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娜

摘? 要:俱樂部式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符合現代學校素質教育的要求,是體育改革中出現的新事物,同時加速了學生個性的社會化進程,本文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對實施俱樂部式課外體育活動進行研究。研究顯示,俱樂部形式的課外體育活動能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開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興趣和愛好,深化學校課外陽光體育活動的開展,促進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
關鍵詞:俱樂部? 課外活動? 實施? 終身體育
中圖分類號:G807.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a)-0109-03
課外體育活動是相對于體育課而言的,與體育課相結合有效實現學校體育的目標和任務。傳統的課外活動組織形式死板、內容單一,引不起學生活動的興趣。本文全面貫徹“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的理念,推動學校體育改革上一個新的臺階,為了找出一條適合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有效辦法,在學校中嘗試實施俱樂部式課外體育活動。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河南省10所高校1080名學生。
1.2 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查閱大量關于國內外體育俱樂部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狀況的文獻資料,使本論文的研究提供獲得充實的理論基礎。
1.2.2 歸納分析法
將查閱的有關資料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和分析,為本論文提供符合邏輯,更具價值的理論依據。
1.2.3 問卷調查法
對河南省十所高校在校學生發放問卷1080份,回收1059份,回收率98.05%,有效問卷1059份。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2.1 俱樂部式課外活動
2.1.1 俱樂部式課外活動的含義
俱樂部式課外體育活動是素質教育和快樂體育的有效結合。傳統課外活動相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育興趣愛好選擇相,強調學生為主體, 教師為主導,促進學生身心素質全面發展的體育活動形式。
體育課注重理論知識、運動技能和科學健身的學習,課外體育活動則將課堂中學到的運動技能及相關的健身知識具體運用到實踐中去,并強化學生的知識、技能,從而使學生熟練掌握一到兩項運動技能,促進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很大程度上加強了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和頻率,真正實施快樂健康體育。
2.1.2 俱樂部式課外活動的特點
俱樂部式課外體育活動具有群眾性、健身性、趣味性與科學性的特點,可以滿足學生對某一運動項目的興趣、愛好,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俱樂部開展的課程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專項運動能力,從而增強體質,為以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2.1.3 俱樂部式的課外活動的價值
(1)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符合終身體育觀念。
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體育法》的貫徹實施, 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念逐漸養成,體育習慣及意識的良好培養決定了學生在未來發展中處在何種環境和條件,進行何種類型運動。然而終身體育習慣往往是在課外活動中的學習和訓練養成,而不僅僅是在體育教學中獲得。
(2)延伸體育第二課堂, 彌補學校體育發展的不足。
長久以來,學校體育教育都是以“全面發展”為指導方針,上課過程中教學內容偏多,強調學生樣樣都會,注重的是學生學習項目的數量,但課堂時間有限,使得學生樣樣都不精,而且很多學過的動作很快就淡忘或消失。 再者,學校很多體育課組織形式比較單一乏味,教師按照教學計劃規定了的教學內容,統一指導組織學生學習,而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掌握技術動作的程度,使得學生沒有練習的積極性。在課外活動中正確實施俱樂部模式,有效彌補了體育課上教學內容過多且形式單一,無法因材施教等問題,同時,學生也可以在自己擅長的運動項目上有更大技能上的突破,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快樂地運動。
(3)彌補學校體育經費不足現象。
通過對高校主管體育教學的領導、教師進行訪談,結果表明:在影響高校體育發展的眾多因素中,經費一直占據前位,資金的投入是學校體育發展的制約因素。體育俱樂部的開展從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因資金投入不足導致學校體育發展緩慢的現狀。
2.2 俱樂部式課外活動實施的可行性分析
2.2.1 課外活動俱樂部模式的理論依據
(1)終身體育觀的樹立。大學生一般為18~21歲,這個時期學生的身心發展直接影響學生的一生,這個年齡段是學生身體機能、素質提高及各種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俱樂部式課外活動以學生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并在次基礎上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觀念。
(2)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議》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運動技能,養成堅持鍛煉的好習慣。”
(3)第二課堂理論。促使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從課外活動(第二課堂)中培養體育興趣、提高運動能力,從而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2.2.2 課外活動俱樂部模式的實踐分析
(1)學生對俱樂部式課外活動的興趣濃厚。
從(表1)可以得出,隨機訪問的學生、教師對實施俱樂部式課外活動的支持率分別為90.27%、92.59%,由此可見,該俱樂部式的課外活動在學生中人數比例較大,說明這一活動的開展是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的 ,同時也得到教師的普遍支持。
(2)場地器材無須另行投資。
課外活動時間學校的場地設施向學生全面開放,改變了以往學生想鍛煉而沒有場地的局面。隨著國家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目前許多學校均有較寬闊的運動場地和一定數量的體育器材。因此,具備了開展俱樂部式課外活動的必要物質條件,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學校場地器材的使用率。
從(表2、表3)中數據對比可以得出學生對學校場地器材的使用率滿意度為20.6%、基本滿意度為44.3%、不滿意為35.1%;而場地設施配備滿意度達到80.4%,這說明學校場地有場地器材保障,但是使用率相對較低,俱樂部形式課外活動的開展時間與體育課不相矛盾,從而提高了場地、器材的利用率,符合當前我國體育、經濟發展的需要。
(3)體育師資配備是關鍵。
從(表2)中看出學生對體育教師的配備滿意度為90.4%、不滿意度的僅僅只有9.6%;說明體育教師的配備還是比較充足的。由此可見,從師資隊伍方面來說,實施學校體育俱樂部是可行的,俱樂部的發展前景是樂觀的。
2.2.3 推進俱樂部式課外活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1)以賽代練競爭機制。
首先,俱樂部的發展方面非常明確,這些目標的實現主要來源于各項體育比賽,在比賽中檢驗教學訓練的效果。因此,我校在開展俱樂部前期,把更多的比賽融入訓練當中,讓學生體現比賽帶來的快樂,而且可以在比賽中鞏固、提高技能。
(2)以目標引領俱樂部持續發展。
學校俱樂部始終以創建“終身體育鍛煉”為總目標,豐富師生課余生活、增強體質、陶冶情操,并且能在俱樂部會員中逐步培養一批高水平運動員,促進全民健身運動的深入開展,指導全民科學健身,提高全民健身的質量達到全民健康。
3? 結論
(1)高校俱樂部式課外活動受到學生與學校的廣泛支持,符合時代的發展和當代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同時對終身體育觀念的形成有積極推動作用。因此,在高校實施俱樂部式課外活動是可行的。
(2)學校體育設施是實施俱樂部式課外活動的基礎條件,現有的基礎體育設施為課外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很好的物質保障,同時也提高了學校體育器材、場地設施的使用率。
(3)體育師資的素質是制約俱樂部式課外活動發展的關鍵因素,學校實施俱樂部式課外活動對體育教師的技能要求相對較高, 而且要求一專多能,因此,學校要有計劃招聘人才、不斷提高現任教師專項技能水平和科研能力。
(4)俱樂部模式和學校運動隊形成良好的雙贏狀態,俱樂部為校運動隊培養隊員,運動隊為俱樂部提供技術支持和帶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小蓉.體育教學俱樂部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01(2):65-67.
[2] 左健,孫皓,劉旭.大學體育課外活動俱樂部制的可行性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1,27(8):13-14.
[3] 費淑艷.高校實施課外體育活動俱樂部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大連大學學報,2004(3):110-111.
[4] 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5] 馮秋明,潘兵,王艷云,等.對高校課外體育活動俱樂部模式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3(5):20-22.
[6] 周志俊,周坤.安徽省中小學學校體育發展探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4):473-476.
[7] 王蘭嬌.普通高中課外體育活動俱樂部模式實施方案的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3,34(2):90-91.
[8] 楊勤,吳秋林.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發展思路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3):395-397.
[9] 馮壽海.試析高校體育俱樂部的運作方式與管理[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3,19(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