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鳳
摘? 要:全國高校思政會議曾指出,無論是何種課程,都要始終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推動協同效應的產生。體育課是大學生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形勢背景下,要加大對“課程思政”理念融入體育課程等方面的研究,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課程同向同行”的精神在高校體育課程中得到充分的落實。
關鍵詞:“課程思政”? 體育課程? 融入? 路徑
中圖分類號:G80-05?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c)-0208-02
“課程思政”簡而言之也就是課程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統一、相結合的過程。然而,這個過程并不是區別于課程外的活動,而是要將思想政治教育悄無聲息地融入到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在新形勢背景下,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體育課程時要強調體育專業知識作用的發揮,并以此為載體進行體育教學工作。在強化大學生體育工作過程中,還要始終立足于國家意識形態的戰略高度,以課程改革作為核心切入點,使課堂教學對學生的重要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體育課堂中的融入力度,而不應該將眼光只局限于體育建設當中。此外,也要對體育課堂教學的主渠道進行準確把握,推動只是轉移和價值導向的有效融合。
1? 以體育學科特點為依據,加強教學管理
體育課程開設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要幫助學生提升其身體素質,強化其對體育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而是在此基礎上,使學生的體育精神和思想道德觀念得到顯著提升。從本質而言,體育課程既是進行體育活動的一種重要依托形式,又是實施教育的一種重要手段;既能傳授給學生相關的體育知識,又能培養學生堅韌的意志和體育精神,無論是對健康身體和人格的塑造還是人整體素質的提高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1]。體育課程與其他課程有著明顯的不同,其運動技能就是其不同于其他課程的直接體現。同時學生在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其身體素質既能得到有效的鍛煉,運動技能水平也能得到相應的提升,而且其體育精神也能潛移默化的增強。由此可見,高校開展體育課程教學活動的關鍵就在于,要讓學生通過體育課程,使其體育技能和體育精神以及良好品質得到同步的提升,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使“課程思政”在融入體育課程的過程中更具趣味性和有效性。
工作在一線的體育教師對體育學科特征有著充分的了解與掌握,因此在“課程思政”融入體育課程教學時,要注重教師自身引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從而為學生創設出具有開放性和探索性的體育課程育人氛圍。同時,還要加大對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力度。首先,要對體育知識和技能教育給予高度重視,鞏固學生的體育基礎,幫助學生掌握牢固的體育理論與方法;其次,要加大體育文化在體育理論課程教學中的融入力度,使體育意識、體育精神和體育價值等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凸顯;最后,在開展體育課程活動時,例如體育類競賽等,還要加大對學生體育精神的培養力度,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起堅韌不拔的意志,擁有良好的體育作風,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2? 以“課程思政”推動課程制度改革,提高體育課程育人的專業化
課程制度改革需要從全面出發,涉及到教學目標改革、教學內容改革、教學策略和方法改革等多個內容。同時還要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注重教學指導用書的編撰,分別針對教材、教學組織和教學策略等提出合理化意見。在對教學設計予以改進的過程中,除了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體育技能外,還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融入,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十九大報告中的重要思想和內容進行充分的結合,從而形成以大學體育理念、大學體育精神和大學體育精神為主的教育要素。大學體育理念又可細分為大學體育使命觀、育人觀和發展觀;大學體育精神可分為團隊合作精神、公平競爭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大學體育道德又包括集體意識、公平競爭和組織紀律等[2]。從課程設置方面來講,除了包括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學習外,還要將體育理念、體育精神和體育道德等方面的內容納入到課程當中,確保其在課程教育教學中的有效滲透。
要具有與時俱進的眼光對現有的課程設置進行優化,減少體育基礎知識在體育課程中的比重,改變大學生對體育課程的看法,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要將思想政治融入到體育課程中,根據有關思想政治方面的體育課程內容設置相應的學習環節,提高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更好的滿足當代大學生的內心需求。例如可以開展與體育運動和思想政治課程相關的競賽、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舉辦與德育有關的體育賽事等。此外,還要對現有的體育專業教材予以修訂,并完成新的教學大綱制定和考核標準。以教育部最新發布的有關高校思政工作的綱要為依據,以育人為導向,突出價值引領;要以既有規律為主要遵循,大膽地開展改革與創新。課程的開發與設計還要以大學生的具體需求為指導,以社會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科優勢為立足點,以大學生自身成長規律為遵循,完成教學目標的制定,使體育教學內容得到充分的拓展,使高校體育課堂成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主陣地。
3? 對教師核心價值觀教育給予重視,推動完善、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
(1)要不斷提升體育教師的育人意識,使其在后續的教學過程中都能始終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個環節中,打破以往單純講述體育知識的教學方式。同時,教師還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予以充分且深刻的理解,主動承擔起德育教育的重任,并借助自身的引導作用,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遞。學校還要在現有教育管理制度基礎上,對現有的教師管理制度予以完善,使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有效、持續的提升。另外,要立足于體育課程特質,建立起具有特色的品牌課程。在對特色化課程進行授課時,學校還可以從外邀請在此領域內有所建樹的專業人才或學術大師來講述,系統化、多維度地傳遞給大學生,幫助大學生始終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理念[3]。
(2)提高對體育教師職前培訓的重視,建構起以體育教師為主體的合作與交流機制,切實提升體育教師的職業能力和教育水平。同時,體育教師還要不斷加大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溝通與交流,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這樣既可以實現教師教學活動的優勢互補,又可以幫助教師的共同進步,是其思想一致、育人同向的重要措施。
(3)改革創新教育模式,提高體育教學效果的實效性。教師要對自己的態度與學風予以擺正,加大對體育學科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探索與研究,以“課程思政”的發展要求為方向,逐步提升現有的教學水平。同時,還要對現行的教學模式予以優化,摒棄傳統體育課程的考核方式,更好的達成在體育課程教學中實現育人的理想狀態,確保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提升。此外,還要對現行的教學評價體系進行完善,并以此為依據建立起相應的評價質量標準,針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實施全面且客觀的評價,借助考評工作對教師教學的促進作用,帶動體育課程育人效果的提升。
4? 結語
總之,在新形勢背景下,“課程思政”融入體育課程具有復雜性和艱巨性特征。因此高校要加大對其的研究與探索,以時代發展潮流和趨勢作為主要方向,以“立德樹人”作為主要的遵循理念,因時因地,蓄勢待發,從而為我國社會發展培養出優秀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徐嬈嬈.大思政視域下大學體育課程育人路徑[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0(5):536-540.
[2] 馮莉.“課程思政”理念融入體育課程的途徑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9):78-79.
[3] 常益,張姝.健體育魂:大學體育課程的思政教育轉向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8(6):136-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