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輝
摘 要 由于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很少,并且互動的效果也并不好。然而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應該是一個師生之間互動交流的過程,所以在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中推行互動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
關鍵詞 小學數學 互動教學 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
1利用多媒體軟件實現互動教學模式
運用“愛剪輯”軟件對拍攝內容進行組合、裁剪、形成微課,利用微課資源,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為學習證明正六邊形每個角度,起到拋磚引路的作用;其次激發學生創新拼圖的靈感。
通過多媒體投影互動,展示學生動手拼證及思考的過程,形象直觀。設計隨機動畫游戲式評價系統,插入音頻,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進行有效階段小結激勵評價。
利用自定義動畫的“出現”和“消失”功能,如何從學生拼搭圖案中,引導探究排列規律及命名,由抽象轉化為直觀教學,讓學生聚焦觀察點、發現拼圖中隱藏的排列規律;再次出現隨機動畫游戲式的評價系統,激勵評價,增添團隊意識,利于培養學生的凝聚力。
本課開門見識,利用微課資源,介紹《奇妙的的圖形》的各種不同形狀的學具,用視頻軟件錄制了如何證明正三角形度數的事例和創新拼圖的過程,為學習證明正六邊形每個角度,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同時激發學生求知欲及創新拼圖的靈感。
運用電子白板技術和多媒體投影,突出教學重點:讓學生展示經歷驗證正六邊形的思考過程。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意識,注重驗證方法的多樣化,并隨機把驗證的過程用算式板書出來,對學生的思維訓練更多、更大、更有效。
2利用創設情境讓學生自主學習
老師創設情境,以故事形式引導探究,學生通過扮演不同角色(大哥、二哥、小弟)進行圖形拼接——要求做到沒有縫隙,學生在操作中了解“密鋪”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借助自定義動畫的“出現”和“消失”功能,突破了教學難點:如何從學生拼搭圖案中,認識圖形的排列規律及命名要求,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聚焦拼接點、很快地發現拼圖中隱藏的排列規律(3、3、3、3、3、3)、(4、4、4、4)、(6、6、6),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在“玩數學、說數學、做數學”中,加深課堂互動層次和容量。
隨著故事的不斷深入,利用電子白板,設置矛盾沖突——出示錯例圖案,借助自定義動畫的“出現”和“消失”功能,引導學生分析,作出判斷,找出排列規律,啟迪學生創新靈感從而按照要求(用上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邊形,只能有一種排列規律),創造出國王心目中的美麗圖案。
本節課以微課、電子白板、多媒體移動展臺、隨機動畫游戲式的評價系統、自定義動畫“出現”、消失功能為助手,把一節看似拼圖的數學課上成了學生喜歡的探究、創新活動課。運用電子白板技術和多媒體投影,讓學生展示經歷驗證正六邊形的思考過程,實現了生生合作,師生互動。電子白板、自定義動畫“出現”和消失功能的運用,讓學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中,變抽象為直觀,變靜態為動態,直觀聚焦圖形的任意一個拼接點,發現規律,認識“密鋪”特點——沒有縫隙,從而印證了原來數學也可以這樣上:在玩中學,在學中說,在說中做,在做中創。
3新技術對課堂教學帶來的益處
新技術給本次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教學設想,變抽象為直觀,變靜態為動態,實現課堂的“交互性”。整節課學生小組活動較多,如果能捕捉孩子在小組參加拼搭和拼接的畫面在屏幕上進行多屏同步展示,相信教學效果更好。再有在探究圖形的排列規律,增設電子白板點的拖拽功能,更能體現人機的互動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4互動模式的作用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積累知識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普遍活潑好動,自學能力不強,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然而數學剛好是一門抽象的、邏輯性強的學科,這樣的一門學科對于小學生而言,激發不起他們求知的欲望,相較于語文、音樂等其他學科,他們對數學的興趣明顯低很多。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該用盡一切方法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烈的興趣,主動參與到數學的學習中來。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呢?互動學習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通過互動學習,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積極性。例如,在教師導入新課前,可以引用多媒體或者一個有趣的數學小故事,讓學生之間參與討論,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教學互動,以此來拋磚引玉,激發學生的興趣。
5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認識到開展互動教學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合作、交流及創新意識,運用隨機動畫游戲式的評價系統,進行激勵,激發學習興趣,體會學習的快樂。并且不斷的創新互動教學方法。教師在互動教學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在教學活動中,明確自己的職責,處理好互動的形式與實質的關系,使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互動教學過程中,提高互動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提高小學數學互動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