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東夏 鄭庚
摘 要:在信息化和科技化時代之下,我國的教學背景和教學環境產生了極大的變化,為了更好的落實素質教育并推動新課程改革,學術界和理論界站在宏觀發展的角度將理論教學與實踐研究相結合,深入體現互聯網時代背景之下素質教育的核心要求。其中互聯網與教育之間的結合符合時代發展的趨勢和潮流能夠更好的體現教學的載體作用及功能,在落實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時學校領導和學科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充分的利用不同的現代信息技術,圍繞互聯網與教育之間的結合要求來開展不同形式的創新創業教學實踐活動,更好的體現時代對人才的發展要求。結合相關的實踐調查不難發現,互聯網與教育之間的結合能夠有效的推動創新創業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對實現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利用有著關鍵的作用和價值,對此文章以就業導向為切入點,深入分析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相結合的可行性,以期為提高我國思政教育質量和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就業導向視域;創新創業教育;思政教學;可行性研究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有了較大的改善,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之下,互聯網與教育之間的結合開始備受關注,同時也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各行各業的發展模式和運作機制產生了極大的變化,如何體現互聯網時代背景之下的有效創新和實踐是每一個社會公民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其中我國教育界結合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核心要求,不斷的探索全新的互聯網加教育模式,積極的推動教育行業的改革與創新,抓住不同教學階段的核心要求,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內涵,并以此為切入點和出發點采取全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學手段,不斷體現思政教育的創新性和創造性。
一、就業導向視域下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從上文的相關分析不難發現,互聯網與教育之間的結合備受關注同時已經納入了國家戰略領域之中,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之下,要想更好的體現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實踐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須要積極的分析互聯網與教育的合作新模式,明確政教育的具體內容,保證學生能夠真正的意識到創新和創造的重要價值,不斷的提高個人的綜合創新能力,學術界和理論界在對這一課題進行分析和研究時也越來越關注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內涵。
(一)可行性分析。從目前來看國家越來越關注創新和創造,并積極的將這兩大元素與現有的教育實踐工作相聯系,為了實現人才培養模式與社會發展需求及就業導向之間的緊密結合,在落實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之中學校必須要將創新與創業作為重要的原則,明確政教育的核心內容,不斷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保證學生能夠樹立一定的創業創新精神,通過發揮技術的優勢和作用來更好的實現順利的就業,保障學生將個人在學校中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不同的工作崗位中更好的體現個人的價值。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復雜,最為重要的是學生的引導和教育,老師需要關注學生就業的具體方向和實質要求,加強兩者之間的聯系,真正的實現相互促進和相互彌補。在將互聯網教育融入就業發展趨勢分析之中時,老師可以采取混合式的學習模式,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保證學生能夠樹立創新創業的意識提高個人的創新創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素質教育的大力落實,體現教育的核心價值及優勢。在就業導向視域之下,兩者之間的結合對老師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老師需要關注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和要求,嚴格按照創新創業教育的具體內容,更好的體現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及優勢,將思政教育體系的構建與雙創教育作為整個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因此從更為宏觀的角度上來看,就業導向視域下我國的教育發展背景有了一定的變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和形式也出現了較大的變革,我國的思政教育工作必須要以雙證教育為主體,不斷的將理論分析與實踐研究生聯系,通過積極的探索來構建完善的教育教學模式。
(二)必要性分析。就業導向視域之下的思政教育與雙創教育之間的聯系符合國家經濟建設文化建設政治發展的實質要求,能夠更好的體現不同教育階段的人才培養價值,在具體教育教學工作實踐的過程之中,老師必須要關注不同教學理念的合理創新,分析教學方式的使用要求和改革創新原則,明確各種教育項目的實踐價值,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鼓勵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之中積極的利用不同的渠道進行學習和自主實踐,老師也可以將混合式的學習模式與思政教學模式相聯系,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更好的將不同的創造性元素與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提升相聯系,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體現學生的實際學習價值。在推動思政教育教學內容和形式改革時老師需要充分考慮不同的影響要素,積極的借助就業導向之下國家所頒布的各類教育方針和政策來改革現有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體現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對于學校教育者來說則需要充分的重視就業導向視域下創新創業教育與素質教育之間的融合趨勢和要求,保障后期教學環節能夠符合學生的個性化成長發展要求,實現教學質量和水平的穩定提升。
二、就業導向視域下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創新路徑
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之間的聯系和互動符合素質教育的實質要求,能夠在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同時更好的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價值,在創新和加強高校思政教育的過程之中,老師必須要立足于學生個性化成長發展的要求,明確新時代背景之下教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教學理念的引導之下探索全新的工作思路和思政教育方式,體現整個教學的創新性和實踐價值。從微觀的角度來看,老師在教學實踐時必須要注重不同教學策略的合理選擇和優化升級,將機制創新思路創新相結合,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更好的體現素質教育的核心要求,為學生的順利就業和良性成長及發展提供更多的機遇和挑戰。
(一)創新思政課程模式。創新創業教育與素質教育之間的結合對老師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老師必須要關注思政課程模式的有效創新,嚴格按照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條件有效地應對來自于市場經濟發展的沖擊,通過改革目前的教育教學內容和形式來普及互聯網教育。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之下,以就業為導向的創新創業教育形式對我國的思政教育提出了許多的新標準、新內容和新變化,相比之下,學校的思政教育手段過于落后及傳統無法實現社會實際與學生實際之間的緊密聯系,難以更好的體現思政教育的核心作用和地位。對此,學校領導者必須要嚴格按照時代發展的具體趨勢和要求,積極的專注其中的核心要求,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理念的引導之下,結合時代背景和社會實際對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之間的融合路徑進行重新的探討,探索全新的發展道路,將學生人格的發展與學生能力的提升相結合。
(二)創新思政教育實踐平臺。有效創新對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體現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之間的緊密聯系價值意義重大,老師必須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積極的利用各種現代化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不斷的創新思政教育實踐平臺。對于我國的思政教育工作來說,老師在教學實踐時必須要積極的融入更多的創造性元素,體現實踐教育與理論教育之間的相關性和重要價值,保障兩者的合理比重,將課外教育與課堂教育相結合,促進學生教學形式的有效拓寬,拓展學生的視野,保證學生能夠在各位實踐的過程中彌補個人在實踐應用中所存在的不足。其中思政實踐平臺的創新要求老師給予學生更多動手實踐操作的機會,保證學生在主動參與和實踐的過程中提高個人的創新能力,樹立良好的創新創業意識,老師只需要在恰當的時間段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輔導,保證學生學習的正確方向,盡量避免學生走彎路。
(三)創新思政轉化機制。創新創業教育與素質教育之間的融合所涉及的細節比較多,老師需要了解不同思政教育機制的核心要求,積極的實現機制的有效轉化和創新,關注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意識的培養,積極的體現教育轉化機制建設的核心要求,明確就業導向是預知下創新創業教育的新變化,新內容和新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夠體現各個階段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在具體教學實踐時,老師需要抓住思政教育在實踐運作中存在的不足,鼓勵學生進行主動實踐,給予學生更多動手操作和參與的機會。
三、結語
就業導向視域下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之間的融合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老師需要明確其中的重點和核心要求,不斷的發揮自身的優勢和作用,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要求,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上的引導。
參考文獻
[1] 沈翔.就業導向視域下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思政教學的可行性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11):135-135.
[2] 初春興.“互聯網+”視域下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路徑探究[J].中國市場,2018.
[3] 王美娜.“互聯網+”視域下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路徑初探[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03):190.
[4] 何玉初,聶平莉.”互聯網+”視域下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的探索[J].神州,2017(07):87.
基金項目:文章系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以黨建引領雙創教育的實踐路徑研究的成果,項目編號:QN2018-018。
作者簡介:周東夏(1990.06- ),男,海南三亞人,社會學,碩士研究生,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初級,助教;鄭庚(1981.10- ),廣東湛江人,碩士,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工商管理專業,研究方向:雙創、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