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學科是初中教育中一門重要學科,其具有非常鮮明的邏輯性特征,學生在學習中面臨著較大的難度和挑戰。因此,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充分發揮問題導學法的優勢和作用,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是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重要課題。所以,本文從三個方面對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了探討,希望能給大家提供有效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問題導學法;初中數學;數學教學
一、 引言
所謂問題導學法,主要是指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緊密結合教學內容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尋求正確的解決方法。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而言,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采用問題導學法,可以深入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不斷發展,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水平,促使初中數學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所以,本文將對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進行深入的探索與研究。
二、通過問題導學法,有效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對于任何階段的學生而言,興趣是激起學生的最大推動力。若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那么就可以化難為簡,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學法,結合教學內容設置合適的數學問題,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欲望。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應用問題導學法時應注意靈活性,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針對相關數學問題展開討論,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和鞏固相關數學知識點。
例如,當教師在講授同位角以及平行四邊形圖形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教學作用,制作相關圖形的動態視頻,向學生展示不同圖形之間的演變以及聯系。在展示過程中,針對每一個環節和步驟提出具體問題,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深入思考。例如,一個圖形的演變可以由幾個簡單圖形變化而來的,為什么可以由這些圖形進行轉變過來?哪種轉變方式更為簡單等。通過這種方式,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通過問題導學法,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探究
由于初中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其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從而對于課堂學習效率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如果教師一直采用理論授課方式,一味向學生灌輸數學知識,學生不僅無法消化吸收數學知識,甚至可能會對數學產生抵觸心理,導致數學教學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因此,將問題導學法應用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將會促進教學效果的顯著提升。首先,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提出合適的、恰當的數學問題;其次,學生根據該問題,以教材內容作為理論依據,將教材內容與數學問題有機統一起來,利用教材中的數學知識對該問題進行深層次的剖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核心知識。例如,當教師在講授一元二次方程這一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設置具有層次性的數學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跟著教師的節奏進行自主探究。例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一元二次方程的特點是什么?一元二次方程與一元一次方程的區別是什么?如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等等,通過層層遞進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深刻理解數學知識的內涵,促進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數學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通過問題導學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問題導學法是提出問題的重要手段。提出問題后,教師如何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促進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關鍵所在。面對一些難度較大的數學問題,學生可能無法理清思路,無法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在這種情形下,教師可以利用問題導學法,幫助學生明確解題思路,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找到正確的解題方案,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提升,學會更好地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在數據的集中趨勢和離散程度這一教學課程中,每人射擊8次,取得的成績如下所示:
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甲、乙兩人的成績分別為多少?誰的成績更加穩定?等,通過設置上述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地進行思考,讓學生學會如何利用方差知識來解決這種類型的實際問題。在此過程中,幫助學生明確類似題型的解題思路,促進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有效提升。
五、 結束語
數學學科具有非常強的邏輯性特征。因此,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其僅僅掌握數學基礎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在于學會遷移和運用。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合理利用問題導學法,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讓學生圍繞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展開思考,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得到全面的發展,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芳玲.關于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及途徑[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4):35.
[2]胡清泉.問題是數學學習的邏輯起點——淺談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碼設計,2017,6(9):225+244.
[3]鄒金貴.關于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運用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4):109.
作者簡介:
王云,山東省菏澤市,山東省菏澤市曹縣朱洪廟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