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希高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持續深入,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逐漸顯露出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應用意識薄弱,其中問題意識淡薄是最為顯著的問題。要想學好數學,前提就是要具備一定的問題意識,自發地探究數學的奧秘。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解決各種數學問題,實現思維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問題意識;培養策略
數學學科具有極強的邏輯思維性,學生帶著問題意識進行學習,才能積極思考、主動探索,構建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而不是簡單地從教材中獲取信息。這樣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應用。新課改過程中,需要高中數學教學將重心放在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上,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一、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提問意識
學生僅憑借課堂教學是無法扎實掌握知識的,還需對知識進行鞏固和吸收,這也是對知識信息的二次加工與生成。要想構建高效數學課堂,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需要轉化自己的教學思想,創新教學模式,正確看待教與學的關系,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流程,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引導學生由被動學習轉換到主動學習,積極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提高參與度,逐漸培養學生主動質疑、主動提問的意識和能力。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需要借鑒優秀的教學方式,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將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記錄下來。在小組內部討論,嘗試著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合作意識。
二、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設計出良好的問題情境,以吸引學生積極、踴躍地參與其中,充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其目的是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拓寬學生的思維廣度。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與探究,如此方能激發出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教師需要設計出有梯度的問題,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隨機事件的概率”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某旅行社為了了解游客的出行情況,希望知道游客喜歡的景點以及最佳時長,在某一天對100名游客進行了抽樣調查。提問學生,此次抽樣調查的樣本容量是多少?根據數據顯示,如果想使游客獲得最佳的旅行體驗,如何制定出游路線?創設出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情境,會讓原本無聊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也能夠推動學生進行思考和質疑。
三、聯系實際生活。優化學生問題意識
在培養高中生問題意識的過程中,學生如何提問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在日常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想問、敢問,還需要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優化其問題意識,讓學生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問題。教師需要對學生實施誘導啟發、問題示范,逐步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問題技能。不少教師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知識儲備豐富、善于思考的學生,提出問題有質有量,這是因為他們知識儲存量大,很容易將知識聯系在一起。因此除了讓學生掌握教材上已有的知識,還應當鼓勵學生廣泛涉獵數學材料,豐富知識儲備。與此同時,應該引導學生掌握數學思考的途徑和方法。教師可以在教學重難點、新舊知識聯結處進行提問,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終解決問題。或者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四、預留思考空間,提升學生提問能力
高中數學教學應該貫徹素質教育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和探究,或者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在學習中進行及時有效的總結,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巧妙地“留白”,在提出一個問題或者講完某個知識點時,預留給學生充裕的思考時間和空間,盡可能地減少知識灌輸,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讓學生實施自主學習并不是完全放手,而是有計劃、有意識地預留空間,可以在課堂的最后5~10分鐘內,讓學生在組內進行總結反思并進行發言。在此過程中,教師適當地干預其中,把握討論的總方向,當有學生陷入思想誤區時,及時幫助他們攻克難關,幫助學生充分運用自己的問題意識及能力去學習和探究。
五、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問題意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總是關心對自己有影響的事情。所以,教學內容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制定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情境,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問題有更多的關注,讓學生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中數學中有很多問題與生活密切相關,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習數學,實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根據教材特點,為學生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例如,在教學“空間幾何體”這課時,筆者結合生活中的例子講述了空間幾何體的構成方法,接下來筆者提問:“有沒有同學在生活中看見過空間幾何體?有同學愿意向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看見過的空間幾何體的過程嗎?”一位同學站起來表述了她在設計圖上看見了空間幾何體。在大家聽完她的描述后,筆者追問:今天我們就要學習空間幾何體,同學們可不可以把設計圖里經常出現的空間幾何體畫出來呢?待他們思考一段時間后,筆者讓學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寫下來。筆者隨便點了一位同學,讓他說說他認為設計圖上有哪些空間幾何體,他答道:“有棱柱、棱錐、圓柱等”。接著筆者讓這位同學根據我們學到的知識提出問題,這位同學想了想說道:“已知一個正四棱臺的上底面邊長為4cm,下底面和側棱的邊長為8cm,那么其全面積是多少?”以上案例中,正是因為教師為學生創設了生活情境,因此,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問題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