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芳
【摘要】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健全的強大源 ? 泉。”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定:“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陶冶美的情趣”。可見美育培養的重要性。我在語文教學中,主要從下述幾個方面培養學生審美能力:一是在品讀中欣賞語言美;二是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三是在朗讀中體會情感美;四是巧設練習深化美;五是指導寫作創造美。
【關鍵詞】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審美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健全的強大源泉。”可見美育培養的重要性。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定:“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陶冶美的情趣。”因此,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把美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去,使學生的情感受到美的陶冶,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點和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是具有現實意義的。我在語文教學中,主要從下述幾個方面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一、在品讀中欣賞語言美
現在的小學語文教材,十分重視對學生的審美教育,很多篇章都蘊含有社會美或自然美的因素。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要遵循學生審美規律,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美育滲透,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各種文體各有特色,詩歌用字精練生動,散文句式優美,記敘文對話精彩有個性,教學時引導學生認真品讀、欣賞,既能得到美的熏陶,又可以積累詞匯句子。
凝練生動的詞語。無論是古詩還是現代散文,詩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詞語傳神,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中“密密層層的樹葉把森林封得嚴嚴實實的,擋住了人們的視線,遮住了藍藍的天空。早晨,霧從山谷里升起來,整個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濃霧里。太陽出來了,萬道金光,穿過樹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門前的草地上”,其中“封、擋、遮、升、浸、穿”這些詞語用得十分準確、生動,寫出了夏天森林的茂密。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去尋找這些傳神的字詞,并弄清為什么要用這些字詞。
優美的句子。小學語文課文中有很多優美的句子,如《雨》中:“我透過玻璃窗望去,天地間像掛著無比寬大的珠簾,迷蒙蒙的一片。雨落在對面屋頂的瓦片上,濺起朵朵水花,像一層薄煙籠罩在屋頂上。 雨順著屋檐流下來,開始像斷了線的珠子,漸漸地連成一條線。地上的水越來越多,匯合成一條小溪。”通過運用比喻,把“天地間、對面屋頂、屋檐下、地上”不同地點的雨描寫得非常的具體、生動。如《荷花》中幾個“有的”,把荷花的各種不同形態描寫得淋漓盡致。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使學生充分領略其中的美。
有個性化的對話。個性化的對話往往有明顯的特征:能體現出人物性格特點及思想品質之美感,因而引導學生去體會、去領略,如《可貴的沉默》,要讀出各種不同的語氣,引導學生去體會他們的內心世界。
二、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
語言中還有一種意境美,這是一種可以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感覺,因而,在語文教學中,我讓學生揚起想象的風帆,去領略最美的意境,如《宿新市徐公店》,這是一幅很有趣味的“兒童追蝶圖”。不僅詩歌,而且好的散文、好的小說都能創造一種美的境界,使他們體會到一種優雅、開朗或崇高的美的境界。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中第三自然段寫珊瑚的美麗,海參的懶洋洋、大龍蝦的威武、群魚的不同形態等海底生物園,真是美麗異常,這種意境只能靠多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才能理解深刻。
三、在朗讀中體會情感美
情感體驗在閱讀教學中不可忽視,是滲透美育的一個重要途徑,朗讀課文是體驗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對課文了解更加深入,人的內心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愛作者之愛,恨作者之恨,這種情感共鳴是閱讀能力達到較高層次的體現,這種共鳴的產生要靠師范讀、學生自己多讀、評讀等產生。如《雨》這一課,它通過對雨前、雨中、雨后的描寫,表達了人們對雨的急切盼望,教師可通過重點詞句的范讀、評議等誦讀方式,讓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同步,體會對雨的贊美,與人們等到雨的歡欣融合在一起。在閱讀中也體驗如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和離情等情感。如《她是我的朋友》中的朋友之情,《小桔燈》中小姑娘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給人美的享受、美的啟迪、美的熏陶,通過對作品思想美的體味,獲得人生的啟迪和頓悟。美包含在文學作品中,我在各個教學環節中調動各種因素,讓學生在或喜或悲、或愛或恨的審美體驗中感知作品語言美。如《再見了親人》,所寫的人物、場面,充滿激情,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去體驗中朝人民那種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友誼。
四、巧設練習深化美
在學生懂得凝練生動的優美詞句,引人入勝的意境,強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后,要使美得到真正的鞏固、深化,有賴于課后的練習。如在上詩歌課后讓學生畫畫,在上《雨》時讓學生選取一句話去畫,使學生把自己所想到的意境畫出來,得到多方面能力的鍛煉。在上《美麗的小興安嶺》后還讓學生每人選取其中最感興趣的季節畫一幅畫,讓他們利用興趣課拿著畫有感情地講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沒有美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文質兼美的課文中充分吸收營養,不斷豐富美育內涵,加強學生課外閱讀。尤其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學生可以通過課外閱讀,擴大知識視野。拓展知識面,接觸新知識,啟迪學生的智慧、陶冶高尚的情操。在語文學習生活中帶領學生去發現美,創造美,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學生在教師的啟迪下,在潛移默化中,心靈得到凈化,感情得到升華,情操得到陶冶。這樣,才能培養符合社會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五、指導寫作創造美
閱讀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創作同時也使學生受到了創造美的教育,開啟和提高學生創造美的能力。語文課的審美教育不僅讓學生思想上受到熏陶,還要引導學生拿起筆來創造美,寫出文質兼美的美文來,這是美育過程的最終目的。在課堂教學中, 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我主要是通過引導和評析兩條途徑進行的。通過寫作,歌頌真善美,鞭撻假丑惡,達到使學生思想感情向審美高度升華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胡金鳳.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美感[J].小學語文教學,2012(14).
[2]汪軍.美育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J].小學語文,2018(Z2).
[3]馮為民.語文微探究教學中的審美鑒賞與創造[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6(16).
[4]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