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摘 要:家庭教育是促進中學生個性教育、終身教育的重要奠基石,為學校素質教育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班主任作為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橋梁,承擔著聯系家長和學校的重要使命,通過對本地學生、家長的調查研究,發現在現實的家庭教育中由于家長文化程度、職業性質、家庭結構等的不同,家庭教育觀念、家庭教育方式也會存在不同,與班主任之間的關系也存在不同,而通過對班主任作用于家庭教育的必要性進行分析,旨在為今后班主任作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提供依據。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家庭教育;現狀;必要性
家庭教育對初中學生的成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家長的文化程度、職業性質、家庭結構等都會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而家長了解孩子最主要的方式還是要通過班主任,故而班主任有必要參與到家庭教育中去,為家長提供一些針對性的教育方法,能夠使家長有的放矢地采取教育措施,以不斷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一、家庭教育現狀研究
1.家長與孩子的溝通頻率和內容
處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其身心發展都尚未成熟,這一時期的中學生,容易爆發各種心理問題,自卑、叛逆、孤獨等時常伴隨著他們,他們渴望交流,但又羞于表達。所以,家長應該經常關心孩子的身心發展狀況,常常與他們溝通,以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出現的身體和心理問題。通過對城區四校學生的調查研究,發現60%的家長會經常與自己的孩子交流,少一半的家長忙于其他,無暇與孩子交流,而父母與孩子交談內容最多的就是他們的學習情況和在校表現情況,很少有家長去關注孩子的心理。說明,在現實的家庭教育中,家長關心最多的仍是孩子的學習成績,甚少關心學生的心理狀態,這樣就會導致學生與家長距離的疏遠。故而,有30%的家長面臨的教育問題是孩子不聽話,越來越不好管,也有23%的家長面臨著與孩子缺少共同語言的問題。60%以上的學生也較少將自己的內心感受向父母傾訴,而他們不愿與父母交流最大的原因就是覺得父母不懂自己。
2.家長的教育觀念
通過調查,發現本地80%以上的家長的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不高的事實,導致家長無法及時跟上最新的教育理念。在他們眼中,學習成績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就連孩子的課余時間,有50%以上的家長都會讓孩子去補習文化課,以取得最好成績。這表明大部分家長的教育理念比較守舊,傳統的成績至上的教育觀念仍占主導地位,而這與素質教育的理念是相違背的,素質教育將學生作為一個發展的個體對待,每個學生都是具有發展潛力的,成績不應該作為評價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不管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以幫助和引導孩子獲得全面發展。
3.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方式
調查中發現,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最主要的方式是和班主任的聯系,而與班主任最常見的交流方式就是家長會。家長會是由學校組織的一種集體交流模式,多以教師單項傳遞信息為主,家長處于一種相對被動的狀態,且家長會的時間有限,學生人數較多,班主任不可能與每一位家長溝通學生的具體信息,加之學校組織家長會的次數有限,所以,家長更是缺乏與班主任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即使有機會,也大都采用電話或者網絡這種非會面的溝通方式。調查表明:只有5%的家長每個星期聯系班主任1~2次,大多數家長甚少主動去聯系班主任,且30%的家長幾乎從未聯系過班主任。這表明,家長在參與學校教育的過程中,大部分都是被動參加,甚少有家長去主動參與到學校教育和管理中去。
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父母教育觀念與實際教育行為不相符
雖然大多數父母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特別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前文已述),但在現實的調查研究中發現,很多父母的教育觀念和實際的教育行為不符,他們雖然很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但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卻不甚了解,在指導孩子家庭作業的方式中,只有30%左右的家長會親自堅持并及時糾正他們的錯誤,而大部分家長都只是象征性地問問看是否完成。因此,大部分家長對于學生的學習都只是觀念上重視,在實際行動中卻不會去過多關注。
2.家校溝通方式不理想
通過上文可知,家校溝通合作方式并不理想,合作方式過于單一,家長常處于一種被動狀態,使得家校合作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背后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但是,45%家長也意識到自己的被動性,故而覺得自己應該主動去和班主任溝通,還有47%的家長認為溝通應該是雙向的,不僅家長要主動,班主任也應該主動和家長聯系。這表明,實際情況中,很多家長不滿現有的家校溝通方式,于是在尋求一種相對平衡的主動的溝通方式。
三、班主任參與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通過上述調查研究可知,初中生的家庭教育情況不樂觀,很多家長因為傳統的教育觀念,很少與孩子交流除學習之外的內容,導致很多孩子不愿意給父母敞開心扉,很多家長雖然在思想上極度重視孩子學習,但實際行動卻與教育理念矛盾。因此,在實際的家庭教育中存在著諸多問題亟待解決,這就需要班主任參與到家庭教育中來,以及時解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1.解決家庭教育問題的思路方法提供者
初中學生的家庭教育背后折射出了很多的家庭教育問題:父母與孩子之間存在溝通障礙、父母的教育觀念較為滯后,過分注重考試成績、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方式較為被動和單一等,所有這些問題的改善和解決,班主任的參與顯得至關重要,因為班主任是最了解學生的人,是家長了解孩子在校情況的主要人物,而家庭教育觀念的轉變更需要班主任的參與,因為班主任是學校實施教育的核心力量,也是最了解學校培養目標和教育目標的人,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溝通聯系者。
調查發現:當孩子與父母不愿意交流時,大部分家長會尋求班主任的幫助,而大部分(67%)的班主任都樂于提供幫助,且會主動向家長反饋孩子的情況,而班主任出面調解的行為大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表明在現實的教育中,家長要依托班主任的幫助,獲得最佳的教育方法。對于班主任給予的教育建議,50%以上的家長都能將這些教育建議付諸實踐,說明大部分家長都很重視班主任提供的教育建議,并用這些建議來教育自己的孩子。這說明,班主任必須參與到家庭教育中去,為解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思路和方法,以幫助學生的健康成長。
2.班主任工作的必然要求
班主任是貫徹學校素質教育理念的核心力量,而素質教育要求班主任在對待學生時,要關心愛護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實際工作中,班主任除了課程教學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了解學生,建立學生檔案,以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上的困難,故而要求班主任必須參與到家庭教育中,只有參與到家庭教育中去,才會從各個方面對學生加以理解,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必然要求。所以與家長的合作和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調查發現:有近80%的班主任愿意與家長定期溝通,以了解學生信息。依靠來自家長的教育信息,班主任可以對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而家長也可以借助班主任的信息,有的放矢地在家中對他們開展教育工作。通過對學生的調查了解,70%以上的學生認為家長與班主任的溝通,有助于他們更好地投入學習。
3.連接家校的中堅力量
班主任承擔著向家長傳遞學校教育理念、學校工作安排、學校活動的重要任務,是學校和家庭之間能夠順利溝通的中堅力量,離開了班主任,學校的這些信息便無法傳達,家長也無從可知這些事關孩子長遠發展的重要消息。因而,班主任就必須走到家庭教育中去,將這些信息及時傳達給家長,并及時解答家長的疑惑。以便讓家長能夠及時了解和掌握學校最新的發展狀況、最近的工作安排,以及需要家長參與的重要活動等。而家長也只能通過班主任才能夠及時獲取這些信息,所以,班主任參與家庭教育就顯得十分必要和重要。這些信息也是父母了解孩子的重要渠道之一,父母可以憑借這些信息,與孩子展開交流,因為在調查中發現有近30%左右的孩子覺得和自己的父母無話可說。
4.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輔導者
很多家長與孩子甚少交流心理問題(前文已述),他們關心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成績,而處于青春期的學生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這就要求班主任必須經常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以及時排解學生心中的苦悶、自卑、孤獨、無助等情緒,幫助他們及時從心理困境中走出來,調查發現,有近68%的學生會選擇向班主任傾訴心理問題,而班主任也會愿意輔導解決。而初中階段的學生因為家長的期望、學習的壓力、同伴之間的競爭很容易就會出現心理問題,而這些心理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解,會嚴重阻礙學生的成長發展,更有甚者,會走上極端的犯罪道路。所以班主任及時輔導學生的心理問題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綜上,雖然家庭教育對初中學生的成長發展起著主導作用,但通過對家庭教育現狀的調查研究,發現實際的家庭教育中,大部分家長都面臨著子女教育問題,這與孩子的成長發展有著重要的關系,而班主任又是最了解學生的人,故而要及時參與到家庭教育中來,適時與家長溝通孩子的問題,包括學習的也包括心理上的,也應該經常有針對性地給家長提供教育建議,以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能夠完美融合,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黎軍,張大玲,張堡.論現代教育中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合作[J].高等理科教育,2003(S1).
[2]代薇.現代家庭與學校的教育功能互補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7.
[3]郭敏.對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一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美術),2012(1):5.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班主任對初中學生家庭教育促進作用的策略研究——以武都城區四校為例》系列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為:GS[2018]GHB3034。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