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菁
摘要:依據《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分析新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選取學生喜聞樂見的素材,教師制作微視頻、微課件等微課資源(或選取網絡微課資源),通過課堂實踐,聽、評課,反思改進等一系列課內外合作學習、分享交流等活動,強化微課應用教學策略,優化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育教學實效。
關鍵詞:微課;應用策略;教學有效性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要鼓勵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鼓勵教師整合、優化課程資源,組合文本、音像、實物等各種資源形式,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更好地為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服務。微課就是一種很好的新型課程資源。從2018年9月份起,上海市六年級學生全面實施部編教材《道德與法律》,新教材的使用就是一種教學實踐探索,不僅僅依據教材紙上談兵、片面說教,來達到課程預設的目標,更要求教師把學生領進課堂,有效整合利用教育教學資源,將書本知識生活化、趣味化、形象化,滿足學生求新求知的愿望,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因此,利用微課(微視頻)輔助教學的手段,提高教育教學有效性,已成為思品課一線教師們的共同愿望。通過近一年的實踐與探索,筆者有了一些淺顯的經驗和體會,現小結如下:
一、課前導入、激趣增效
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最終目標就是想方設法讓學生主動學習、樂于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逐步培養學生各項能力,包括自主學習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和探究思辨能力,讓學生四個學會“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合作”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終身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在課堂的導入部分,完全可以利用微課靈活改編教材中的重、難點,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沒有教師講解的情況下自學。如《學習點亮生命》一課教學導入我用了一個2分鐘的短視頻,我為了讓學生迅速恢復對10月份那次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詩歌會的記憶,就在學習任務單上提了這樣2個問題,使得學生很快進入角色,作為觀眾作為參演人員,你是如何感受此景的,加上視頻的再現,音聲畫面并現,能夠使學習靈感從靜止的紙面上立馬立體起來,帶來親切感,增強新鮮度,激發學生的興奮感,使之在愉躍的心理狀態下持續保持旺盛的學習精力。在教學第二環節,也用了一個5分鐘的微課視頻,隨后提出學習到底為什么?的問題后,引發學生接二連三的回答,有的是學生的簡單回答的幾次重復,有的還直接用以前周總理從小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學習”,覺得需要直觀的生動的例子引入深入思考.不要泛泛,不要照本宣科,不要高高在上的答案,于是用了短視頻淡定哥雷海,并補充三四個他獲獎以后答記者問,讓學生換位思考,提問,對一位快遞小哥來說,讀詩、學習有什么用?組織合作學習的形式,通過“想一想”、“議一議”等環節,讓學生慢慢體會,悟出道理,更好的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的自我辨識度,認識自我、認可自我,激發道德認同感,增強道德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一般來說,微課只有短短數分鐘,但是短小精悍并不影響它的功效發揮,它能綜合起現代信息技術的聲音、光亮、形象、顏色和影像等元素,使學生的觀感更生動形象直觀和有趣,一些晦澀難懂的知識就此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能是學生滿懷熱情投入課堂,積極主動融入課堂,不用灌輸,不用強調,學生會思考,會探索,會在微課的問題設置中步步引入,也體現出有深度有梯度的問題進一步訓練了學生的思維方式,也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運用課本知識探究遇到的問題,使學習的你呢隔離和道德情感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課中巧用、突破難點
微課有著獨特的教學輔助效用,它有圖像、有文字、有聲音、有重難點的加注,有著動態的效果,學生的注意力會馬上被帶動,這一代初中生是伴隨著網絡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對動態的信息更容易被打動,更容易被帶入。所以我在《交通是現代社會的血脈》一課教學時在最后一個教學環節加入了這樣一個短視頻《血的代價》,我選出了4位具有一定表演天賦的學生,讓他們分別扮演飆車人甲,飆車人乙和卡車司機和解說人的場景。并利用中午休息時間讓小演員們在空教室排練,隨后才進行實地表演,并用手機進行錄制,再后期制作,刪減拼接成短視頻,短短2分鐘,就把這個小品《血的代價》搬上了教室多媒體屏幕,揭示出現代城市人因不遵守交通法規,而造成城市交通堵塞、血脈不通的主要詬病、深層原因,而這樣的形式顯得自然愉快,無論是演的人表示看的人,都以飽滿的熱情,高漲的情緒,學到了新知,進行了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你呢過了都有了大大提升,同時也避免了當場演小品的隨意拖拉和笑場等問題的出現。又如我教學《維護公共秩序需要道德規范(第二課時)》一課時,事先讓學生講身邊活雷鋒的故事,還讓學生當小記者采訪“2017年度上海市學雷獎獲得者陳吳同學”他們用照片、短視頻、日記等手段錄制小陳如何助人為樂、幫助關心身邊的人?成長為一名陽光自信、青春昂揚的小雷鋒的,最后做成3分鐘的微課,并配以語音解說,學生們看著同學熟悉的面龐,身影,聆聽者同學生動形象的解說,無不為自己的小伙伴取得如此的成績,而驕傲自豪,無不為他“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所打動。這種教育是有形的但是它的教育意義有時無形的,在如潤物細無聲中突破教學重點難點,落實到了實處。
三、課后鞏固、查缺補漏
微課不僅在課堂上運用,還可以作時間和空間上的突破,也能夠在課后補充運用,不僅在內容上更有針對性,給學生帶來啟發和腦力突破,還在形式上更加靈活多變,激發趣味,帶來動態效果,所以在課后教師完全可以用少而精的練習題來快速檢測學生學習情況,存在問題和重難點能否掌握,快節奏學習方式能否跟上。初中學生的心理年齡差異較大,個性差異也客觀存在,學習能力差異更是突顯。每節課,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已經提升,十分需要及時反饋及時了解,教師才能根據情況,做好調整,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不同的學生按照知識掌握情況查缺補漏,及時補課,有些學生還需要反復練習,反復糾錯,直到和學習能力強的,學習節奏塊的同學齊頭并進。教師在課后選題,出題,做微課在此至關重要,一定分析學生學習狀況,教材的重點和難度,制作微課必須強調知識的層次和系統性。
總之,微課是一種新型教與學的方式,它極大豐富了課堂內外的學習資源,使得學習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得到了延伸和彈性,讓師生學習能力都有了新的發展和成長。微課將理論知識和社會生活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用現代信息技術,帶來了傳統教學所缺乏和不可比擬的方式,立體地突破了傳統學習內容的局限,給予我們新的體驗、新的思維和新的變革,對教師和學生的學習產生了積極影響,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打開了一扇窗。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鞏付剛.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微課的制作與運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7).
[3]呂玥.微課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以昆明市某中學為例[D].云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