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健良
摘 要:新媒體視角下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不僅需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將先進的新媒體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中,還要借助新媒體的輔助教學方式來促進小學生思想道德品質以及正確社會認知能力的全面發展。立足新媒體的視角,提出了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優化策略。希望為全面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水平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新媒體;品德與社會;教學水平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電腦、手機信息傳遞工具已經成為每個家庭的生活必需品。但是新媒體在為我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使得小學品德與社會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而小學品德與社會的老師更應該深刻認識到當前時代的教育背景,積極創新教學方式與方法,將新媒體技術與學科教學緊密地融合起來,進而全面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良好發展。基于此,本文在結合筆者實際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針對“基于新媒體下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進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利用新媒體技術,全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管是傳統的教育模式還是先進的新媒體技術都要以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學生只有擁有了學習的興趣,才會自發主動地投入老師的教學活動中去,才會在興趣的引導下讓自己的個性化能力得到最大化發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與此同時,新媒體技術在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中的應用,正是將教材內容中一些抽象的知識概念轉變成實質化、具體化的事物和畫面,使得教材內容更加生動靈活,從而在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同時,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記憶。另外,小學生畢竟年齡較小,無法在課堂上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而此時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正好彌補了這一教育弊端,讓小學生在新媒體教學方式的吸引下始終跟著老師講課的節奏走。
例如,當我們在學習“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這節課時,首先老師為學生播放一段孩子從出生到成長的音視頻課件,課件中既有父母對孩子的呵護和關心,也有父母的責備語言和高高抬起輕輕落下的巴掌,從而讓學生結合畫面聯想到自己與父母相處的點點滴滴。然后借此展開,對于自己的父母你們最想說的話是什么?你們平時都是以什么形式和語態與父母交談的呢?小組討論、分享活動。討論結束老師針對每個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講解和指導。這樣不僅借助新媒體的情景創設讓學生打開心扉、暢所欲言,還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了父母之愛的偉大與無私。
二、借助新媒體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新媒體的應用不僅豐富了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而且還促進了教育目標的順利完成。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將新媒體與教材內容相融合,幫助學生健全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讓學生深刻認識到道德品質的高低對于一個人長遠、健康發展的重要性,從而不斷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言行舉止、提高自己個人修養。
第二,借助先進的新媒體技術不斷增強小學品德與社會教育的針對性。首先要利用微信、QQ群、校內網站等新媒體交流工具,暢通與學生的溝通渠道。一方面老師可以將一些積極、健康的相關文章內容、新聞時訊或者一些生活趣事等轉發到交流平臺上,與學生分享交流,并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當我們學習了《我要上學》這篇文章后,老師就可以將我國的《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條文傳到交流群里,并且結合一些社會真實的小故事等讓學生展開討論,從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深化教材內容、讓小學生認識到當自己的個人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去捍衛自己;另一方面還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的一些德育成果、心靈感悟、學習困境等與老師及時溝通與交流,從而對學生實施針對性教育引導,確保每一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三、完善新媒體應用的監督機制
新媒體快速發展的今天,大家既享受到了新媒體帶來的快捷與高效,但同時也面臨著網絡上各種錯綜復雜信息對小學生的身心成長造成的強大沖擊。小學品德與社會老師有責任也有義務在教學過程中對這些不良信息傳播方式、傳播內容以及傳播渠道進行監督和把控,從而讓新媒體積極地為教學效力,將消極影響降到最低。首先,要構建家校合力監督機制。通過與學生家長聯系,共同協商制定出學生新媒體應用的制度和權限。讓學生不管在家里還是在學校都能擁有一個健康的網絡信息接收環境,有選擇性地讓學生去瀏覽網絡信息、學習網絡上的正能量。其次,要強化課堂新媒體監督機制。嚴格管控新媒體應用的時間、范圍、形式以及內容,并借助新媒體技術,優化對學生的學科管理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多讓學生觀看一些社會正能量、好人好事、理性認識社會等方面的良好網絡事件,從而讓新媒體在輔助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健全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而言之,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的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都已經不再適用。因此作為一名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的老師也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不僅及時轉變教學理念,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還要不斷優化新媒體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方式與方法,從而真正發揮新媒體技術在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上強大的輔助教學效力。
參考文獻:
[1]張惠芳.思維可視化技術在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6(11):117-120.
[2]陳孫義.試析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生活化教學方法與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6(17):97-99.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