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貝貝
摘 要:治安工作社會化能夠優化全社會資源,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打擊違法犯罪行為,消除社會丑惡現象,維護社會平安穩定,促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因此,積極探索、研究以及加強治安工作社會化是國家發展和治安工作的迫切需求。
關鍵詞:治安工作;社會化;實踐
一、治安工作社會化涵義和特點
(一)治安工作社會化涵義
治安工作社會化,主要指的是基于公安機關維護治安秩序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整合以及優化社會資源來維護社會平安穩定的一種措施,主要由政府部門引導,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加強市場運作,保證廣大民眾獲得利益,積極鼓勵社會中各方面組織以及公民在法律范圍之內,主動擔負一些公共安全維護工作,從而建立全社會共同參與維護社會治安的社會合作體系,最終實現解決影響社會秩序的不良因素。
(二)治安工作社會化特點
首先,治安工作社會化主要強化社會各方面組織主動承擔社會治安的責任。治安工作社會化重在發掘社會各方面組織具備的實際政治職能,著重表明廣大民眾應該以社會成員的名義自己從事維護社會秩序工作,從而強化社會主體在社會治安管理中的地位以及價值。其次,明確市場體現在維護社會治安工作中的效力。治安工作社會化要求充分使用市場體系來優化資源配置,從而有效提升維護社會治安秩序的水平和質量,突破了公安機關獨攬的管理方式,重視行業組織以及協會的建立。最后,體現了社會治安主體的公平性以及多樣化。治安工作社會明確指出,在無法增加公安資源的形勢下,應該充分利用已有的治安輔助組織來維護社會平安,也可以建立一些新的治安防治以及管理組織。
二、治安工作社會化的重要意義
(一)治安工作社會化能夠滿足日益嚴峻的治安形勢挑需求
目前我國社會治安呈現出動態以及開發的特征,引發犯罪的因素較多,犯罪類型呈現出現多元化以及社會化特點,犯罪數量與日俱增,犯罪年齡朝著低齡化發展,這都和社會有著重要關系,從而增加國家治安工作的難度。另外,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內外通過網絡互動交流增強,突發事件較多,變化速度較快,不確定因素也較多,各種原因交織在一起就會引導新的問題都會在治安領域體現出來。治安問題涉及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以及各個領域,僅僅依靠公安機關的力量無法及時解決和防治安全隱患,影響著治安效果。治安工作社會化則能夠號召整個社會各方面的組織力量與成員共同加入到社會治安管理工作當中,形成全社會共同治理社會治安的良好局面。
(二)治安工作社會化能夠滿足和諧警民建設的實際需求
人民群眾是公安機關工作的強大動力,走群眾路線是是公安工作的根基所在和政治優勢,和諧的警民關系能夠加強公安機關和廣大人民群眾的聯系,使公安工作獲得廣大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從而提高工作效率,維護社會穩定和諧。隨著科技的發展,公安工作理論、公安技術和民警的文化水平都得到了提升,但是卻忽視了群眾工作,警民的溝通比較片面、淺顯。尤其是處于新時期,隨著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擴大,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群眾社會活動范圍較為廣泛,人際關系日趨冷漠,多數群眾的權利意識不斷增強,對公安工作給予較高的期望,但是自己身承擔的社會責任意識卻比較薄弱。處在這種狀況下,群眾工作做起難度較大,這些都造成了警民關系的不和諧。治安工作社會化,正是讓民警走出辦公室,走人到群眾隊伍當中,學會做群眾工作,成為群眾信賴的人,不但可以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管理工作,也能夠使警民關系更加和諧。
(三)治安工作社會化能夠滿足社會公眾利益的真實需求
伴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社會治安穩定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問題,大多數人們開展在安全防護上進行投資,比如大部分家庭開投入大量資金購買防盜門以及防盜窗等。人們希望擁有一個安全穩定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對自身安全感與和諧文明社會的渴望較高。整個社會以及全體民眾都在關注治安問題,從而使得治安管理迫切需要實現社會化。治安工作社會化主要就是指加強公安機關和社會公眾的合作,促使其共同維護與治理社會治安問題,保證社會平安和諧,優化社會公共安全服務質量,才能真正打造一個符合群眾安全需要的社會環境。公安機關屬于治安管理最基礎的主體之一,其工作實質就是負責社會民眾的安全。社會各方面組織力量參與社會治安管理不斷增多,就能夠有效提升治安管理的社會化程度,從而縮小違法犯罪的生存和活動空間,群眾的社會安全感也就越強烈。
三、治安工作社會化理論建設和實踐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治安工作社會化的理論方面存在問題
近年來隨著社會治安問題向著社會化的轉變,治安工作社會的理論研究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重視,但是這方面依然存在較多問題。雖然治安工作社會化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研究仍然缺乏深度、廣度以及綜合性。另外,理論研究過程當中,沒有把握好治安工作的本質屬性以及外延,把治安工作和治安管理、警務社會化、保安服務社會化、群眾工作路線等概念混為一談,從而使治安工作社會化缺乏針對性和明確目標,不能有效的指導實踐工作。
(二)缺乏健全的公安機關警務機制
隨著社會發展的不斷深入,我國社會治安問題面臨嚴峻的形勢。基層社會治理的問題更加突出,但是基層警力資源比較缺乏,警力配置嚴重不足,使公安機關任務量迅速增長,警力總量和任務量之間比例失調,地區違法犯罪率不斷增長,但是破案率卻日益下降,致使整個地區的社會治安狀況較為混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警務人員的執法范圍權利,但是公安機關內部卻設置了較多部門,缺乏健全合理的體制,無法滿足社會治安的實際需求。基層警力的缺乏就會影響群眾工作效果,從而使公安機關無法及時掌握社會情況,解決和處理社會治安問題,治安工作社會化將無從談起。
(三)社會組織與廣大民眾思想缺位,意識不強
目前多數社會組織以及單位并沒有充分意識到治安工作社會化的重要性和價值,一味的以為治安管理屬于公安自己的事,沒有從思想深處樹立安全是大家的觀念,對該項工作不夠重視、投入力度不大,大部分思想都是事不關己和你治我安。此外,處于快速發展的新時代,人們的生活節奏也不斷加快,生活環境基本都是都市化,居住環境逐漸趨于封閉,廣大民眾的價值觀、道德觀出現了較大變化,自私自利的心理和觀念更加嚴重,影響了群防群治工作的開展和堅持。治安工作社會化需要廣大人民群眾樹立自我防范、主動參以及治安防范的思想,才能構建一道群防群治的安全墻壁。但是在實際生活當中,群眾對于打架、流氓、搶劫等現象都處以冷眼旁觀狀態,同時多數盜竊案件都是因為群眾的防范意識較低,直接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缺乏廣大的支持以及參與,社會治安工作就會失去社會基礎,不能實現良好的治理效果。
四、提高治安工作社會化理論建設與發展的主要措施
(一)構建黨政府支持為基礎的社會化管理體系
治安工作社會化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屬于一項長期的任務,全社會成員都應該積極參與。首先,黨和政府要加強引導。治安工作社會化進程當中,黨和政府應該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因此,治安管理工作需要獲得黨政度的高度重視與支持,強化治安工作社會化的地位,明確建立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治安防控體系,把治安工作社會化規劃到建設平安中國工作當中,健全考核體系,最大限度的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切實推進治安工作社會化的建設。其次,強化公安機關的領導。公安機關作為社會治安工作的核心力量。沒有公安機關的引導,治安工作社會化就會缺乏方向和目標,因此,在建設治安工作社會化過程當中,公安機關要做好廣大群眾的向導,配合好黨委工作,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關活動,提高社會各方面力量以及民眾的參與程度。
(二)創新社會組織和民眾參與社會治安工作的方式
治安工作社會化必須要提高社會資源的使用效率,創新社會組織和民眾參與社會治安工作的方式。其一,積極吸收基層群眾中綜合素養高,思想覺悟強以及熱心公益的民眾,結合按勞取酬的原則,成立治安保衛委員會或者社會治安聯防隊等,加大社會巡邏防范力度。其二,支持廣大民眾自發成立的治安志愿者協會、志愿者義務值勤隊、特種行業協會、志愿救助者組織等,豐富治安工作社會化的形式,加強和民眾的聯系。其三,強化各個單位的治安防范工作,盡最大程度降社會不和諧因素,推動治安工作社會化的發展。其四,重視保安服務公司在維護社會治安中的重要作用。其主要是協助公安機關維護社會秩序,因此,我們應該充分利用保安服務公司的優勢,提升社會治安工作水平。
(三)加大宣傳力度,積極營造治安工作社會化環境
治安工作社會化離不開社會輿論的引導作用。因此,宣傳部門應該把治安工作社會化融入到宣傳思想工作當中,充分利用社會輿論來引導全社會組織以及成員樹立維護社會治安的意識,創造濃厚的社會治安氛圍。首先,加大教育和宣傳力度,增強意識。公安機關應該牢固群眾的理念,加大群眾路線教育,使每一位民警都能夠具備全心全意服務群眾的信念,才能獲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從而順利開展治安工作。其次,加大宣傳教育力度,營造人人治安氛圍。通過宣傳和引導,使社會各方面組織和廣大民眾都能夠樹立自覺防范和自我保護意識,這是做好治安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
總之,治安工作社會化能夠提高社會治安工作效率和水平,因此,我們應該積極構建黨政府支持為基礎的社會化管理體系,創新社會組織和民眾參與社會治安工作的方式,加大宣傳力度,積極營造治安工作社會化環境,從而促使社會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崔向前.治安行政權社會化的邊界及其規制研究[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8,(4).
[2]陳鵬宇.對推行治安管理社會化的思考[J].新商務周刊,2017,(6).
[3]于紹文.新形勢下推行治安管理社會化的問題研究[J].職工法律天地,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