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通過科學的思路方法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從而更好的發揮教材的教育價值,是深入解讀教材,優化教學方法的根本。當下,基于新課改背景下深入解讀教材以及優化教學方法的研究工作仍在繼續,而且已經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本文將根據這些研究成果,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繼續分析深入解讀教材,優化教學方法的策略,以期能為小學數學教師提供幫助。
關鍵詞:深入解讀教材;優化教學方法;小學數學教學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情和理兩個角度入手,通過培養學生的感性和理性思維深入解讀教材并優化教學方法。其中,情即是指情境視角,抒發情感,注重學生的學習情感體驗,培養其感性思維,而理即是指理性思考,也就是闡述科學道理,揭示數學規律,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為了更加直觀且具體的進行分析,本文將以《角的初步認識》為例,具體如下。
1 引入生活這股活水
正所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作為補充教材內容的“活水”,對深入解讀教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小學階段,提升數學教材的趣味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許多數學教師都希望能從生活入手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更有利于教師應用趣味教學法,實現教學方法的優化。
要引入生活這股活水,要進行“篩選教學重難點——生活趣事導入——情感激發——理性思考”等幾個步驟,如下是詳細分析:
篩選教學重難點即教師在講課之前要通讀教材內容,這里所指的內容是《角的初步認識》,即是初步,則教師要控制好難度,明確在教材內容中有哪些內容是可以拓展的而哪些內容是可以一帶而過的。
生活趣事導入即通過生活實物導入教學內容,例如常見的桌椅、書本、鉛筆盒、尺子等等,只要是帶角的都可以,同時,為增強生活實物的趣味性,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奇形怪狀生活實物,以桌椅為例,常見的桌椅是四個角,而教師可以展示六個角、八個角的桌椅。
情感激發在生活趣事導入的階段就已然進行,即通過興趣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為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感性思維,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用角繪制一幅風景畫,通過繪畫培養學生的感性思維。
理性思考是最后的核心環節,建立在情感基礎之上,引導學生思考角的定義、特點、分類、用途等等。此處,教師還可以借助生活實物——七巧板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教材,通過使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圖形,讓學生了解邊角關系,拓展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等一系列關于角的知識。
2 尋找知識的生長點
所謂知識的生長點,其含義相當廣泛,既可以指知識拓展,又可以同學科融入結合在一起,如上述分析,即通過數學與美術相結合培養學生的感性思維,又通過拓展角的知識以培養學生的理性思考能力。而在尋找知識的生長點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遵循兩個基本原則,具體如下。
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原則: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已經成為了主流的教學理念。它旨在體現學生的主動學習作用,并發揮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作用。在尋找知識生長點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以此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通過“問題導學法”的方式引導學生舉一反三,例如在教師《角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可以設問“角在生活中都有哪些應用?”然后讓學生以關鍵詞“角”為要點,分析問題,引導學生從美術、科學等學科角度闡述問題。
遵循“多樣性”原則:這里所說的多樣性指的是以角為關鍵詞的所有可能涉及的知識,沒有一定的限制。在尋找知識生長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把教材內容作為“根”,把其他拓展內容作為“枝葉”,由根出發自然可生出不同的枝葉,教師能引導學生思考出更多的知識,則學生的“學習樹”會成長的更加茂盛。如上述分析,引導學生從美術、科學等學科角度闡述問題,通過學科融合達到知識點融合,學生的知識面將更廣,舉一反三的能力也將更強。
3 滲透基本的數學思想
數學思想是指導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是完善學生解題思維的重要助力。在深入解讀教材的過程中及時滲透基本的數學思想對完善學生的感性和理性思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利用教師進一步整合教學過程,從而優化教學方法。
此處,本文以“數學價值分析”和“數學思想方法總結”為例闡述數學思想的滲透過程,分析如何深入解讀教材并優化合作教學法。具體如下。
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法,先按照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個人學習意愿把學生分成5組,然后選派小組長,由小組長牽頭探究數學價值和數學思想方法。首先,教師應對角的特點和作用進行重點分析,通過列舉生活實物等方式讓學生明白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繼而說明數學對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再讓各組通過模擬超市買東西、測量身高體重等生活行為探究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應用,從而讓學生提升對數學價值的認識。其次,數學思想方法分為數形結合、分類討論、方程等,是對數學事實與理論經過概括后產生的本質認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各個小組通過數形結合、分類討論講解角的邊角特點及分類,從而讓學生掌握基礎的數學思想方法,以分類討論數學思想為例,教師利用七巧板,讓學生通過角的分類(銳角、平角、鈍角)將七巧板進行分類,然后分別討論這些角的特點,從而可以分門別類的了解角的知識。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新課改背景,教師要嚴格把握“生活教學”“知識拓展”以及“數學思想滲透”三個關鍵詞,通過三種方式培養學生的感性和理性思維,從而利用生活實例、引導拓展和數學思想深入解讀教材,并優化興趣教學法和問題教學法、合作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教師需要不斷探索更多更好的深入解讀教材,優化教學方法的策略,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教材和教學方法的作用,才能在新教育時代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新發展。
參考文獻
[1]侯紅繆.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小學數學教材分析課程的教學實踐[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08,28(4):149-150.
[2]郭艷芬.淺談小學數學教材解讀策略——以蘇教版國標本小學數學教學為例[J].廣西教育,2013(25):14-14.
[3]謝勝微.積累解題策略經驗,提高解決問題能力——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為例談解決問題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16(11):38-38,共1頁.
[4]張學杰.小學數學“優化”教學策略——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下“打電話”教學為例[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0(4):21-22.
[5]姒建明,曹彩虹.“優化”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以北師大教材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18.
[6]張園.以“認識加法”教學為例談小學數學教學——淺談如何在整合蘇、滬兩版教材中進行高效合理教學[J].華夏教師,2017(2).
作者簡介
陸金艷(1966-),女,壯族,大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