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盟
摘 ? ?要: 新一輪課程改革步伐逐漸加快,使初中歷史課堂出現了一些新變化,具體表現在歷史教材、教學觀念、教學方法等方面,新的教學理念逐漸融入教學各個方面,教學方法的更新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新的體驗。我們要抓住這種變化,思考新課改后初中歷史課堂,從而發現問題,迎接挑戰,提高歷史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 新課改 ? ?歷史教學 ? ?教學方法
“新課改”又稱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變化,以及教育的新需求,新一輪課程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新一輪課程改革將促進基礎教育課程多樣化。課程改革的具體措施,如核心素養的頒布,新課程標準的修訂,歷史統編教材的推行及對道德和法治教育的重視等,意味著對歷史課堂教學要更深一步思考,并進行相應的改變。在過去實踐教學中,學校、教師和學生對歷史課不夠重視,這種觀念是不可取的,歷史課是中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學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應當重視對歷史的研究。
一、歷史教材的變化
社會的快速發展與變化,以往歷史教學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教育的需求,新課程改革符合新時代教育的需求,使教育更適應社會發展。在歷史教學中,歷史教科書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重要橋梁。教師根據教材教授學生知識,學生通過課本和教師的講授進行學習。可見,教材(課本)在教學中有著重要地位。
新課改對教材進行了改編,2017年9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門科目正式啟用教育部統編教材,開始為期三年的教材更換過渡期,在2019年,部編教材將全面覆蓋義務教育全部階段,對比人教版歷史教材,2018部編版歷史教材更符合初中生的實際,有利于實際教學。具體來講,新編歷史教材有兩個特點。首先,編寫結構體現了“點—線”的特征,“點”是重要的歷史事實,“線”是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使用“線”穿“點”,以“點”連“線”,使教科書的內容按人類或世界歷史順序發展,這種構思使社會各個階段的特征比較清晰,國內外的歷史發展脈絡更有邏輯,有利于學生掌握中外歷史發展的基本史實,深刻理解社會演進的歷史規律;其次,核心素養是新課改的關鍵詞,新編歷史教材充分體現了學生核心素養培養。
五個核心素養指的是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例如,關于唯物史觀,教材的編寫深刻貫穿唯物史觀這條主線,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價值觀判斷更加客觀,讓學生學會應用辯證的方法看待歷史;更注重價值觀教育,通過具體史事,學生認識正確價值觀的歷史來源,深刻理解價值觀的內涵,從思想深處用正確價值觀引領。關于家國情懷的培養,注重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內容在新的歷史教科書中占很大比例,涉及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具有代表性;此外,更加重視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教育,新編教材系統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建立、發展,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史實,使學生對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及國家曲折建立的了解更加深入,使學生樹立國家觀念、民族觀念,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新編歷史教材在課文結構及內容方面進行了完善,使內容結構更有邏輯、內容更加完善。
二、教學觀念的改變
在以往教學觀念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大都由教師講授,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的主體作用并沒有體現出來,只是單純地被動吸收知識。傳統意義的教學觀念隨著課改進行而不斷被弱化,新課改更進一步沖擊以往教學觀念,明確了教師引導者的角色,而不是教學的主導者。新課改的核心素養理念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強調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一步一步讓學生學會質疑,不能缺失耐心而直接拋出問題。例如,教師在講述七年級上冊第九課《秦統一中國》時要讓學生提出質疑:“戰國時期七雄林立,為什么是秦滅六國取得最終勝利,并且秦究竟是用什么方法統一六國的?”要讓學生發現問題,引起其興趣,從而進行探究,尋找答案,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不是單純地記憶知識。
此外,在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評價中,要傾向于辯證思維,注意一分為二地看待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如對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評價,以往大都將其認為隋煬帝的暴政之一,強調其消極方面,評價較低,現在教師引導學生對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一事進行思考,除了不利影響外,大運河開發的有利方面是什么,讓學生全面和客觀地評價,不僅局限于一個方面。相較于傳統觀念對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片面的評價更客觀,符合唯物史觀的要求。
三、教學方法的更新
新課改適應新時代需要,現今社會飛速發展,互聯網、電商、直播及短視頻的流行,都對社會、生活、生產方式、思想觀念產生了很大沖擊和影響。在這種影響下,學生的思想觀念也會發生變化,教學方法必須隨時更新,教學方法的更新要有時代性。
首先是合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用影像資料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理念,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支撐教學,多媒體就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材知識的載體,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激發學生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中學生的生理特征來看,一堂四十分鐘的課堂已經令學生如坐針氈,再加上整堂課都是理論性知識,學生的注意力更不能集中。多媒體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在一些晦澀難以理解的重難點插入圖片、視頻等,使復雜問題易于理解。
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等輔助手段,可以使課本上一個個生硬的文字轉化為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畫面,更加深刻持久地停留在學生的腦海中,如同教師引領學生親自翻閱那過去的歷史畫卷般,使學生與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產生共鳴,加深學生的理解,而不是以往死板的生搬硬套式學習;二是重點關注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在教學中適當融入表情包、小段子等幽默流行方式,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歷史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歷史;三是可以短視頻為載體,結合學生喜歡這種搞笑幽默快節奏視頻的特點,將流行視頻與課堂教學相結合。例如,將歷史知識要點編成歌曲或口訣,以短視頻的形式讓歷史知識從干癟到有趣豐富,學生也可以合作,制訂計劃參與課堂教學,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但要注意的是,在課堂中穿插表情包、短視頻等,最重要的原則是把握“度”的原則,把握適合的分寸,不可濫用,導致課堂目標未實現,娛樂消遣大過傳授知識,效果適得其反。
四、教師素養的要求
新課改對歷史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挑戰。在時代發展下,對教師的要求已經不僅僅限于豐富的知識和教學能力,新課改提倡的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家國情懷等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不只是對學生的要求,同時是對教師的要求,教師要迎接新課改的挑戰,首先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了解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包括基礎知識與前沿知識。基礎問題就是對歷史研究工作涉及的基本史料、基本事實、基本過程、基本制度、基本矛盾、基本特征及歷史演進的基本規律等問題有系統了解,從而對研究對象形成最基本的認識。前沿問題是對歷史研究基本問題的突破,包括掌握歷史基本信息的突破,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突破,發現歷史研究的新問題、新方法、新視覺及得出新的結論和解釋,表現出超前性,這些都可以稱作歷史研究的前沿問題。時代在不斷發展,史學研究成果隨之發展,教師要緊密關注最新的研究成果,了解前沿問題,補充教學,給學生帶來新思路、新知識。以秦朝為例,睡虎地秦墓竹簡、里耶秦簡是研究秦朝歷史的前沿性問題,是繼秦始皇兵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研究成果將大大填補史料的缺失,教師應該在歷史教學中隨著時代技術的發展及時向學生講解最新的歷史研究成果,使學生提及秦朝時第一聯想到的不只有秦始皇兵馬俑。其次,要熱愛教育,關愛學生。只有對教育事業充滿激情熱愛的教師,才會不斷學習,提高自己,不斷調整教學方法,適應學生的發展變化。最后,教師要有正確的三觀。教師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會明顯或不太明顯地影響著學生,教師的正確行為或不正確的行為學生都會看在眼里,自覺或不自覺地模仿。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社會變得復雜,在這種環境下,正確的三觀尤為重要,教師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以身作則,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總的來說,課改從實施階段走向深化階段,進入課改新時代。我們要看到新課改帶來的變化,更要迎接新課改帶來的挑戰,采取對策,克服阻礙。歷史課堂才會從枯燥刻板走向立體鮮活,成為學生心目中渴望的課堂,而不只是一門學科。
參考文獻:
[1]馬惠琴.課改后初中歷史教學的幾點思考[A].浙江史學論叢(第一輯)[C].杭州:浙江省歷史學會,2004:7.
[2]吳艷.部編版初中歷史新教材的變化及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32):39.
[3]劉宗全.新時代初中歷史教學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9(05):127.
[4]武玉新.新課改下提高高中歷史教學效果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36):98.
[5]蔡蘇瑜.應對新變化 ? ?培養新素養——以統編新教材八年級下冊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2019(0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