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玲 田兆福 劉志亮
摘 要:隨著經濟發展,財務造假案例屢見不鮮,財務造假的發生會給經濟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特別是存貨項目因其種類繁雜、流動性強、計價方法多樣,并且會計準則中對存貨的收入、發出不同的計價方法使企業有了很大的自主選擇權,使得存貨造假尤為明顯。因此,本文通過某公司財務存貨造假案例進行分析。
關鍵詞:存貨;涉嫌財務造假;審計
一、背景介紹
于2006年上市的某公司,成立于上世紀60年代,主要經營海洋水產的大型綜合性海洋食品,是中國農業上市公司的第一個百元股。銷售網絡遍布國內的主要大中型城市,并遠銷海外,積極參與全球化競爭。2014年某公司蝦夷扇貝約占總營業收入的25%。2014年受海洋異常冷空氣的影響,使得所有投資者損失慘重。2014年某公司公告宣布停牌。
二、公司涉嫌造假的動機及影響分析
(1)涉嫌造假的動機分析
1.資金鏈斷裂,無法彌補。近幾十年來,房地產行業快速發展,高額的回報使越來越多人開始涉足其中。而某公司大股東也在其列,用于房地產開發的資金便可能來源于某公司,從而使某公司資金鏈更加脆弱,于是開始獲得大量長短期借款。大幅增加的有息負債,使利息支出對某公司資金鏈造成更大壓力。當某公司發現巨額的利息支出短期內無法消化,影響到當期利潤便資本化為存貨,使得存貨總量更加離譜。某公司對大額存貨無法解釋來源。2.某公司任人唯親,貪腐嚴重。某公司上世紀60年代起步,雖然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但是公司高層大部分還是公司本土居民,親戚族群之間的提攜使得某公司更像是一個家族企業。某公司從2006到2013年有32位高管離職,平均兩個月便有一名高管離職,公司決策無法開展,企業的內控制度形同虛設,貪污腐敗就會難以被發現,也會對企業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
(2)涉嫌造假的影響分析
企業財務部門所提供會計信息的準確程度對企業領導層的決策,投資者的投資意向以及政府對上市企業的宏觀管控等都有著緊密的聯系。某公司作為上市公司,一方面財務造假的發生會導致企業失去信譽,破壞良好的企業形象,限制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可能導致企業領導層對企業的運營制定出錯誤的決策,從而使企業的發展陷入不良循環,導致破產。同時使得股票大幅跳水,將會對投資者的利益造成損害,造假問題如果越來越普遍,必定會影響會計工作的正常進行和會計監督職能的有效執行。
三、對證監會專項核查認定分析
在公司事件發生后,證監會組織并且成立了20多人的專項核查小組,在11月10日到27日對某公司進行了現場的核查工作。核查過程中只是發現某公司有財務處理不規范的地方,但是并沒有發現某公司在整個事件中有造假的痕跡。首先,證監會對某公司的專項核查只是翻閱了一些原始記錄,并不能確認財務造假行為就沒有發生,這樣的核查結果并不能使人信服。其次,農牧副漁的監盤工作一向難度很大,因為審計人員對特殊行業并不熟悉,并且因為時間天氣等客觀原因,審計程序很難完整執行。例如,某公司內部對該海域存貨進行盤點需要三個月,但是證監會在短短半個月將核查工作全部做完,顯然核查結果并不能使人信服。最后,在證監會核查工作沒有第三方來監督的情況下,當某公司和核查小組內部都出現了貪腐,那核查結果的有效性便沒有了保證,投資者的權益就沒有了保障。
四、存在的相關的問題
(1)企業層面
目前,在公司事件中,各界猜測說法不一,但也說明了某公司內部控制方面有重大的缺陷。1.風險評估方面的缺陷。某公司在以前年度年報中宣布,實現了全天候不間斷監測。但是事實卻是對公司事件造成影響的冷水團卻沒有做出任何反應,直至存貨確認損失才進行公告說明已損失,已建立的冷水團監測網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顯示某公司在風險預測與提示方面都有重大缺陷。2.內部監督方面的缺陷。公司職責劃分不明確,監督體系不完善,貪污腐敗橫行,使得企業內控制度,內部監督制度不能的到韓浩的落實和執行。同時受客觀條件的限制,使得農牧副漁等行業對于存貨盤點存在漏洞,導致內部審計工作未能達到其監督的作用。
(2)審計層面
在整個公司事件當中,沒有發現某公司內部審計報告,可見某公司忽視了企業內部審計對企業監督的重要性。公司事件的發生,也體現了農牧副漁等特殊行業上市公司的存貨盤點難度之大,注冊會計師等審計人員很難進行準確監盤的問題。這樣就給此類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留下可乘之隙。因此,通過上述分析,某公司存貨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加強內部監管機制,提高存貨造假成本,提高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和素質,提高監督機制,加強責任到人,重視評估機制,注冊會計師應特殊行業特殊對待。
五、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各類行業財務造假問題也愈演愈烈。特別是經營農牧副漁業的上市公司,因為生物資產難以被準確盤點,使得財務造假更加難以被發現。因此,在經濟發展的今天,更應加強管理,企業自身遵守法律法規,審計人員發揮自己的作用,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高金花.淺析企業存貨舞弊與審計防范對策[J].經濟師,2015,(06)..
[2]北京商報上市公司調查小組.公司的“扇貝謎局”[N].北京商報,2014-11-03,(06).
[3]楊小舟,許建斌,李彬.“公司”事件的綜合性分析[J].財務與會計,2015,(04).
作者簡介:
李慧玲(1993年11月9日),女,漢,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碩士學歷,研究方向:會計實務,單位:沈陽理工大學,遼寧省沈陽市。
田兆福(1962)性別,男,漢,籍貫:遼寧省東港市,研究生,沈陽理工大學。
劉志亮(1991-8-20),性別:男,民族:漢,籍貫: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學歷:本科,單位:山西通源高科貿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