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動教學,作為農村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學的基本手段,在音樂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加強師生情感交流,調動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也能讓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合理適時調整教學計劃,從而有效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農村小學高年級;音樂課堂;師生互動
互動教學,在農村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它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加強師生情感交流,調動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也能讓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合理適時調整教學計劃,從而有效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率。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在音樂課堂上做到師生互動呢?
一、 多媒體參與促成互動
多媒體集聲音和圖像于一體,是小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教學媒介之一。在課堂上呈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優美畫面,再配上貼切的音樂,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能夠有效煥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引發學生情感共鳴,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供學生理解音樂作品的空間,為后續教學提供情感保障。
比如蘇少版五年級上冊欣賞《春》這首鋼琴作品時,我播放一些春天美麗的自然景色,碧綠的田野、潺潺的溪流、漫山的野花等,讓學生像置身在春天的美妙景色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有聲有色的畫面中,自然而然地理解歌曲所帶的感情及所在的情境,使學生將實際生活與音樂作品的表現手段相聯系,使其產生相應的聯想,去接受音樂,理解音樂。比如在教唱蘇少版五年級歌曲《美麗的星座》,我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中國大好河山有關畫面,播放了幾個比較重要的民族及其生活片段,然后簡單介紹漢族、少數民族的風俗人情,講解民族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激情。讓學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情感,引導學生更有感情地進行演唱,從而達到音樂與情感的高度統一。
二、 節奏練習形成互動
節奏是音樂的脈搏和生命,是掌握旋律的基礎。在各項與音樂舞蹈相關的教學活動中,學生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節奏問題,掌握了音樂舞蹈作品的節奏規律,就等于抓住了整個音樂舞蹈作品的框架。有趣的節奏練習,能有效促進師生互動。在節奏互動教學中,我們的教學方法有很多,節奏的互動應該靈活而善變。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手勢對節奏進行畫拍,老師發指令,由學生根據教師的指令進行準確畫拍。也可以利用音樂教具,如打擊樂器,來進行節奏練習。
在教唱一些節奏歡快的歌曲時,我們可以利用打快板的方式來引導學生來掌握正確的節奏,師生可以相互配合,一方打快板,另一方根據節奏朗讀歌詞或唱詞。這樣既解決歌詞中的難點節奏的教學,又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 有效提問促成互動
提問是教師為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從而實時調整教學方案的雙向信息交流形式。隨著課堂教學的不斷深入,課堂上會不斷衍生出新的信息和問題,有些問題是學生很容易理解的,但也有一些問題學生可能會遇到理解上的障礙,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以提問的形式與學生產生互動,在互動交流中引導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問題的設計必須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和興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如欣賞蘇少版六年級民樂合奏《歡樂歌》時,我設計了以下一些問題:樂隊中有什么樂器在演奏?樂手們是怎樣演奏的?樂曲表現了怎樣的情景?氣勢怎樣?這些問題由簡及難,從感官聽覺入手,先引導學生從直觀感覺上來初步理解這首歌曲的演奏方式,再讓學生根據音樂節奏和曲調,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學生們在欣賞樂曲的過程中,可以和教師一起互動,模仿各種樂器的演奏姿勢,邊模仿邊了解江南絲竹,課堂氣氛熱烈,老師設置的問題具備了教學生成的可能,只要抓住教學的契機,那么精彩的提問就在這一瞬間生成,生成性的提問給課堂帶來了勃勃生機。
四、 共唱共舞達成互動
只有靈動的音樂才是具有生命的音樂。在音樂教學中,音樂常與舞蹈融合在一起。在引導學生欣賞,體驗,感悟音樂的同時,我們也要引導學生通過相應的舞蹈動作把這種感受通過肢體語言盡情地表現出來,按照作品節奏帶動學生表演起來,展示師生藝術風采,師生在共唱共舞的互動氛圍中交流思想情感,進一步加強師生間的良好協作關系。
比如學習蘇少版五年級《田野在召喚》欣賞時,我就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音樂。有的學生以春天為主題,進行詩歌朗誦,表達對春天的贊美;也有的學生用體態語言來表現。每個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和表達方式都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鼓勵學生盡情展現自己的藝術風采。在教唱蘇少版五年級歌曲《我的家鄉日喀則》二聲部合唱時,為了解決高低聲部合唱合拍的難題時,我首先采用了節奏練習法,引導學生起身,甩動雙手進行打拍,帶領學生領會高低聲部合時進行合拍,學生的邊唱邊揮舞的狀態下學習興致被充分激發了出來。接著我又向學生呈現了氣勢磅礴的山河圖,讓學生盡情想象處于山巔高聲歌頌家鄉美好山河的那種豪邁,通過師生,生生互動解決合唱部分的難點,為后續教學作好鋪墊。
五、 二度創作提升互動
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參與對于音樂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是相當重要的,我們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去感悟和體驗音樂作品。
比如高年級的同學試從“旋律接龍創編”入手再進行二度創作,師生合作互動,讓學生盡情發揮。比如我在黑板上出示了四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請幾位同學,讓學生嘗試用這些音符創編,每個音符可以重復使用,并鼓勵學生如果有不同的想法老師就表演一個節目,有了“誘惑”,學生的創新思維一下子就開了花,種種旋律不斷涌現在黑板上,我便把學生編的旋律彈奏出來,大家唱一唱,學生體驗到了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師生互動激勵了學生心智,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學生視野。
實踐證明,互動的音樂課堂教學,增進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縮小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讓學生配合更加默契,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和諧的互動氛圍也能為教師了解和把握學生知識掌握狀態以及學生學習需求提供了平臺,也為學生展現自我,發揮想象以及培養他們創造能力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參考文獻:
[1]錢麗潔.試析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J].成功教育,2012.
[2]鄒春艷.淺談如何上好小學音樂欣賞課[J].中外交流,2016.
作者簡介:
沈娟,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市吳江區莘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