險與競爭激烈的體育活動。
2.參加體育鍛煉的頻率與持續時間
調查顯示,農村中學女生體育弱勢生群每周參加三次以上鍛煉的人數不足20%;半數以上的學生每周只鍛煉1~2次;有21.79%的學生根本不參加體育鍛煉。這表明農村中學女生體育弱勢生群的周活動頻率是非常低的。這與保證學生每天參加一小時體育鍛煉的要求相差甚遠。因此,提高她們的健身意識,培養她們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仍然是農村中學體育課教學的重點。同時,弱勢生群每次活動的持續時間也較短。49.49%的學生每次鍛煉時間不足30分鐘;活動時間一小時左右的學生只有34.63%;活動時間在一小時以上的學生僅占15.87%。農村女生體育弱勢生群鍛煉時間偏短,可能與她們的體能偏低、意識不足有關。
3.參與體育課的態度
我們把學生參與體育課的態度劃分為:積極參與型、被動參與型、消極參與型三種。調查顯示,積極參與型的學生最少,只有17.57%,這類學生參與體育活動較積極主動,能通過《中學生體育合格標準》,對體育活動有一定興趣。被動型和消極型占了82.5%,她們最大的特征就是對體育課不感興趣。其中被動型人數占51.52%,她們對體育缺乏足夠的認識,大多數人參與體育活動是受學校規章制度的約束,一旦體育課結束或離開學校后,她們的體育行為即將停止。消極參與型的學生占30.91%,她們對體育鍛煉缺乏正確的認識,上體育課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及格和取得學分。
二、解決農村初中女生弱勢群體的對策
1.幫助弱勢群體形成終身體育觀
弱勢群體大都對體育課不感興趣,怕苦、怕累、怕曬,怕流汗,缺乏鍛煉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質。轉變弱勢群體的體育態度,關鍵要樹立學生終身體育價值觀。終生體育鍛煉能提高人的健康水平是眾所周知的,要讓她們清楚地認識到,終生體育標志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社會的發展需要終身體育。身體鍛煉應成為現代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的標志,養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一方面反映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展現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從而促進社會的進步;另一方面,提倡終身體育的思想對加強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應為她們開設主題為:“終身體育與你”、“終身體育的意義”等的專題講座,使她們對終身體育也能有正確的認識,參加體育鍛煉會逐漸成為她們的自覺行動。
2.合理安排教材內容和組織教法
合理安排體育教材,是調動女生弱勢群體學習積極性的關鍵。初中、小學體育教學選擇的教學內容,一般以田徑、技巧、籃球、游戲為主,而且這些項目反復進行,致使大多數同學對教材失去了興趣,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們認為體育課在教材選擇上,應安排一些女生感興趣而鍛煉價值相對比較高的項目進行教學,如健美操、排球、羽毛球等項目,充分滿足她們的興趣和愿望。
有針對性地研究弱勢生群的體育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必須認真鉆研教材,結合農村中學女生特點合理選擇教法。如在中長跑教學中,先進行游戲性的準備活動,來提高學生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和協調性,再采用追逐跑、走跑結合的越野跑、定時跑等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最后采用競賽的方法完成教學,使學生在多變的形式中,不斷受到刺激,既可豐富教學內容,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3.改善體育場地設施,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
學校領導應該立足農村中學的實際,長遠規劃學校的發展和布局,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大對體育經費的投入,完善配置學校的體育設施。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體育課程資源。針對弱勢群體的特點,把握她們的心理承受限度,因地制宜地開展多種體育活動,充分調動其潛能,發揮其優勢,激發學生學生的活力,增強上進心,讓她們全面了解自己,認清他人。教師可以對她們說:你這一個項目不好,但在另一個項目上不一定不好,胖墩跑不過別人,跳不過別人,在投擲上或許經過努力還可以拿第一!只有清楚了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就有利于消除心理上存在的片面的、消極的評價,增強上進心,并將這種健康的心理遷移到學習中去,產生進步的動力。
4.重視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體育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因此要重視教師的言行儀表、文化修養、工作態度及工作能力對學生的影響。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交流的機會較多,容易對學生產生影響,如果教師情感豐富,對弱勢生群既能嚴格要求又能關心愛護,就會增強她們體育運動的信心。教師生動的講解、優美的示范也是體育課對體育教師的特殊要求。因此,體育教師必須要有良好的師德和豐富的專業知識及高水平運動技能,同時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提高教學語言的藝術性,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使每一名學生自覺、自愿、充滿興趣和渴望的態度中愉快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