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杰
關鍵詞:新形勢 ? 高校大學生 ? 創業指導工作 ? 有效路徑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發展,我國高校的畢業人數也呈現幾何倍次的增長,在新形勢、新政策下,人們越來也重視大學生創業就業問題。就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現狀來看,仍然存在諸多的不足之處。因此,基于新形勢背景下,高校做好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已然成為高校教育辦學中首要的工作任務,開辟有效工作路徑,解決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的不足之處,提高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的有效性,才能滿足新形勢社會發展的根本要求,促進高校教育建設良性發展。故此,本文主要基于新形勢下大學生創業背景,闡明開展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對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分析,進而提出有效的工作路徑,以期為做好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貢獻出一份力量。
一、新形勢下開展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
由于高校過于重視理論化教學,大多數即將畢業的大學生缺乏一定的工作經驗與社會閱歷,在新形勢社會背景下大學生競爭能力較低,使大學生在社會發展中處于劣勢地位。由此可見,開展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多數高校大學生并不具備創業精神與創新能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大學生的自我發展與自我認知[1]。但是由于高校大學生作為新一代高素養應用型人才,對于社會未來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這也進一步說明,提高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在新形勢背景下,大多數高校的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的質量與效果較低,高校忽視培養大學生創業精神,這也是對高校大學生創業思想發展的一種禁錮,對大學生的未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高校應該加強重視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的開展,運用有效手段加以引導,才能促進高校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提高,發揮高校大學生的社會推動力,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過于重視理論教育
就目前而言,大多數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過于重視理論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講解,教育內容缺乏具體化、系統化,使大多數高校大學生對于創業形式沒有宏觀與微觀的認識。
(二)不健全的高校創業指導課程體系
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只有45%的高校大學生有完整的職業規劃課程,完整合理的職業規劃能夠幫助高校大學生更好的認識自我、特點、技能等方面,進而結合自身的實際狀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讓學生少走彎路[2]。但是就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現狀來看,由于高校就業指導教師綜合能力較弱,缺乏就業指導工作經驗,沒有良好的工作能力,不能結合高校實際大學生的特點出發,對社會創業發展方向沒有充足的把握,也進一步影響了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課程的質量與效果,使大多數高校大學生缺乏創業意識與創新精神。
(三)高校大學生缺乏創業意識
在新形勢下,大多數高校大學生沒有充分意識到創業指導開展的重要性,因此缺乏參與創業指導學習的積極性,使高校大學生缺乏創業意識。
三、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的有效路徑
(一)幫助大學生樹立良好的就業觀念與創業觀念
在新形勢背景下,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要讓大學生面對實際的、嚴峻的就業現實,轉變大學生錯誤的就業觀念,進而幫助大學生樹立良好的就業觀念與創業觀念;指導大學生結合目前的新形勢的社會背景與國家就業政策、就業發展,并加強了解我國國情、社會情況等,進而樹立國家至上與事業優先的觀念意識,讓學生意識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勞動最光榮”的成才觀念,放下學生的就業包袱;讓學生學會直觀的評價自我,正確認識與理解職業夢想與就業現實的關系;讓學生學會適應社會的變化與需求,正確的理解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同時還要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幫助大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意識與歷史使命感,將“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工作理念落實到實際工作中[3],進而提高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的有效性。
(二)培養大學生敬業愛崗意識與職業道德意識
在新形勢下,愈發重視職業道德意識與敬業愛崗意識的人才培養。高校大學生作為社會未來的接班人,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中,只有加強對大學生職業道德意識與敬業愛崗意識的培養,才能讓大學生形成社會責任感與奉獻意識,進而發揮高校大學生的社會作用,為社會發展貢獻出大學生力量。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思維意識更加活躍,有較強的自我意識,注重個人努力的結果,急于獲得他人的贊賞與肯定,進而實現大學生的自我價值需求,對無限未來有著過多的期許[4]。但是學生過多的美麗愿景為會大學生帶來事業上的迷茫與困惑。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教師應該針對新形勢下當代大學生的困惑、迷茫、進取等職業觀念問題,進行深入了解與觀察,進而積極對大學生開展創業指導工作,培養大學生職業道德意識與敬業愛崗意識,端正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創業心態。
(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在新形勢下,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應該定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有利于大學生提高個人素養與個人能力,了解社會發展動態,讓大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意識、溝通能力、責任意識等[5]。
(四)提高創業指導教師的綜合能力
首先為了轉變高校創業指導教師的傳統思想,高校應該定期組織創業指導教師參加創業指導思想座談會,進而更新創業指導教師的工作思想。其次為高校創業指導教師開展工作創新思路培訓會、研討會等,為創業指導教師提供工作新思路,實現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的創新與發展。最后高校應該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讓高校創業指導教師利用互聯網學習先進的創業指導思想,把握社會創業的發展方向,進而在實際的工作中,將最為先進的創業思想與創業發展形勢教授給學生,讓大學生養成正確的創業意識,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創業積極性。
(五)豐富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形式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不斷創新發展,過去的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形勢難以滿足當代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在新形勢下,在線教育已然被廣泛的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實現教學的創新與發展。因此當代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時,可以將在線教育融入其中,不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豐富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的工作形式,更好的為大學生提供創業指導服務,幫助大學生解決創業的困惑與問題。
(六)加強科學化、具體化的創業指導
影響當代大學生創業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學生的個人能力、就業觀念、家庭因素等。因此,這就要求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應該展現其科學化、具體化特征,針對當代大學生的實際狀況,開展具體化的創業指導,進而有的放矢,揚長避短,摸準大學生的特點與職業最佳的契合點,進而對大學生進行科學化的創業指導。與此同時,在開展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時,要秉著以學生為本的指導原則,尊重大學生的個人想法,進而了解大學生的實際述求,根據大學生的創業困惑、疑慮等問題進行耐心的解釋說明,有利于培養大學的創業精神,促進大學生的未來發展。在創業指導工作中,應該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指導核心,發揮教育的引導性作用;以學生創業發展為指導工作的重點,增強創業輔導性作用;將學生創業指導管理作為工作的基礎,進而落實創業指導的服務理念,提高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的效率。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創業一直作為社會所關注的重點,不僅關乎于學生的未來發展,還對社會的發展進行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應該加快高校教育深化改革,加強重視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環節,積極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能力與創新精神,進而開辟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的新思路,增強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的質量與效果,將創業指導工作落實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劉清宇.新時期大學生創業的問題檢視與路徑構建[J].繼續教育研究,2016,(06):7-9.
[2]朱坤,徐進.高校大學生創業價值觀培養的有效途徑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6,(13):84-86.
[3]譚福成.大學生創業成功影響要素及有效規避風險的路徑[J].繼續教育研究,2016,(05).
[4]朱麗.新常態背景下大學生創業教育支持體系構建研究[J].高教探索,2016,(06).
[5]段輝琴,陸俊.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培育路徑[J].繼續教育研究,2017,(02):16-18.
(作者單位: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