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菊
【摘 要】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及時更新教學理念,結合初中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設計出更高效、能夠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課堂。本文結合數學教學中的相關案例,淺析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提升學生的探究與創新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有效提升;探究能力
國家為提高國民基本素質、優化人口結構,提供義務教育,讓所有適齡兒童都能夠接受同等教育,在此基礎上,國家與企業最需要的人才是具有探究學習能力和創造思維的人才。數學作為教育教學中開發學生邏輯思維的一門學科,在本門課程的教學中培養出學生對知識技術的探究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創造性思維,是教育活動的主要目標。
一、加強對學生的思維引導
初中數學教師首先要扭轉自身的思想,以開放進步的心態進行教學,順應信息化、現代化時代的發展趨勢,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與創新思維的培養。
傳統教育方式使得多數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抵觸心理,學生無法進行正確的自主學習行為。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逐步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有效引導,讓學生能夠將學習重點從單純的知識獲取上轉移到對實際問題的探究分析上,引導學生主動對數學問題進行探究,開發其邏輯思維與發散思維。為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探究問題的習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摒棄往日求“量”的教學,追求課堂教學的“質”。
例如,在講解三角形的邊長問題時,有定理:組成三角形的條件是兩邊之和必須大于第三邊。按照傳統教育模式進行學習,只需要在課堂上反復強調定理,并結合習題讓學生加深記憶即可,但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定理,教師必須讓學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識。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給每個小組分發一些小木棒,讓學生親自動手試驗,在小組中共同探討三角形三條邊長之間的關系。之后讓學生提出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想法,教師最后進行總結與升華。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始終作為主體存在,能夠有效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鼓勵學生進行數學假設
布魯納倡導的發現學習模式中,有一項步驟是:假設—檢驗,需要學習者對已有資料進行分析、整合,然后提出相應的假設,再通過思考與討論,以事實為依據對假設進行檢驗和修正,如此反復,直至得出正確結論,并且事后對自己的探究過程進行反思及概括。在數學課堂中,教師可鼓勵學生進行發現式學習,讓學生在探究問題中加深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在不斷追求真知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三、開展課后反思活動
在發現學習模式中,對探討過程的反思與概括、對探究知識的整合與總結是很重要的兩個部分,并且,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真實學習效果如何,還要靠課后反饋來證實。因此,教師需要組織學生積極開展課后反思活動,讓學生學會自主總結知識,優化自身探究的過程,使其在下一次的探究中有更多的進步與成果。例如,在學習完立體圖形體積求解的課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己進行知識點的歸納總結,將疑問與新的想法進行總結,在課上或課后向教師提出,讓學生養成系統學習的習慣。還可以讓學生從一個圖形體積的求解方法中推導出另一個圖形體積的求解方法,比如從圓柱體的體積推導出圓錐體的體積。
四、設計靈活多樣的作業練習,深化學生的數學思維
作業練習的目的是進一步鞏固學生的思維,但學生通過有組織、有層次、有強度的課堂學習,頭腦已經很疲憊了,所以在設計作業時,一定要注意緩解學生思維的緊張。要盡可能地設計游戲、探險、尋寶等趣味活動,增大口頭訓練量,減少書面訓練,加強實踐操作。以合作練習代替學生單獨的冥思苦想,實現題型多樣化、靈活化、適用化、趣味化。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夠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學生的智力。同時,作業設計要有針對性、層次性、綜合性和創造性,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對各類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實現“相同起點,不同終點,分層次達標”的目標。
五、開展精彩的課堂活動,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開展豐富開放的課堂活動,能讓學生在活動中張揚個性,閃現靈動的思維火花,放飛理想的翅膀,激發思維潛能。在教學中,教師要逐步教給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方法。例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計算”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提供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圓柱和圓錐,讓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能使學生發現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更能使學生深刻地理解圓錐和圓柱之間的體積關系。當然,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并沒有固定模式,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學習內容,綜合選擇最恰當的方法,更不能根據設計好的教案機械操作。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況,根據師生、生生互動中的反饋信息,智慧地把握教學進程、調整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得到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
結語
初中數學學習階段對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階段,在這一重要時期,教師要有效利用一切教學資源,為學生設計出自主探究的學習課堂,有效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養成在探究中獲取知識的良好習慣。積極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有利于發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能夠提高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與創造性思維。數學學科的發展,離不開每一位數學教師的努力,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自主學習,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