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學校是學生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主陣地,中小學生是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基于此,本文從以下幾點論述農村中小學校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與困境。
【關鍵詞】中小學;傳統文化;現狀;困境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中小學校是學生接受傳統文化教育的主陣地。現階段中小學開展傳統文化教育還面臨著不少困境,這些困境嚴重阻礙了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的順利開展。筆者結合自身的教育經驗,對農村中小學校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以及面臨的困境,做出如下總結。
一、缺乏專業師資
中小學校要想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就必須擁有足夠的師資力量。就目前而言,農村中小學的師資比較匱乏,尤其是農村小學更嚴重。不少學校6個班,只有9到10個教師,一個班平均不到兩個老師。師資的嚴重匱乏,導致了無論什么專業畢業的新教師都要改教語文或數學這兩大科,其他學科只能是兼職教學。就是這樣,有的數學老師還是要帶雙班,可想負擔多重。前一階段,教育部要求從小學三年級開始開設書法課,而絕大部分并沒有專業書法教師,只能以語文教師兼職教學,這就往往導致書法課程難以順利開展。因為,一般來說,村小教師都是身兼數科的教學,而語數英又會面臨學科競賽,這就導致老師的心思全部撲到主科上去了,而忽略了副科教學。即使有個別老師想去認真教學,也會覺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傳統文化教育更是如此,如果僅僅依靠語文或者其他教師的兼職教學, 那么傳統文化教育勢必不會順利地開展。因為目前任職的年輕教師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也令人擔憂,所以要想中小學校傳統文化教育的順利開展,就必須要有專業的傳統文化教師充實到教師隊伍中來。
二、教師傳統文化素養亟待提高
中小學校傳統文化教育不能正常開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不高,這就導致教師不想也不愿意開展傳統文化教育。俗語有云:“要想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因此,我們需要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筆者認為提高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有以下兩條有效策略:一是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傳統文化的培訓;二是鼓勵教師利用學校圖書室、互聯網等自學傳統文化。學校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只有老師愛上學習傳統文化,才會激發學生愛上傳統文化。
三、傳統文化教育內容碎片化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約,現階段的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主要是靠滲透進各學科課堂教學中完成的。也就是各學科教師在進行學科教學時,根據教學的內容適時地融入相關的傳統文化元素,從而達到既完成學科教學,又教授傳統文化的目的。例如在教授《伯牙絕弦》一課時,滲透進“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傳說,關于知音的古詩詞名句,以及古曲《高山流水》。可以說,學科教學仍是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的主陣地。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使得傳統文化教育內容呈現碎片化,學生并不能系統地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碎片化的教學內容,零散的學習方式,使得學生學習起來不夠順暢。且可供滲透的學科內容,也不是太多,要想每一節課都滲透進傳統文化是不可能,這也就制約了傳統文化教育的開展。
四、缺少規范的傳統文化教材
目前,絕大部分學校沒有單獨開設傳統文化課程,而多是在學科教學滲透傳統文化教育。也就是沒有課程安排,沒有專職教師,沒有規范教材。就目前而言,傳統文化內容主要集中在語文和歷史課本中,其他學科也有涉及,但總體來說量不是很大。個別學校雖然開設了傳統文化課程,但是教學內容側重于古詩文,比較單一,要知道傳統文化并不止于古詩文。因此,中小學校迫切需要規范的、適合中小學生的傳統文化教材,以便更好地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前幾年,安徽省教育廳組織編寫了一本《傳統文化讀本》,這本教材也僅僅設計經典古詩文,內容太單一,不能完全代表傳統文化內容。我縣荊涂學校以“根”教育為理念,以傳統文化為主線,組織教師編寫了“走進荊涂”系列讀本,內容涵蓋語文讀本、書法讀本、花鼓燈讀本、歷史讀本、地理讀本、體育讀本、美術讀本七個讀本,是一本值得推廣的傳統文化校本教材。
五、傳統文化教育手段落后,教育途徑單一
現階段的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主要手段就是以誦讀為主,教師講,學生聽聽即可,枯燥乏味,且教師并未做出相關要求。相對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傳統文化教育的手段相對滯后。筆者建議教師在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時,可以做好傳統文化教育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借助多媒體繪聲繪色的優勢,深入淺出地講解傳統文化知識,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學習傳統文化。另外,現階段傳統文化教育途徑是以課堂滲透為主要途徑,筆者建議應該拓寬傳統文化的教育途徑。鼓勵中小學生借助電視、網絡、圖書館等資源自學傳統文化;鼓勵家長在家進行親子國學閱讀;學校應定期組織傳統文化活動,寓教育于活動。
六、學生、教師、家長對傳統文化認識不足
通過課題前期的問卷調查,我們可以看出,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抑或是家長都對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少學生對學習傳統文化沒有任何興趣,覺得學不學都無所謂。還有不少學生害怕增加學習負擔,不希望學校開設傳統文化課程,甚至有抵觸情緒。也有部分家長擔心學生學習傳統文化會分心,致使主科學習成績下降,對學生學習傳統文化持反對態度。而任課教師,為了學科競賽,一味追求主科分數的提高,往往忽略傳統文化的教育,不教或者少教。
七、家校沒有形成合力
傳統文化教育不能僅僅依靠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是重要一環。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才能使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得以快速提升。家長應該積極配合學校,營造良好家庭傳統文化教育氛圍,引導學生在家自學傳統文化,搞好親子閱讀,為學生學習傳統文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中小學校在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時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困境,這些都需要我們一一克服。我想只要我們堅持下去,永不放棄,我們學校的傳統文化教育一定能夠開花結果,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也會有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李久順.農村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現狀分析[J].學周刊,2018(3).
[2]施春曉.淺析農村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16(1).
[3]田夏彪.城鎮化進程中農村中小學生傳統文化教育困境的因應探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4(11).
作者簡介:孫月,女,1989年生,安徽懷遠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現供職于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常墳鎮樓廟小學,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育。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