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我國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化,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了各項教育學科的首要教學任務。數學作為高中理科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培養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及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現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成為了數學教師不斷思考實踐的問題。本文對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教學方式與實踐應用進行深入的探究及分析,并做出相應總結,以期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中數學;核心素養;養成路徑;探析
一、 引言
在新課程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所有教師的不懈追求。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更新教學觀念,以新的教學思路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中數學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數據分析、邏輯推理、數學運算、數學抽象、直觀想象和數學建模等六個方面。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對學生日后的良好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數學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二、 高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
(一) 合理的教學設計
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其思維方式也趨于完善,對數學問題有了自己的見解和解題思路。所以,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規律,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理解能力,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合理的數學教學設計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通過數學教材知識重點、課時、實踐應用等多種因素,設計趣味性教學環節,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同時要注重教學內容的靈活性,從而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二) 調整數學課程配置
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占據課堂主體地位,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其思維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課程配置方面,教師將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給學生灌輸教學知識,學生的練習時間少,運算能力和分析能力得不到有效鍛煉。因此,在實際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能力以及思維模式有了充分了了解之后,對學生的知識練習時間進行適當的調整,注重鍛煉學生的運算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三) 創新數學教學方式
眾所周知,數學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特點,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所以高中數學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注重對數學知識的推導及演繹,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地展示出來,讓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并善于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能夠主動思考探究數學知識,鍛煉學生的數學抽象及邏輯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建立完善的思維模式。
(四) 注重教學反饋與評價
教學反饋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最佳方式,同時也是提高數學教學效率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教學反饋課后練習、知識檢測和課程抽查等。高中數學教學中的課后反饋可以鞏固學生的數學基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也能體現出學生的學習效果,揭露出數學教學中的不足,使教師能夠了解到各個教學環節的適應情況,進而能夠反思教學中的不足,并改善及優化教學過程。所以,教學反饋環節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需要師生共同參與,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也要密切配合。所以,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 高中數學核心素養在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應用
在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數學抽象思維有利于學生快速地解決數學問題。利用數學抽象思維將實際案例轉化為數學問題,然后再結合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分析計算,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例如,在學習“曲線與方程”相關知識時,將知識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物體的平拋運動過程實際上就是拋物線運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抽象思維將物體作為質點,然后將曲線與方程與拋物線運動規律相結合進行關系推導,從而得出解題結論。此外,數學核心素養中還包括數學建模,學生具備了建模能力能夠使其將復雜的數學問題簡化,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比如,面對數學教學中結構復雜的物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其轉化為簡單的結構再進行疊加,如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的疊加,進而通過簡單的結構計算剖析出復雜物理的特性。
四、 結束語
總之,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能夠為學生進一步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數學教師應不斷更新教學思路,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創造多種培養路徑。
參考文獻:
[1]陳玉娟.例談高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從課堂教學中數學運算的維度[J].數學通報,2016(8):34-36.
[2]朱偉義,曹鳳山.忽如一夜春風來,素養之花遍地開——從高中數學核心素養的視角看2016年浙江高考數學試題[J].中學數學,2016(17):17-20.
[3]章建躍.高中數學教材落實核心素養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6,36(7):44-49.
作者簡介:
段玉晶,黑龍江省綏化市,黑龍江省綏化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