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造性思維在培養音樂欣賞方面有著重要作用,音樂欣賞是一種獨特而又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它是自由的主體審美活動。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創造性思維的發揮、參與程度決定著音樂審美感受的好壞,還會影響創新精神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培養。本文對音樂欣賞與創造性思維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音樂欣賞;創造性思維;分析探討
0 前言
作為一種高級精神活動,音樂欣賞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即從感性到理性認識,又回到感性認識的三個階段,欣賞音樂的階段不同,所帶來的聯想,想象內容也不同。在音樂欣賞過程中創造性思維活動占有重要地位,創造性思維的參與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音樂欣賞的水平。
1 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又被稱為創新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意義的思維活動,即開拓人們認識新領域,開創人類認識新成果的思維活動,它是以感知、記憶、聯想、理解等能力為基礎,以綜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為特征的高級心理活動,總的特征就是復雜性和多樣性。[1]音樂欣賞的建立在聽的感知基礎上的,形象思維占據主導地位,但如果音樂感受從情感欣賞上升到理性分析的階段后,必須要有一定的邏輯思維參與。發散性思維和集合性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兩種主要成分,發散性思維是一種從不同角度、方向和途徑去設想,探求多種答案,最終使問題獲得圓滿解決的思維方法,它的特點是充分發揮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識圈,從多個方面尋求更多更新的設想、答案或方法。而集合性思維是根據已有的信息,經過分析判斷后得出正確答案,它具有集中、求同、相對獨立的特征,二者是相輔相成的。[2]
創造性思維所蘊含的邏輯思維、發散性思維、集合性思維等,呈現出一種復雜而又綜合的有機狀態,體現出不同的思維活動會有不同的側重結構,是綜合的思維模式。但是,創造性思維進行的前提是必須要有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不然創造性思維就會變成毫無意義的“胡思亂想”,沒有意義的想象是不能轉化為創造力的。音樂欣賞的創造性思維不僅要遵守以上的規律,還要具有一定的生活情感經驗,沒有豐富的生活閱歷和情感體驗,很難展開有意義的聯想和想象,也就無法從創造性中感受和理解音樂,這是音樂創造性思維的一種特殊要求。[3]
2 音樂欣賞
音樂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它是通過音樂激起情感體驗,從而展開想象和聯想,它遵循了一般文學藝術欣賞的普遍規律,但也有音樂欣賞的獨特審美內涵。音樂欣賞因為沒有具體的聯想對象,所以它具有想象聯想內容不確定的美學特征。因為存在不確定因素,所以音樂欣賞的想象更自由且空間更廣闊,具有創造想象的成分。人們在聆聽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情感體驗去感受想象,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不同,因此即使聽同一首歌曲也會有產生不同的“音樂形象”。曾經有一位教室把《春江花月夜》畫成十幅風景畫,讓學生看畫聽音樂,結果雖然幫助學生完成了音樂與視覺形象的聯系,但這樣卻束縛了學生的想象自由,固定了想象空間。這種片面追求形象思維定式,不僅會阻礙學生想象力的發展,還會影響學生的音樂創造力。[4]
音樂欣賞也不能只靠想象、聯想這一種發散性思維,還要以集合性思維來輔助,這樣才能完成音樂欣賞從情感欣賞到理性欣賞的全過程。因為音樂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思想感情的一種審美反映,而且音樂是有具體內容的,特別是在大多數的標題音樂當中,內容是確定的,如果以發散性思維想象出來的東西太離譜,就不能回歸到集合性思維中,曾經有教師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教師將姆斯基·科薩柯夫的《野蜂飛舞》播放給對這首歌曲不熟悉的學生聽,讓學生寫出歌曲表現的是什么內容,結果得到了很多種答案,比如自行車比賽、越野比賽、火車奔馳、賽馬、抓壞蛋等等,只有一位學生寫出了野蜂飛舞,因為這位同學經常聽音樂,對這首歌曲有一定的了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要去評判學生想象的對與錯,而是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自由想象所表現出來的創造精神。教師要引導培養學生善于將發散性思維和集合性思維結合起來思考問題,這才是發展音樂欣賞創造性思維的科學途徑。
和所有的藝術審美活動一樣,音樂欣賞也需要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只不過音樂欣賞的形象思維是以音樂響起時激起的情感體驗為基礎。由于每個人不同的生活經歷、情感積淀、文化修養,對音樂的情感體驗也不相同,就如英國音樂家柯克在《音樂語言》一書中引用興德米特觀察聽眾對貝多芬第七交響曲第二樂章的不同反正那樣:“一部分人似乎在其中感受到深深的憂郁,一部分人感受到這是一首罵人的詼諧曲,第三部分人則感受到這是一首具有壓抑情緒的田園曲。”這說明了音樂內容的不確定性和發散性思維的客觀存在,也說明了情感體驗在音樂欣賞中的重要作用。音樂欣賞作為一種藝術實踐活動,也需要形象思維,特別是對中小學生來說,因為他們缺乏生活經歷和對客觀世界的直覺經驗,因此,他們需要借助歌詞、音樂標題等非音樂因素建立形象思維。形象思維是以直觀形象和表象為支柱的思維過程,以形象思維進行音樂欣賞只是實現了感官的快感和情感的愉悅,要想實現精神的升華和理性的感悟,就要用邏輯思維輔助形象思,維邏輯思維是人的理性認識階段,可以實現人們欣賞音樂時從感官,情感的體驗,上升到精神的升華和理性的感悟,完成音樂欣賞的全過程。[5]
3 音樂欣賞與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作為一種有價值的思維活動,它具有相對的智慧啟迪作用,它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還可以開拓學生的知識領域,但從嚴格意義來說,它不屬于創造能力。從一般的思想觀念來說,音樂欣賞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音樂創造力,“熟背民歌三百首,不會作曲也會縐”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不同的創造能力需要不同的培養方式,就像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語言一樣,所以說音樂欣賞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不夠正確的。
音樂欣賞是主體和客體相互交融的全過程,主體是音樂欣賞活動的實施者,即音樂的欣賞者;客體是被欣賞的音樂作品,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音樂作品以豐富多變的音響效果感性的呈現在音樂欣賞者的聽覺世界里,讓音樂欣賞者以自身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去想象和聯想,用自己的想象內容去填補充實音樂的內涵,音樂是藝術的一個品種,它帶給人們的是美感和幸福。音樂是表達或寄托人們感情的藝術語言,它比一般的語言更直接地傳達情感,并且它始終與美感結合在一起。音樂是人們抒發感情、表現感情、寄托感情的藝術,不論是唱或奏或聽,都關聯著人們千絲萬縷的情感因素。所以人們在欣賞音樂是所產生的情感、想象和聯想,都是與自身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有關的。音樂作品的感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和引導主體的意識活動,但又沒有完全的制約,它留有一定余地給欣賞者去感受,例如,中國民間音樂家華彥鈞的《二泉映月》,在這首樂曲中,我們不能產生愉悅、歡快或豪邁的情感激情,聆聽這首樂曲,我們能感受到一種凄涼、憂傷、悲痛甚至是憤懣的情感,具體的情感會根據不同欣賞者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而產生。音樂欣賞如果只有聲音識別,那么音樂就會失去原有的內涵和意義而變得空洞,人們就不會在音樂欣賞中得到樂趣。
4 結語
經過對音樂欣賞和創造性思維的分析探討后,我們可以了解到,音樂欣賞是一種具有獨特而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創造性思維是人類在各種活動中所表現出來富有創見性的高級精神活動,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協同,所以它們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我們必須全面正確的去認識它們,科學合理地處理兩者在教學中的實踐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以此加快促進審美教育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夏媛媛.音樂表演藝術的創造性思維及培養分析[J].現代交際,2017(3):94.
[2] 楊曜齊.淺析音樂欣賞課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J].學周刊,2017(32):153-154.
[3] 郝婷婷.如何培養高中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J].新課程研究(下),2017(8):97-98.
[4] 高素芬.初中音樂欣賞課型互動教學策略的分析[J].當代音樂,2018(1):51-52.
[5] 劉刈,謝琳.論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欣賞課中創造性教學的重要性[J].藝術評鑒,2017(12):110-111.
作者簡介:葛中杰(1969—),男,遼寧臺安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