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銳
摘 要:在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進行會計專業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學校應提高校本課程開發支持力度,構建“線上職業體驗”校本課程模式和訂單人才培養模式,并培養教師校本課程開發意識,提高教師校本課程開發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使他們成為高素質的會計人才。
關鍵詞:職業教育;綜合職業能力;校本課程;會計專業;課程開發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1-0055-01
目前,我國職業院校會計課程設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課程內容偏理論化,課程開發模式單一,校企合作也多形式化。然而,隨著就業壓力的不斷加大,社會對會計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采用傳統的課程教學方式已經難以滿足市場發展需求。對此,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進行會計專業校本課程開發就顯得極為重要,其能夠滿足職業院校對學生實施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教育要求,使會計教學更具針對性和實踐性 。
第一,制度保障。學校需針對本校會計專業校本課程開發制定相應的開發章程和開發計劃,充分發揮制度的權威性和保障性,使其對會計校本課程開發起到決策和引導作用。學校還應成立由課程專家和骨干教師組成的督導小組,專門針對校本課程的現場教學情況、學生聽課意見、課程實施效果等進行綜合評價。第二,投入保障。學校應以會計校本課程開發為切入點,一方面積極尋求企業對會計校本課程開發的投資,另一方面與其他學校進行資源交換,以豐富校本課程開發資源。
職業院校應建立一個開放化、綜合化的校本課程網絡學習平臺,讓學生在網絡環境中進行會計工作環境模擬體驗,實現理論知識與模擬仿真環境體驗相結合,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具體來說,學習平臺功能模塊可以分為學生體驗模塊和教師管理模塊兩大部分。第一,學生體驗模塊。在系統中可以設置當前各行各業中會計相關工作場景,并設置各種職業供學生選擇,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相應的職位。另外,每個職位需要設置不同的能力等級(包括初級、中級和高級),且不同能力等級設定的測試內容也有所不同。第二,教師管理模塊。教師可以在系統中輔助學生完成在線職業體驗,并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讓學生在線上職業體驗中掌握會計專業知識及專業操作技巧。
為提高會計專業校本課程的開發效果,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職業院校需要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引入訂單式教育理念,培養符合市場需要的專業會計技能型人才。從訂單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選擇類型來看,學校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及合作企業的實力狀況等選擇“一校一企型”“一校多企型”“多校多企型”等人才培養模式。在此過程中,職業院校要明確與訂單教育相結合的會計專業校本課程開發理念。第一,明確校企培養目標。學校要綜合考慮市場情況、學生學習能力、社會需要等多個因素,并與企業簽訂訂單合作協議,以明確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第二,進行校本課程開發。在課程設計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國家課程設計要求以及企業會計崗位技能要求,制定符合訂單式培養需求的會計校本課程。第三,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校本課程教學設計需要將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結合,前者通過學校專業教師講授進行,后者則可以通過學校實訓基地的會計實訓、企業實習等方式進行,讓學生針對不同崗位、不同職位進行實踐體驗,以獲得實踐經驗,提高會計實操技能。
第一,提高教師校本課程開發意識。職業院校應加強對會計專業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視程度,尤其要注重對會計教師團隊課程開發能力的培養。可以邀請會計教學專家在校內開展校本課程開發講座,幫助教師樹立校本課程開發理念,學習課程開發技巧。第二,通過成果展示提高師生校本課程開發熱情。校本課程的開發效果由全校師生共同評定,會更加客觀化、公正化。對此,學校可以通過舉辦會計校本課程開發競賽、成果展示活動等,將課程以海報或開發總結報告等形式予以呈現,并邀請相關專家和校內師生對研究成果進行評比,給予優秀人員一定的獎勵,以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成果展示活動。
第一,通過考察學習積累開發經驗。學校可以選派會計專業教師到其他學校考察會計專業校本課程開發成果,借鑒先進經驗,為本校課程開發提供更規范的指導和更廣闊的思路。第二,建立校校合作開發模式。會計校本課程開發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對于部分學校而言,獨立開發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對此,合作學校可以共同成立校本課程開發小組,組織雙方會計教師進行學術交流和研討,以實現會計校本課程的聯合開發。
總之,職業院校在會計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需要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創新校本課程教學模式,培養教師校本課程開發意識,提高教師校本課程開發能力,并充分利用現有的課程資源,使會計校本課程開發更加精準高效。
參考文獻:
[1]呂昕.基于會計電算化專業建設的“稅收籌劃”課程開發與設計研究——以淮北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4).
[2]劉巧茹,陳領會,郝國森,等.高職會計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J].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