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玲
【摘 要】自1769年世界上第一家現代企業誕生以來,企業的發展經歷了200多年的歷程。隨著新經濟時代的到來和全球化競爭的加劇,如何通過推進企業文化建設,使得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已成為創建現代商業模式的重要問題。尤其是對于本就處于劣勢的民族地區企業而言,建設企業文化是企業穩定發展的重要方面。文章將通過分析民族地區企業文化建設的現狀,發現民族地區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而就民族地區企業應該如何開展企業文化建設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民族地區;企業文化建設;對策分析
“物質資源終會枯竭,只有精神力量才會一直存續”,這是任何一個企業必須明白的道理。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內在,是一個企業精神的象征。毫不夸張地說,一個企業如果沒有積極的企業文化,那么注定它是缺乏“靈魂”的。這樣的企業不但“營養不良”,而且還會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另外,如果只重視于表面文化的建設,而忽略企業文化的真正內涵,忽視企業文化的個性化,最終必然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對于民族地區的企業而言,必須要有健康的企業文化作為支撐,只有這樣,企業內部才能穩定,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持續的生存和發展下去。
一、民族地區企業的特點
(一)企業規模普遍較小
民族地區企業規模普遍都比較小,多以中小企業形式存在。這些企業通常將目標消費群體定位在本地區,發展戰略單一并且保守,基本不會制定進入更大的競爭市場去競爭和擴張的戰略。
(二)企業的資金來源和資本結構單一
民族地區企業的資本結構單一是民族地區企業的另一大特點。因為承受風險的能力較弱以及企業經營理念的固化,大多數民族企業的注冊資金主要靠自有資金和部分貸款,一些現代化的融資手段,例如:債券、股票等,很少會運用在民族地區的企業當中。在這種經營方式下,企業規模會長期定型,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而言,企業所承擔的風險也會大大降低。
(三)民族親和力是企業得以生存的關鍵
對于發展速度較快的現代化企業而言,用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去打開市場,并占有市場是企業持續生存的關鍵。而對于民族地區的企業而言,如何獲得自己本地區顧客的支持和信賴,是這些企業得以生存的關鍵。因此,這些企業多以“民族”為標識,主打民族品牌和產品,提升本企業的民族親和力,從而加強消費者的信任度和忠誠度。
(四)多以家族企業形式存在
民族地區企業多以家族企業形式存在,這些企業的管理層以家族成員為主,由家族成員代代繼承,經營模式及經營理念基本上也是固定的,就算有變化,也還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改變,并不會出現徹底的“改革”。這也就是為什么民族地區企業規模普遍較小、資金來源及資本結構較單一的重要原因。
二、民族地區企業文化建設的現狀分析
企業要具有競爭力,就必須要具有自己的特色,而企業文化正是企業特色最直觀的反映。從企業文化建設的階段來看,民族地區企業的文化建設基本處于起步階段,發展層次較低,甚至一部分企業長期以來并未將企業文化建設納入自身的發展體系;從企業文化建設的理念來看,很多民族企業并沒有意識到企業文化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而言,會產生多大的作用。企業文化在該地區企業管理者看來,是一個全新的、遙遠的概念,這些管理者會把更多的目光和精力放在直觀的企業經營效益上面,對于長期的、潛在性的發展策略往往是不予采納的;從企業文化建設的模式來看,民族地區內的企業在文化建設上具有較高的同一性和重復性,企業文化建設多以模擬其他大型企業為主,很少結合自己的特色進行創新。缺少企業自身風格的企業文化,不但無法增加企業的辨識度,而且也會導致消費者很難將其與其它同類企業加以區分,這樣一來,企業就難以培養自己的忠實消費者,也就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隨著民族地區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一部分民族企業的運行機制已經開始轉換,但是,相應的文化建設依舊沒有跟上來,仍然拘泥于原有的模式,致使企業文化無法發揮對企業的推動作用。
三、民族地區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一方面,由于地區經濟水平的影響,民族地區企業發展普遍落后于發達地區的企業。因此,不管是從企業發展的大環境,還是企業管理的經驗而言,企業文化的建設在民族地區企業中的確受到諸多限制;另一方面,由于管理者本身的管理水平較低,再加上民族地區內的員工素質普遍不高,企業文化建設的先進理念并未真正在企業中推行開來,很多企業組織對企業文化建設重視度不足,一昧的用硬性的規章制度對員工的行為進行約束和管制,有些企業雖然知道企業文化建設對于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難免會將企業文化放在企業經營的后面,不能真正的從價值理念的角度增強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對共同目標的積極性。
(二)內部管理體系不夠完善
隨著民族地區市場經濟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部分民族地區的企業內部機制已經逐漸開始轉換,但是內部管理體系不完善依舊是制約企業發展以及企業文化建設的一大問題。盡管一些企業在內部機制上做出了調整,但是,“換湯不換藥”的本質使得企業內部真正的管理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管理制度不完善、執行力度不夠、監督措施缺乏等,都使得企業內部管理體系不健全,因此相應的文化建設也遲遲無法開展遠遠沒有跟上來,企業文化依舊不能發揮對推動企業發展的作用。
(三)重視短期效益,忽視長遠發展
當今很多企業的文化建設,只是拘泥于形式化、表面化,并沒有將文化建設工作真正落到實處,這些現象在民族地區企業中是十分常見的。雖然部分企業開始探索內部文化建設的對策,但是更多的依舊是對短期利益的追逐,在一些企業里,雖然有企業文化管理部門,實際上形同虛設,他們很少會將目光放在長遠的發展上,而是把企業文化當成一種盈利的工具。
(四)缺乏個性化和創新意識
特色的企業文化并不能通過簡單的模仿產生。在民族地區,很多企業由于成本問題,因而會放棄主動性的企業文化探索和創新性研究,對一些大企業進行模仿,甚至直接將其他企業的文化建設體系“照搬照抄”,這就導致了民族地區企業的文化建設脫離企業實際,缺乏個性和創新。這類問題不僅會導致消費者難以區分公司品牌和形象,同時也很難培養內部員工的忠誠度,這對于企業的長期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四、新形勢下民族地區企業文化建設的對策
(一)重視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中的巨大作用
任何發展戰略的開展,必定要先樹立起對戰略本身的重視意識,企業文化建設更是如此。如果整個企業上下對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視度不夠,自然也就無法孕育出被全體成員所認可的企業文化,也就不能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不管企業管理層還是員工層,都必須要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中的巨大作用,要將企業文化提升至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層次。只有企業全體人員真正轉變了觀念,才能從“企業要求我這樣做”轉化為“我應該為企業這樣做”,從而按照企業文化管理的要求,用企業價值觀來指導個人的行為,才能讓自己的能力和素養不斷符合企業發展的需要。
(二)確立企業文化戰略目標,建立企業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
要想讓企業文化為民族地區的企業發展做出長期有效的貢獻,首先企業需要確定一個總體的文化建設戰略目標,有了這個目標,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才會有前進的方向,才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下去;其次,民族企業還需建立起企業文化管理的長效機制,要注重對企業文化建設的規劃和實施過程的監控,還要注意動態化的調整,要使企業文化建設的進度和企業發展基本保持一致,還要符合企業內部的實際情況。
(三)在學習的基礎上加強企業文化創新
一個企業要想保持源源不斷的活力,首先這個企業必須處于不斷的學習中。但學習不等于模仿,更不是照搬照抄。但因為民族地區企業自身經驗的缺乏,在企業文化建設的初期,向經驗豐富的大企業學習是必要的,不僅要學,還要全方位、深層次的學。但學習也分多種模式,對于民族地區企業而言,學習企業文化建設的第一點就是要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習成功企業的豐富經驗,但在實際應用時必須結合自身的特點,在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要以企業本身為主,在別人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索,不斷追求,最終要開辟出一條符合自己特色的企業文化建設的道路。
(四)重視企業特色文化的建設
民族地區的企業相比于一般企業而言,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因此,民族地區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結合自身的發展情況,創建特色的品牌文化,這樣能夠有效提升民族企業的形象和信譽度,能夠提升企業的競爭力。當然,企業文化的建設并不是憑空講出來的,而是通過實際的行動,用事實來體現。企業特色的品牌文化建設更是如此,只有真正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機制,才能夠讓客戶對企業產生依賴,這樣的企業才具備較好的競爭力。
(五)加強員工培訓,強化員工的主體作用
員工是開展企業文化建設的主力軍,更是企業文化的創造主體。在開展民族地區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企業要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動員工參與其中,還要在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信賴和依靠員工,充分挖掘員工的潛能,激發員工的創造能力,讓員工自始至終參與企業文化建設的全過程,要使得企業文化建設成為引發員工心理共鳴、簽訂與企業的心靈契約、與企業形成共識的過程。同時,為了更好地發揮出企業員工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民族地區必須加強員工培訓,提高員工的專業技能和文化素養,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員工內心深處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和踐行企業文化理念的自覺性、主動性,才能將這些精神力量轉化為實際行動,才能自覺地汲取知識,調整自我修養,為企業文化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五、結語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經營和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是被企業全體成員共同遵循和認可的行為體系,更是企業的靈魂所在。在新形勢的競爭環境下,企業文化已經成為了一種促進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對于企業的持續生存和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勢下,民族地區企業應當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高對企業文化的重視度,加大投入,從而使企業文化在企業的發展的過程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武怡,陳玉,張虹.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改進人力資源管理工作[J].東方企業文化. 2011,(08).
[2] 林金灼.淺析企業文化及其塑造[J].黨史博采(理論),2011.
[3] 袁華,皮菊云.當前我國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3.14.
[4] 閻海榮.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誤區與應對措施[J].東方企業文化,2013.13:50.
[5] 劉偉鑫.淺析中小企業文化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價值工程,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