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楊林
◆摘 要:隨著教育的發展,新課改對數學教學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數學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是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提倡在教學中落實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本文主要強調在數學教學時,應該注意學生數學抽象核心素養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抽象意識,讓學生在抽象中學習數學,提高數學核心素養,在這個過程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關鍵詞:核心素養;數學抽象;高中教學
一、學習數學抽象的教育意義
(一)培養數學抽象核心素養,讓同學們養成抽象思考問題的習慣
通過對學生的數學抽象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讓學生理解一些概念性的定義,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體會數學中的平面、幾何、立體和理想化的特點,形成一般性思考問題的習慣。比如在學習正比例和反比例函數的時候,通過兩者的圖像、自變量和應變量之間的關系,就可以清楚的認識正反比例的定義和公式。
(二)培養數學抽象核心素養,有助于學生對學科知識本質性的深入理解
采用數學抽象方法,可以把復雜的知識點簡單化,幫助學生找出數學概念的出處,進而真正的理解和弄清楚它們的含義,并洞察知識形成過程的全貌。這樣學生就可以知道數學知識之間的關系以及抽象的過程。
(三)培養數學抽象核心素養,有助于培養學生抽象概括問題的能力
概括性是思維最顯著的特征,采用數學抽象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抽象概括問題的能力,用思維來揭示事物的本質和它自身內在的規律,這就需要抽象和概括。對事物的認識只有經過抽象概括,才能把感性的事物上升到理性的層面。
二、核心抽象素養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情況
高中數學中的運算、法則等一些概念都是通過數學抽象在學生的頭腦中逐漸形成的,所以說,提高數學使用方法的有效性,讓學生通過數學抽象建立數學知識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高中學函數的時候,函數可以說是高中數學的核心內容了,高中數學的抽象主要就體現在函數的概念的形成過程。所以教師在數學課堂上,可以利用學習函數來提高學生的數學抽象思維。函數最早的是對動點的探索,此時變量的引入就形成了函數的第一次抽象;當人們轉向使用對應來定義函數的時候就實現了函數的第二次抽象,使得函數更加的抽象;函數的第三次抽象是人們用關系來定義函數,這時函數的概念最為抽象,此時函數就成為了一種關系。函數概念的三次抽象體現的是數學從幾何觀念到代數觀念,再到對應觀念的發展的過程。數學抽象需要學生長時間的積累,從具體到抽象,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和啟發,通過對概念的理解,把握數學知識的本質屬性,逐步養成抽象數學核心素養。
在進行數學運算時,可以從不同的視角思考問題,從而擺脫固有的模式,合理選擇正確的運算方法,可以簡化整個的運算過程,減少繁瑣不必要的一些步驟,進而提升運算的正確性,所以,掌握相關的運算方法和技巧可以幫助學生簡化不必要的運算。還有一個我們經常會遇到的是數據分析,比如高中課本必修三中,有“城市居民用水量”、“人的體重與身高的關系”等,這些都需要學生對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可以提升學生的統計思維。數據分析主要表現在三個層面,第一個是最為基礎的,就是對數據本身的意識和感悟,需要學生們了解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并對他們進行調查研究,在收集和分析數據之后,能夠做出合理的推算,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體會數據中要表達的信息。二是對數據處理方式的意識和感悟,了解一組數據,學生可以使用多種方法,但是不同的方法有時會收到不同的結果,所以說,要根據不同的情境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分析。第三種是對現實現象隨機性的體會,數據的隨機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都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抽象思維的培養。
在數學課堂上,當學生解答一道問題之后,教師可以通過三個變式題目,讓學生深入了解,同時這也是一種從特殊到一般的過程,是一種抽象過程。通過對抽象函數的學習,學生不僅能掌握解決這一類題型的方法,而且可以透過現象看到問題的本質,弄清問題的本質現象,提高學習的自信心。當然,教師在使用變式的時候,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去做出相應的改變。之后,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編題目,加深對此類題目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抽象數學核心素養能力。
三、總結
一般來說,抽象是基本的數學思想之一,數學抽象方法是數學的一般的方法,也是通過培養,可以獲得的方法。它是數學學習過程中一定會用到的方法,學生們應該注重對此類方法的使用,可以幫助我們少走好多彎路。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進行引導,要精心設計數學知識逐漸抽象概括的過程,讓學生理解復雜的概念,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引導學生逐步感悟抽象的思想。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快樂,通過教師的引導,獲得滿足感。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提高學生抽象意識。
參考文獻
[1]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2-3.
[2]謝翌,馬云鵬,張治平.新中國真的發生了八次課程改革嗎[J].教育研究,2013,34(2):125-146.
[3]朱立明.基于深化課程改革的數學核心素養體系構建[J].中國教育學刊,2016(5):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