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波云
【摘要】小學合作學習主要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能開展個性化學習活動,有助于提升學習效率,對學生合作意識進行培育。當前要想通過小組展開學習探究活動,促進教學質量提升,要合理分組,對傳統教學組織形式進行有效補充。
【關鍵詞】小學語文 小組合作 學習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1-0029-02
近些年我國新課程改革進程不斷加快,學生是學習與發展的主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結合學生身心發展與語文學習的特點,全面激發學生主動意識與思維能力。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基本現狀進行分析,擬定針對性教學措施,保障學生綜合素質能有效提升。
一、合理分組討論,注重教學引導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重點突出團隊的力量,小組內部成員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要想提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效率,首先要進行分組,從當前教學現狀來看,每組4至8人最適合。小組內成員自身要具有不同方面的優勢,比如有的學生書面表達能力較強、有的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就好、有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較強。所以當前授課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找尋學生身上存在的閃光點,能提升分組合理性。比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北大荒的秋天》、《沙漠中的綠洲》、《裝滿昆蟲的衣袋》時,可以在新課教學之前讓學生結合課文標題對本章內容進行揣摩探究,激發學生思維能力。然后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讀,能初步掌握文章情感以及故事發展脈絡。最后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方式對原文大意等進行總結,在小組成員中選取代表進行論述。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認識到教師引導的作用,實施掌握課堂教學節奏,能對學生合理引導,實現教學目標。
在寫作任務完成中也能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比如學習《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時,原文寫道“踏一路春風,撒一路歡笑,向荒山野嶺進軍,春光染綠我們雙腳。锨鎬叮叮當當,奏響了植樹歌謠。”可以帶領學生春游,為學生布置相應的寫景寫作任務。通過小組合作方式完成春游后感,讓學生合作分工提供不同的風景資料[1]。掌握原文寫景順序,合理應用擬人、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
二、以情境為支撐,構建新型模式
小組合作學習優勢重點在于其互動性、真實性、具體性[2]。教學中如果缺乏具體情境支撐,小學合作教學實質難以展現。所以當前教師要創設具體情境,分析教學內容,合理應用不同教學措施,引導學生能融入到教學氛圍中,發揮學生想象能力。比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材中《伊索寓言》學習中,教師可以結合不同寓言故事創設教學情況,讓學生具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教師在教學之前可以對教學場景進行布置,通過小組合作制作不同道具,在課前便擴大學生學習參與度。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到寓言故事表演中,在分組表演基礎上確保小組之間良性競爭,能從學生心理變化角度、發展角度強化表演練習,提升學生學習質量。
三、強化交流評價,培養良好品質
從日常教學實踐活動中能看出,在部分教學內容中應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但是學生在小組內部用于討論的時間較短,學生之間難以展開深入交流討論,此類小組合作流于形式,未能有效提升學習效率。合作學習要讓小組每位學生都能真實展示自我,在全面深入交流基礎上學習別人長處,完善自我。將小組討論成果進行匯報展示過程中,還要進行全面評價。在不同小組展示學習成果時,其他小組要進行記錄思考。教師傾聽完各個小組匯報之后,要展開針對性評價,可以選取激勵加分形式對學生進行有效鼓勵,激發個人學習動力,使得學生團隊合作精神也能有效提升。比如在教學蘇教版教材六年級上冊《負荊請罪》時,小組中的學生可以開展排練,明確分工,通過表演彩排,然后進行評價后再提出相應建議。學生通過全面合作能將文中人物形象真實展示出,每位學生個人能力都得到有效鍛煉。通過多次演練修改,學生能惟妙惟肖地表現為人物內在情感與外部形態。然后其余小組對表演小組進行評價,能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對學生個人良好心理品質進行有效培養,讓學生能從學習中深刻認識到認識到錯誤之后,能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自己嚴厲責罰。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想全面提升小組合作成效,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能起到有效催化作用。在評價過程中要嚴格遵循公平、公正、客觀評價,這樣才能讓學生認真參與到各項學習活動中。在評價過程中要明確具體標準,這樣才能引導學生良性競爭。通過綜合評價,為學生樹立學習榜樣,肯定優秀學習小組的表現,激勵其能越來越好。
結語: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探究不單是課堂上的點綴,是廣大學生獲取新知重要平臺,能有效提升學生綜合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要因材施教,不斷挖掘更多新知識,合理設計,讓學生獲取更多知識,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王麗英.芻議如何提高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4):139.
[2]張保勇.小學語文課堂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益之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7(12):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