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生
【關鍵詞】 教學反思;更新;綜合素質;主體性地位;師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2—0044—01
教師在實踐工作中積極總結經驗、明確不足,進行反思,可以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初中階段的學生其認知層次仍舊有限,需要教師給予正確的引導,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必須不斷地反思自我教育行為,一定段時間結束后總結教學經驗,通過反思強化自我素養,提高發展能力,從而最大程度地保證教學質量。
一、對知識進行更新,滿足學生的成長以及發展需求
教師的反思意味著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課堂實踐作為對象,總結自我行為、決策的合理性,以客觀的角度分析、審視,覺察自我水平,做好自我定位,為自身能力發展以及水平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學生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必須總結經驗,在教學實踐中發現不足,同時養成反思的良好習慣,根據教學要求,加強理論學習,對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反思,通過自主體驗的方式,完善自我,深化對于教育教學的理解以及掌握。除此之外,還應當與其他教研人員不斷地溝通,對自我進行重塑,增強專業素養與德育素養。尤其在此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生與教師需要同時成長、共同進步。所以發揮教師的引導性作用,提高教師責任感以及職責意識,豐富其教學經驗,更新知識,以滿足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需求,盡可能適應新形勢教學工作的要求非常重要。
在自我反思的過程中,教師必然會明確不足,加強理論學習,謹遵前輩教誨,在與同仁間的溝通和交流過程中,也會通過細致觀察,養成批判思考的習慣,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并逐步架構完善的知識結構,提高專業素質。
二、通過反思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教學反思是教學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促使教師自我成長的要素。教師反思的最終目的就是從固化的教學行為中解放,突破傳統教學思維的桎梏,對教學工作產生新的認知。反思是高水平、多層次的思考,基于教學實踐,不斷地研究、辯證地分析,從而形成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此同時,還需結合學生的成長以及發展變化,對這些行為以及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改革教學模式,保證教學活動的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動力源泉。
三、做好教學設計工作 ,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在工作中不斷思考,總結抽象的教學規律,在實踐中反思,經過系統化的反思后再通過實踐驗證。除此之外,教師也應當意識到教學工作的最終目的就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那么,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就應當結合學生的認知層次以及學習能力,考慮其學習感受,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以此為基礎,對教學方案進行優化、改良,提高教學效率,形成新的教學理念,并將其滲透到各項教學活動中,提高教學質量。
四、加強師生交流,建立密切的師生關系
教育工作的落實必須將愛作為前提,若想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應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給予學生更多的理解,相信學生的能力,加強與學生的交流,通過不斷地引導和幫助,使學生愿意主動與教師傾吐思想、發泄負面的情緒,將教師作為朋友。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更具責任意識,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教育也將更加適應教學改革的需求,獲取教學一定的成就。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師生間產生情感共鳴,教師才能具有更強的工作動力,同時學生也會全身心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依照教師的引導,努力學習、拼搏進取,形成良好的風氣,與此同時,也將逐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悅的情感,意識到學習的樂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借助多媒體途徑,高效完成教學任務
通過有效的教學反思,越來越多的教師將意識到智能教育、現代化教育的重要性,必須緊跟時代的發展形勢,對教育模式進行創新,滿足學生的學習以及成長需求。筆者建議利用多媒體技術,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將教學內容全面展現,將抽象的知識直觀顯示,使靜態教學信息動態化、抽象概念具體化,運用學生更愿意接受的新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受此教學模式的引導,學生的求知欲將會被激發,從而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悅的情感,間接地提高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教學反思的最終目的就是為日后的教學注入動力,提高教學水平。反思并不意味著簡單的重復,而是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明確不足、總結經驗,在反思的過程中更新知識,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需求,同時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并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師生溝通,建立密切的師生關系。最后,需要借助多媒體技術,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減少學生的壓力,提高學習主動性,使之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快樂,相應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后,希望筆者的分析和探討可以為相關的研究人士帶來借鑒以及參考。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