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學儉
【關鍵詞】 數學教學;核心素養;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
17—0177—01
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在學習中逐漸形成的能適應社會發展以及個人終身發展的關鍵能力與人格品質。而學科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在學習這門學科知識與技能過程中形成的必備的學科能力與學科觀念,從而掌握科學本質。在當前新時代的背景下,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意義
一方面,有利于促進學生關鍵能力的提升。根據核心素養的內涵我們可知,主要是為了能培養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社會發展的關鍵能力。但是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得各個國家的競爭轉變為人才的競爭,在此背景下傳統的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高分低能人才已經很難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關鍵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是符合時代發展背景的。另一方面,有利于深化教學改革。改革是教育進步的動力,通過改革落后的思想,融入新的思想,能有效推動時代教育的進步與發展。在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利于學生快速適應社會發展,有利于深化教學改革。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1.結合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實施教學重要的一步就是教學設計。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做好教學設計是前提。以教學“統計調查”這部分內容為例,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后,筆者又設計了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試著統計近五年家里電費與水費的支出情況,并繪制出相關的表格以及折線圖。最后以函數模型表達圖象的內涵,并鼓勵學生結合函數預計下一年家庭水電費的情況。實踐證明,這樣設計,學生鞏固了基礎的知識,而且還提高了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
2.利用課堂導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從以往的教學來看,很多教師在課堂上都是喜歡直奔主題,這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筆者認為,緊抓導入環節,結合小故事或者是生活案例等,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讓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數學的內在美,不僅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還有利于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以教學“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一課為例,筆者結合了雞兔同籠的小故事導入新課:“籠子里一共有雞兔若干,從上面看有35個頭,從下面看有94只腳,問雞兔各有幾只?”這個故事中,小孫是這樣解題的:他先是假設每只雞都是獨腳雞,每只兔都是雙腳兔,雞頭與雞腳的比為1:1,兔頭與兔腳比為1:2,剩下的腳的數量減去頭的數量就是兔子的數量,最后算出雞的數量。實踐證明,結合了小故事導入,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解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從傳統的數學課堂來看,大部分教師都是以教學基礎知識當作教學目標,不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數學思維包括很多方面,且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方面,這就要求教師應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當作教學的重要目標。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數學活動,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方式進行推理,讓學生能闡述自己對數學的看法,并以數學概念闡述數學本質與現象的關系,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以教學“實際問題與二次函數”這部分的內容為例,課本上有這樣一道題:“用一個長度為L的線段分別圍成矩形與圓形,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在這個問題中,筆者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就能知道圓的面積是固定不變的。實踐證明,運用數形結合思想解決問題,學生的思維也能得到發展,也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這是一個長期的工程。教師應充分發揮數學學科的育人功能,密切關注學生的成長,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以及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還需要教師主動承擔起教育的重任,不斷學習并探索,切實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此外,還需要學校、教師以及學生多個方面共同努力,最終形成良性互動。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