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軍
【摘要】如今我們對學生的培養都是全面的培養的,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僅希望孩子的身體健康,也希望孩子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于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由此可知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是尤為重要的,在小學階段更需要引起重視,很多的孩子出現自殺或者犯罪的行為,這些孩子都是因為心理出現了問題,所以在小學教學中需要老師慢慢滲透德育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 滲透心理教育 實施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1-0047-02
引言
隨著現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大部分勞動力外出務工,加上現在離婚率的不斷升高,部分小學生,在最需要父母關愛的時候,卻離開了父母,與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相依為命,很多孩子的心理就會出現問題,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要有教書又育人的意識和讓學生健康成長的責任感,讓小學的語文課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去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小學語文老師要在自己的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去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1.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實施策略的重要性
1.1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的現狀
在現在,小學生能有一個健康的心理仍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因為環境的不同,很多孩子承受的要比其他孩子更多,加上有些學校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育水平教欠缺,家長的監管力度也嚴重不足,小學生自己也心智不夠成熟。部分老師也不夠重視學生的心理變化,重在教學的教育上,孩子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所以在小學孩子身上發生輟學、搶劫、盜竊等違法行為的事件頻頻出現,他們更容易受到傷害,很難去和別人交流,只知道自己憋在心里。
1.2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在學生還處于小學階段的時候,這是一個關鍵的時期,如果沒有做到好的應對措施,學生要是走上了歪路,后果將不堪設想,這關系到學生一輩子的健康發展問題。近幾年來學生自殺事件和犯罪事件頻頻發生,很多地區作為不受關注的“灰色地帶”更要改變現狀,為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在這個知識制勝的時代,社會需要人才,更需要高素質的人才。青少年處在人格培養的關鍵時期,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心理引導也是為了國家的未來,民族的興盛。
2.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實施策略的途徑
2.1語文老師注重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
語文老師要多觀察學生,注意學生的心理變化,不要讓學生對學習和學校環境形成抵觸的情緒,老師要多鼓勵學生,發現學生有心理變化時,要及時記錄,私下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煩惱,并為其指明解決問題的辦法,事后也要多留意多觀察,看看學生的問題是不是得到了好轉。針對個別學生的問題,對比班上其他同學進行分析。讓學生心理由不健康變成健康是不容易的,他們的心理變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此期間學生在家和在學校的表現是不同的,在家老師沒有辦法發現學生的心理變化,因此,良好的心理光靠老師在學校監督與管理,這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與家長合作。老師要時常向家長宣傳學生健康心理培養的重要性,因為有些家長對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還有所忽視,同時老師也要要求家長積極配合,與老師共同努力,對學生在家的表現也了如指掌,當學生心理有了變化時,家長要第一時間與老師取得溝通,雙方對癥下藥,促進學生積極健康心理的養成。
2.2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實施策略的有效措施
語文老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教學的內容,比如某些詩句表達詩人熱愛生活、積極健康的情懷,老師可以提倡學生去學習,向他們靠齊。針對那些不愛交流,有自閉心理的學生,老師在上課時可以把教學任務布置下去,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得出結果,然后再在課堂上展示,變現好的學生得到一定的分數或者學分,采用量化制去管理和活躍課堂,這樣學生就需要交流,幫助他們學會和人交談。老師也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趨勢,因為隨著目前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更新,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也隨之變得日益多元化。老師在教學時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這樣有利于豐富課堂教學方法,也能培養學生們的多元化學習方式。讓學生的視更加廣闊,而不是為眼前的困難而發愁。這種多元化教學方法有利于改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將啟發式的教學滲透在課堂講授之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心理變化,同時讓學生們對語文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愿意聽語文老師講道理,老師提出的建議和意見愿意去做到,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老師的教學質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結論
現在的小學生由于家庭不和、長輩溺愛、社會不良風氣等因素的影響,造成了部分小學生在與人溝通、待人接物方面存在障礙,成為心理問題的學生。讓我們每一個人都來關心、維護孩子的心理健康,讓他們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發展,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魏智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01) .
[2]田瑋莉.《大學語文教育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