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興蘭
【關鍵詞】 語文教學;群文閱讀;名師;
關聯;比較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
17—0141—01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中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高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教師如果僅靠課內閱讀的訓練明顯是不夠的。群文閱讀就是一種新的拓展學生閱讀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在單位時間內指導學生閱讀多篇相互關聯的文章,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數量、閱讀速度,培養和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今年筆者赴西安參加了全國名師“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展示活動,聆聽了楊勇等十五位名師的課,尤其楊勇老師執教的《詩仙筆下的知己》和李海蓉老師執教的《科幻小說中的未來》,使筆者對如何上好“群文閱讀”課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思考。下面筆者就結合此次觀摩活動談幾點認識:
一、巧妙尋找關聯,精心選擇群文
群文閱讀教學,給了教師極大的選擇材料、組合材料、呈現材料的自主權。但如何確定群文關聯的主題,恰當地選擇一組文章往往是教學目標和促使學生目標達成的關鍵,也是課堂成敗的關鍵。楊勇老師在執教《詩仙筆下的知己》時巧妙地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贈孟浩然》《對酒憶賀監二首》《沙丘城下寄杜甫》《贈汪倫》等幾首詩串聯起來,使學生不光在誦讀古詩和品味語言中體會到李白和知己間情深義重、相知相惜的真摯情感,而且通過對這幾首古詩背景的了解,對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蹉跎的人生經歷有所了解,這就更有助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人豐富的思想情感。楊老師巧妙選擇材料的方法深深地觸動了筆者,回校后筆者也匯報了一堂“群文閱讀”課——《豪放曠達的蘇東坡》。
二、巧用閱讀策略,提高閱讀效率
群文閱讀要區別于單篇閱讀,單篇閱讀更側重于精讀,而群文閱讀多采用跳讀、略讀、默讀、瀏覽、邊讀邊思等方法,讓無聲視讀成為課堂的主旋律。李海蓉老師在執教《科幻中的未來》時,引導學生在短短的40分鐘內閱讀了《未來的衣服》《未來市的學校》《智能汽車與智能公路》《潛水艇》4篇有關科幻的閱讀短文,總計字數不下5000字。正是采用了默讀、瀏覽的方式,讓學生圍繞閱讀短文的題目,在文章中勾畫關鍵信息,快速在瀏覽中發現未來的衣服、智能汽車、智能公路的特點,然后以表格的方式梳理出來。這樣內容一目了然,能使學生在邊讀邊畫中深深感受到科技的神奇。默讀、瀏覽、跳讀等快速閱讀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在閱讀中快速獲取信息,更適于思考的閱讀方式,我們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多練習,這樣才能使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能力得到提升。
三、利用比較策略,發現群文異同
“比較”是群文閱讀用得最多的閱讀策略:橫向比較、縱向比較,比較相同點、比較不同點,比較內容方面、比較表達形式方面…… “比較”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發現。楊勇老師執教《詩仙筆下的知己》時就充分利用了比較的閱讀策略,使學生有了不同的發現。雖然都是寫給知己的,但由于詩人的遭遇不同,致使心境不同。如《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中,李白心里沒有什么憂傷和不愉快,所以在他的詩作里是一片繁花似錦——“煙花三月下揚州”,而在《對酒憶賀監二首》中詩人卻通過昔日“金龜換酒”的愜意與“憶淚沾巾”的對比閱讀,體會詩人懷才不遇、懷念故人的凄傷之情。這樣就培養了學生對比、聯結、思考的閱讀習慣,大大提升了學生深層次的閱讀能力。
四、以“群文”為契機,拓展課外閱讀
“群文閱讀”課堂的功能只相當于一個例子、一塊試驗田、一把鑰匙,更廣闊豐富、更生動多變、更精彩的世界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比如,楊老師在教學《詩仙筆下的知己》一課的最后環節,他提出詩仙還有許多知己:王昌齡、高適、元丹丘、魏灝等,這無疑激發了孩子們更想走近詩仙、了解詩仙的欲望,想了解詩仙與這些朋友之間更多的故事,想誦讀詩仙寫的有關朋友的佳作。 李老師也是一樣,在學生通過閱讀和對比中明白科幻小說的特點后,鼓勵孩子們閱讀相關書籍,激發他們對科學的熱愛與探索。筆者在執教《人民心中的好總理》這一課后,也給學生推薦了《周恩來的故事》《周恩來的風云外交》這兩本書,學生們也很感興趣。
群文進入課堂是對傳統的、單篇的教學的沖擊,是對單純的、分析內容的閱讀教學的挑戰,給凝固僵化的閱讀課堂吹進了一縷清風。名師課堂中很多東西還要慢慢回味,在工作中慢慢體驗、總結、應用。總之,教師既要做好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又要做學生閱讀、群文閱讀的點燈人。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