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新課程發展的步伐,小學科學的教學設計已經經歷了多次研究改革。結合小學科學的實踐經驗,淺談小學科學教學設計中呈現出來的規范化和學科化的缺失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以進一步掌握和理解小學科學知識,真正體現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的學科性,有效促進小學科學設計的規范化。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設計;規范化;學科化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6-0079-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6.071
教學設計是任課教師在相關的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對任教學科教學中的每個授課環節而進行的具體設計過程,其設計目的是使課堂教學達到最理想的效果。科學教師要清楚教學設計的重要性,并重點學習教學設計的理念。但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有些教師的教學設計存在著規范化和學科化缺失的現象,因此要針對此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以促進小學科學教學有效開展。
在小學科學的教學實踐中,出現了教學設計方面缺少規范化和學科化的問題,任課教師應引起足夠的重視,以利于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開展。
(一)規范性缺失的問題探析
科學任課教師授課時,是有效結合學科教學的理念,依據小學科學課程教學目標以及班級小學生的特點去進行教學設計,針對教學設計的環節展開課堂教學,教學設計的突出特點是教師設計屬于自己的科學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展示水平優秀的教學設計,對于授課教師是極其重要的,對教師的上課是非常有幫助的。教學設計運用自如,得心應手,小學生的配合度也必然會很高,科學授課的效果定然會非常理想。可是在教學實踐中卻出現了不遵守科學規范性的問題,任課教師授課時必須要有一定的規范性,要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而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先為學生籠統描述科學課的大致內容,再為學生簡單介紹教學內容的背景,這種教學設計勢必會影響科學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學的目標就達不到,對教師以后的教學極為不利。
(二)學科性缺失的問題探析
在學科教師的教學設計中,我們發現有不注意科學學科性的現象存在,在其頭腦中認為科學是不重要的學科。科學確實屬于小學的第二學科,但是科學這門學科是具有學科性的,對學生的知識發展是非常重要的。科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關于教材中的一些難點知識理解不到位,要素概念的深刻內涵也把握不好,這就促成了小學科學的學科性缺失。小學科學的學科性是非常重要的,科學教師必須重視將教材中的科學知識準確地傳授給小學生,讓小學生能夠真正學到科學知識。
(一)注重加強對小學科學學科的理解,力爭打造優質的小學科學教學設計
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于實施有效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充分理解科學學科知識,在理解的基礎上實現優質的課堂教學。基于此,小學科學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中有自己的獨特理解,努力為學生打造優質的小學科學教學設計。另外,小學科學教師自身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準確把握小學科學的教學目標及相關的教學理論,透徹掌握小學科學的教學內容及有效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小學科學的教學設計才會合理,其課堂教學才會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二)重視小學科學的教學設計理念,充分完善科學課堂教學的規范性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是連接任課教師與小學生重要的科學知識傳輸樞紐,科學教師必須要重視教學設計。科學教師要充分運用系統化的教學原則,將小學科學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群體等有效結合在一起。教師是科學課堂的引導組織者,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科學課學習,使小學生按照科學教師教學設計的設計思路展開學習。小學科學教學設計要注重多方面事物間的密切聯系,授課教師必須要調控好課堂秩序,對課堂上極易出現的現象能夠有事先預知的設計效果,力爭能夠預料得到,爭取做到心中有數。只有這樣,小學科學教師的教學設計才能夠做到盡善盡美,才可讓小學生汲取更豐富的科學知識,對小學科學課產生興趣。
(三)注意小學生科學作業的規范性和學科性
小學科學教師的教學設計中定然還會有科學課后作業的環節,所以,小學科學教師要在課后作業的環節設計上做到合理有度,要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既不要設計太多的作業內容,給小學生造成過多的課業負擔;更不能設計太少的作業內容,流于形式,使小學生逐漸喪失科學的學習興趣。為此,小學科學教師必須要注意作業的規范性和學科性,既要有作業的針對性,又要有作業的適宜性,使學生充分體會到小學科學學習的重要性,有效提高小學生學習小學科學的積極性,讓小學生能夠真正學到科學學科知識。
參考文獻:
[1]黃曉,孫麗偉.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的規范化和學科化[J].全球教育展望,2014(4).
[2]吳戀.小學科學教學設計的規范化和學科化分析[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10).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李國彥(1979.6— ),男,漢族,甘肅靜寧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科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