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龑芳
摘 要:化學用語既是化學學科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還是進行化學學術交流的重要手段。化學用語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點。化學用語也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難點。在初中化學用語教學中,教師要按循序漸進原則,借助實物、球棍模型、多媒體動畫、實驗等多種手段,優化教學方法,指導學生規避非知識性錯誤,養成良好的化學用語書寫習慣,使學生較輕松地掌握好初中化學用語,為今后學好化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化學用語;初中化學;教學策略
化學用語是國際上通用的一類科學符號。化學用語既是化學學科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還是進行化學學術交流的重要手段。初中化學是化學學科的啟蒙階段,化學用語是初中化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化學用語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重點。初中化學用語包括原子結構示意圖、離子結構示意圖、元素符號、離子符號、化合價、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等,對于初學者來說內容多、易混淆,且化學用語本身具有抽象性和綜合性等特點,因此化學用語也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難點。筆者在多年的初中化學教學工作中發現,化學用語掌握得好的學生,化學學習成績就好,反之化學用語掌握不好的學生,化學學習成績就差。化學用語已成為初中化學學習的重要分化點。如何優化初中化學用語的教學呢?筆者通過不斷地實踐探索,總結了幾點優化化學用語教學的策略。
一、循序漸進,梯度設計
初中化學教材人教版化學用語主要集中在3、4、5單元,滬教版化學用語主要集中在3、4章,兩種版本的教材對化學用語的教學安排都過于集中。就我市使用的滬教版教材而言,第1、2章內容都在講宏觀的知識,第3章一下子集中出現原子結構示意圖、離子結構示意圖、元素符號、離子符號、化合價和化學式等化學用語,第4章學習化學方程式,在短時間內集中了大量的化學用語讓學生學習,記憶的強度太大,對學生的思維品質要求太高,很容易出現學生掉隊現象。因此,筆者認為對初中化學用語的教學要按“循序漸進,梯度設計”的原則做好整體的教學規劃,可將教學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提前滲透;第二階段,主要教學;第三階段,深入理解和運用。
(一)提前滲透
在第1、2章教學中,提前滲透元素符號、化學式等化學用語教學。如,根據門捷列夫與元素周期表的故事,組織學生初步認識元素符號,并根據教材中出現的物質,逐步學習并記住H、C、O、N、Fe、Na、Cl、Si、P、Cu、Mg、S、K、Mn、Ca等元素符號,完成常見元素符號的記憶;認真教好表示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讓學生會寫、會讀,為后續化學方程式的含義和讀法做好鋪墊;在文字表達式中每一種物質的下方標注化學式,讓學生初步認識化學式,并記住一些簡單物質的化學式,如C、Fe、P、Cu、Mg、S、O2、H2、H2O、CO2、SO2、P2O5、Fe3O4等等,為后續化學式的書寫打下基礎。
(二)主要教學
在第3、4章教學過程中,完初中成化學用語的主要教學。如,第3章全面學習原子結構示意圖、離子結構示意圖、元素符號、離子符號、化合價和化學式等化學用語;將第1、2章學過的文字表達式改寫成對應的符號表達式;體會“化學變化后物質種類改變,元素種類不變”;第4章學會正確書寫第1、2章學過的化學反應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能說出化學方程式的含義;形成“化學反應前后元素不變”的觀念;能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簡單計算。
(三)深入理解和運用
在第5至第9章以及中考復習教學過程中,不斷深入對化學用語的理解和運用。如,從組成上認識酸、堿、鹽、有機物、混合物等;分類認識化學反應;內化“化學反應前后元素不變”的觀念;能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綜合計算;養成用化學用語表示物質和化學反應的習慣等。
二、多種手段,化解難點
化學學科既研究物質宏觀上(可通過感覺器官直接感知)的性質與變化,也研究物質微觀上(不能直接感知)的組成、結構,同時還因研究和交流的需要,形成了一套特有的科學符號即化學用語。因此化學知識具有“宏觀、微觀和符號”三重表征。在進行化學用語如元素符號、化學式以及化學方程式等教學時,除了強調符號表征外,還應融入宏觀表征和微觀表征。而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初三學生的邏輯思維雖已有相當發展,但形象思維依然占主導地位,微觀表征是學生認知的難點。因此,化學用語的教學需要直觀、感性經驗的支持。在化學用語教學中,可借助實物、球棍模型、多媒體動畫、實驗等手段幫助學生加強“三重表征”的融合,化解難點。如,在進行化學式含義教學時,組織學生分組搭建水、二氧化碳、氧氣等的球棍模型,從而正確理解化學式的微觀含義。又如,在進行化學方程式含義教學時,可以以“2Mg+O2■2MgO”為例,讓學生回憶鎂條燃燒的實驗現象(鎂條燃燒實驗已在第1章教學過程中做過),引導學生“化學方程式與實驗現象聯系”,強化化學方程式在宏觀意義上表示了一個化學反應;還可以用多媒體動畫模擬鎂條燃燒的微觀過程,引導學生建立化學方程式在微觀意義上表示了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之間的微粒個數比。
三、方法優化,提高效率
(一)理清內在聯系
教學中常常發現學生有“2O和O2”含義分不清,寫出“Mg+2、S4+、CaCl”等錯誤。究其原因,學生對化學用語可以說“聽得懂,不會用”,學生對化學用語的知識只是機械記憶,沒有將知識網絡化。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理清內在聯系,理解記憶,提高學習效率。如,在學習分子、原子和離子知識時,讓學生以原子為中心,理清原子結合形成分子,分子分解變回原子,原子得失電子變成離子,離子得失電子變回原子;離子帶電量可以通過原子結構示意圖分析得失電子數推斷。又如,化合價的教學不要直接讓學生背數字,要介紹化合價的實質,在離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價等于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得失電子的數目,失電子為正,得電子為負,而在共價化合物(分子構成的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價等于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與其他元素的原子形成共用電子對的數目,學生“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理解化合價與離子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關系。再如,講授根據化合價書寫化合物化學式時,要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可以用“正左負右、交叉約簡”的方法寫,基于什么原理。只有學生真正理解了,才不會寫出離譜的化學式。
(二)巧用順口溜
化學用語的記憶相對比較枯燥。筆者巧用貼近生活的“順口溜”“口訣”等優化記憶方法,使學生學得更有趣、更輕松、更有效。如,為幫助學生從符號上直接感知區分分子、原子、離子和化合價,運用了“原子是瘦子、分子是胖子、離子扎辮子、化合價戴帽子”的“順口溜”巧記。又如,為增強化合價的記憶,筆者編了如下“口訣”:“鈉鉀銀氫(諧音‘哪家迎親)正一價,鎂鈣鋅鋇(諧音‘沒蓋新被)正二價,鋁正三硅正四,亞鐵正二鐵正三,銅汞正二最常見,氟氯負一氧負二,碳有正二和正四、硫有負二正四六。”口訣工整,朗朗上口,便于記憶,解決了學生記不住化合價正負和數值的問題。
(三)多樣化練習
實踐證明,化學用語要掌握牢固,達到會讀、會寫和會用,離不開大量的鞏固練習。而大量機械重復的背誦和默寫,不僅會加重學生學習負擔,還會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學習效率。因此,在化學用語練習呈現方式上要多樣化。如,用分組比賽練習鞏固化學式的書寫,在規定時間內,給定幾種元素符號進行組合,書寫正確化學式多的勝出;用設計“水的名片”練習鞏固化學式的含義和物質的性質等等。再如,在中考復習階段,可組織學生玩物質“接龍”游戲,前后兩位同學所說的物質間要能反應或轉化。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不僅能鞏固化學用語,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重視規范,減少失誤
考試中常有學生因書寫不規范而錯誤。比如,“Ca與Cu”寫法不分,出現“KMNO4、Ca、CaCO3+HCl=CaCl2+H2O+CO2↑”等非知識性錯誤。如何解決這類問題呢?
(一)教師“規范”引領
教師的言行對學生具有示范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規范自己的教學語言和化學用語書寫。如,在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的“讀”方面規范教學用語。例如:“H2O+CO2=H2CO3”要讀做“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H2O”“CO2”和“H2CO3”不能按英文字母來讀,“+”和“=”不能按數學方法來讀。教師在自身的板書、作業的編制等方面要注意規范化學用語的書寫。比如,注意字母大小寫、數字的上下角標;書寫要工整清晰;書寫化學方程式時,要先寫化學式,然后配平,再畫等號;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格式要完整等等,為學生起到良好的“規范”引領作用。
(二)學生“規范”訓練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化學用語口頭表述錯誤及時糾正,針對學生板演和作業中出現的不規范化學用語書寫,及時發現、及時分析原因并糾正。如,針對字母大小寫和數字上下角標的規范性,可印制英語上用的“四線三格”,進行規范化訓練。又如,書寫化學方程式一定要配平,反應條件、氣體符號、沉淀符號一定要標注正確。在平時閱卷評分時,要嚴格對不規范書寫進行扣分,比如,書寫潦草、看不清的要扣分,督促學生養成規范書寫化學用語的習慣。
總之,在初中化學用語的教學中,教師要按循序漸進原則,借助實物、球棍模型、多媒體動畫、實驗等多種手段優化教學方法,指導學生規避非知識性錯誤,養成良好的化學用語書寫習慣,使學生較輕松地掌握好初中化學用語,為今后學好化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婕.“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的化學學習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
[2]趙淑梅.化學用語書寫中易錯問題的成因分析及解決方法[J].化學教學,2015(7):83-85.
[3]黃瑞祥.初中化學用語的有效教學策略再探[J].化學教與學,2018(11):20-22.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