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國
摘 要:初中時期是學生身體發(fā)育成長的重要時期,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學校是學生生活、學習和鍛煉的主要場所,要重視學生的體育教學來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如今初中體育教學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學校采取措施進行改善,切實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
關鍵詞:體育教學;身體素質;體質健康
近年來,根據有關體測研究報告,中學生的體質一直呈下降趨勢。究其主要原因是缺少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運動,而且肥胖的中學生越來越多。學校作為學生學習鍛煉的主要場所,學生在學校的體育健康鍛煉,直接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學校的主要任務是教學,應該從體育教學入手,運用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中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性
中學生的課程以及學業(yè)負擔相對很重,學生在中學階段更加看重的是文化課的成績,這直接導致了學生忽視體育方面的課程,學生在校期間的鍛煉活動時間也會受到影響,逐漸又會導致學生身體的綜合素質下降,這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十分不利的,學生的身體素質跟不上,必然會對學生學業(yè)的完成產生不利影響,所以學校需要對學生的體育課程重視起來,促進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和身體素質共同提升。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以及文化水平的進步,人們的健康意識相較于過去有所提升,中學階段又是學生身體發(fā)育的重要時期,所以這一階段的體育教育活動廣受家長以及學校的關注,學生在中學階段的課余時間并不多,所以通過體育課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學生體育課的鍛煉來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1.體育教學是向學生宣傳體質健康的重要途徑
新課程改革以后,單純地以學習成績來衡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已經成為過去式,越來越多的學生將體質健康作為學習中的重要內容。如今,學生和老師越來越關注和重視學生的體質健康,并從重要的體育教學方面入手,改善學生體育鍛煉的情況。在進行體育教學時不僅給學生傳授體育運動的技能,還要給學生傳達“健康化”“運動化”理念,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運動和健康觀念產生影響。
2.體育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質鍛煉習慣
良好的體質鍛煉習慣需要長時間的養(yǎng)成,僅僅依靠短短的體育課時間難以培養(yǎng)學生體質鍛煉的習慣,應該適當地增加其他的體育鍛煉時間,而且國家和政府高度重視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少年強則國強,培養(yǎng)身體素質全面發(fā)展祖國的下一代,任務艱巨。
二、中學生體質健康中所存在的問題
1.環(huán)境的封閉性
大部分中學采用了封閉式的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雖然能夠對學生的行為帶來一個很好的約束作用,但同時限制了學生的活動區(qū)域,這顯然是不利于學生鍛煉的,另外在這種環(huán)境下學生很難對體育鍛煉重視起來,所以需要學校對體育課重點抓起,從而更加高效地學習和生活。體育教師的上課內容只是為應付考試的需要,沒有進行全方位的體育教學,以至于學生的身體素質逐漸下降。
2.教學內容的單一性
現(xiàn)階段很多中學的體育課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大多數學校的體育課教學仍然是舊有的教學辦法,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教學理念很難跟上教學需要的步伐,而教學器材也難以取得及時的更新。因為教師是課堂上的主導者,學生只能在老師的安排下進行體育鍛煉,不能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安排體育活動,從而導致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熱情下降,這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
三、在體育教學中有效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的措施
1.提高體育教師的全面素質
中學體育教師也需要及時地對新的教學模式進行學習。在課前課后做好準備,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并給學生提出針對性的鍛煉計劃,切實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2.保證教學內容的準確實施
中學階段的體育課程,開展目的應當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目的,所以教學內容的設計要在學生的實際基礎上完成,盡量要保證設計的教學活動能夠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目的的實現(xiàn),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體育課程的作用,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3.提高學生的身體機能
學生中學階段是身體發(fā)育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想要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必須要從學生實際的身體機能出發(fā),通過合理的教學手段逐步提高教學強度,以引導學生完成體育課程,從而提高身體素質。通過科學的體育鍛煉,才能達到提高身體健康素質的目的。
4.改善學生的個人體態(tài)
學生在中學階段應該及時地認識到自己的體態(tài),教師應該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了解到鍛煉身體的重要性,并給予針對性的意見和樹立正確的形態(tài)塑造觀念,短時間是不能對體型進行改變的,不能求快,需要長期堅持鍛煉。
四、結語
學校應該改變對體育教學的偏見,認為體育課不重要,學生不進行科學系統(tǒng)的體育鍛煉,怎么去進行作業(yè)負擔沉重的學習活動,鍛煉和學習兩不誤才能使學生的素質得到長足的進步,讓學生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參考文獻:
[1]邵長征.體育人口角度解析中小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J].體育師友,2014(3):19-20.
[2]侍莉娜.高中體育教學效果對學生體質健康影響實踐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15(19):122-12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