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社會文明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德育工作也成為了學校教育的重點工作之一。“生活中育德,生活中育人”是德育工作的實施理念,通過“在生活、懂生活、愛生活、創生活”的途徑,探索德育新模式,促進學生德行成長。
關鍵詞:生活;實踐;體驗;成長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2-015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2.147
德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生活、集體生活緊密相連,將道德教育扎根于學生生活的土壤,通過實踐和體驗給學生以激勵、鼓舞和呼喚,為學生拓展更為廣闊的精神生命、價值生命空間。
德育教育應將學生基本的完成作業、課外閱讀、承擔家務、接人待物、文明禮儀、勤儉節約等禮儀常規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融合起來,變理性為感性,變抽象為具體,變條款為舉手投足的基本規范,從細微之處著手,抓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與固化。
如每個學期第一個月設置為“文明禮儀月”,學校提出明確具體的實施要求,如“文明小書包”“文明小課桌”“文明小餐盤”“文明小讀者”等,通過自我申報、實施監督、總結評比、頒發文明卡等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美德好習慣。
開展新生“禮儀”展示。入學一個月后,向全校師生展示師生問好、課中朗讀、舉手發言、敬禮等禮儀及學具擺放、桌椅整理、書寫姿勢、遞送物品等禮儀規范動作。在禮儀“教育”與“操作”結合中,迅速建立常規,養成良好的習慣。
開展“崗位體驗”,讓規則在自我教育中共生。“紅領巾小老師”負責對少先隊員進行少先隊基礎知識、基本禮儀等方面的培訓。“文明監督小志愿者”以身作則,踐行和監督佩戴、路隊、就餐、集會等文明禮儀。運動會上,裁判組的學生努力做到公正、公平和負責;播音組報道成績與違規行為;采訪組的同學積極尋找素材;場務組負責運動場的安全與秩序……“崗位體驗”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對各種規范秩序、道德行為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
愛的情感不是簡單說教、強行灌輸所能達到的,而是與實際生活相融合,通過具體的專題實踐教育活動,讓學生真切地參與活動,用內心去體驗和感悟愛的真諦,在生活中提升自己,發展自己,在實踐與體驗中達到情感的共融。
組織“孝心實踐活動”,讓學生懂得親情的珍貴。開展“護蛋行動”,每天寫好“護蛋日記”,評選“護蛋小明星”,讓學生體驗和感悟母親十月懷胎的艱辛。“三八婦女節”開展“今天我當家”活動。“中秋節”“重陽節”不忘對老人送上擁抱與溫馨祝福,用相機記錄下“歡樂全家福”。“孝心卡”送給最愛的長輩,表一份愛心。
開展“親子系列活動”,讓愛更親近。開展“親子共讀”“親子共游”“親子祭掃”等活動。“親子共行”活動體驗、分享、見證成長,讓愛更親近。
校園文化藝術活動應吸引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加強學生的“主角意識”,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在活動中培育高尚情操,萌生藝術夢想,促進學生陽光成長。
如校園禮儀節重點培養文明禮儀、美德好習慣。科技節培養探究精神、科學素養。健身節開展各類體育競賽活動,大力宣傳陽光體育運動。書畫節培養靜心、耐心、細心品質,提高審美情趣。感恩節用心體驗孝心與愛心。悅讀節與經典為友,與博覽同行。音舞節讓學生展示自我,發揮特長,彰顯個性,提高藝術素養。
搭建“藝術小舞臺”,讓個性飛揚。在升旗儀式上、大課間活動中,設置“藝術小舞臺”。純凈優美的歌聲、活力四射的舞姿、余音繞梁的琴聲、幽默風趣的單口相聲、個人書畫展、茶藝表演……學校的升旗儀式、課間活動也變得更加生動活潑。“藝術小舞臺”成為學生培養自信心、展示風采的新平臺。
德育教育要用大課程觀進行德育滲透,讓學生走進生活,拓寬視野,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
開展研究性學習、拓展型課程以培養學生綜合素養。開設“美食DIY”“巧手坊”“日常手工”“電子吧”“科技苑”“玩樂陶吧”“小小救護員”等課程。學生在動手實踐、小組合作中不僅陶冶了藝術情操,培養了創新意識,更體驗了團隊合作精神,提高綜合素養。
搭建多元“德育鍛煉平臺”,讓“我的地盤我做主”。“校園電視臺”“校園網站”“童心文學社”為學生提供采編、撰稿、制作、主持、錄播等實踐,為學生提供更多體驗成功的機會,給學生參與歷練、張揚個性、實現自我管理與成長的舞臺。
走進社會,了解社會,增長才干,完善自我。定期組織學生到社區和廣場宣傳文明、踐行文明。與法院、稅務所、醫院、福利院等建立協作關系,組織學生進行參觀、實踐,走進社會、融入社會,提高自我管理與教育能力,開闊視野,增長才干,增強社會責任感。
學校德育工作任重而道遠。德育生活化是德育教育本身規律的呼喚。只有讓德育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走進學生心靈,為學生生活服務,德育才會彰顯價值。
參考文獻:
[1]張萬祥.今天怎樣做德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
[2]高德勝.生活德育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責任編輯 李 媛]
作者簡介: 胡凌云(1977.10— ),女,漢族,浙江慈溪人,小學副校長,研究方向:小學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