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有效的提問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只有有效設疑、巧妙引疑,才能讓學生在感知、探索、體驗、運用的學習過程中產生內在動力,形成積極的學習狀態,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和交際能力,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有效提問;教學有效性
一、 有效設疑,抓準內容
(一) 提問要富有趣味、抓住重點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和逐步增強的興趣。提問的趣味性能幫助學生緩解學習焦慮等的消極情緒,讓學生在積極的學習氛圍中對學好英語有自信心,并漸漸產生學習的內在動機。
以閩教版小學英語第八冊Unit 4 Mothers Day為例。本課主要教學內容在于激發學生對母親的愛意、學會感恩,并能用What will you do for mom?來詢問彼此的母親節計劃以及用I will...來回答。文本容量不多,如果教師一直提問同一個問題What will...for mom?不僅學生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也會讓學生從感到新奇轉化成感到枯燥無味。如果結合文本內容,從學生的心理特點、生活體驗出發,那么學生就會興趣盎然。教師可以借助文本語境進行提問T:What surprise she will give? Lets guess.Maybe a yellow handbag? What surprise have you given to your mom? Is it really a surprise?...這樣,學生在情境中感知學習了單詞surprise,不僅激發了學生對surprise的思考也解決了本課的難點詞匯。
(二) 提問要層層遞進、面向全體
課堂中的提問太容易就起不到啟發學生思維的作用;問題太難則挫傷了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所以教師要關注自己提問的層次性,要遵循學生語言學習及思考的規律,引導他們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進行思考。
在新標準《英語》Book 12 Module 7 Unit 1 My father flew into space in Shenzhou V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What do you know about Yang Liwei?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Yang Liwei?
When/What/How did Yang Liwei work on Shenzhou V?
What did Ning Kang feel about his father?
What do you feel about Yang Liwei?
問題層層遞進,從“你所知” 到“你想知”激發了學習動機;利用三個疑問詞when/what/how幫助學生梳理文本引發學生對航天工作的思考,為下文啟發學生的情感做準備;從學習文本作者的情感升華到學生自己的情感,進行了情感滲透教育。每個問題的設計都有其積極的目的意義,使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了解航天員的太空經歷,理解作者的自豪感,并激發自己的積極情感。
教師提出的問題在為學生提供鍛煉思維能力機會的同時,也要關注到是否全體學生都能有能力在思考后回答出這幾個問題,問題難度是否適中?一個問題不會適合全部的學生,所以問題設計除了要層層遞進還要結構均衡、把握提問方式。如可以讓學生在小組里討論問題,以優輔弱;也可以給予少許肯定/否定的問題反問學生,讓課堂成為一個積極思考的課堂。
二、 巧妙設疑,抓住時機
實現課堂有效提問的關鍵還在于是否能在動態的教學中找出最佳的提問時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一) 巧用課前free talk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free talk的形式可以用問題引領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舊知,引起學生的關注,導出本課的新授話題。如在閩教版六年級下Unit 1 Winter Activities 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出以下的問題 What did you do in winter? Where did you go in winter? When did you go there? How did you go there? 巧妙地利用問題激活學生已有的英語知識儲備和生活經歷,如went to/visited/did my homework/played football/took some photos/went skating/climbed a mountain/listened to music...,在思考中進行復習,為下面的閱讀做鋪墊。
(二) 巧用課中read and answer
有效的提問內容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動機,使學生在課堂中能愛學、活學、樂學、善學。以閩教版六年級下Unit 6 Dream Jobs為例,在閱讀中教師可以重塑文本,將文本對話變成短文語篇的形式,接著提出問題:What are their dream jobs? How do they ask? Why do they want to be...? What do you want to be?在原文文本的基礎上進行加工處理,提煉出重點,在閱讀回答間層層剖析,逐一解決,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疑問、探究、嘗試、豁然開朗的感覺,在探究體驗中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三) 巧用課末extension
課堂結束時的提問不僅能反饋新授內容,還能為下節課的學習埋下伏筆,如在教學五年級上Unit 8 My Friends Part A一課時,我是這樣設計extension環節的。
1. What is a friend?
T:What is a friend? Share your opinions.
Ss:...
2. Besides the friends around us,who are our friends?
T:Dogs are our friends.They accompany us in their whole life.They can help us a lot.
Ss:..
T:Be kind and Cherish your friendship.
通過老師的提問激發學生對friend的思考,在分享觀點時升華文本,滲透情感教育,為下節課Books are our friends.埋下了伏筆。學生有問有思有想,活化了課堂,在問與答的思維碰撞間生成、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三、 適時引疑,把握主體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解決問題也許只是依靠自身技能,但提出好問題卻需要創造力、想象力。學習是一個“無疑—有疑—無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經歷增加了、問題解決了、能力增強了?!盁o疑—學習—無疑”的過程無疑是一個“填鴨式”的學習過程,沒有疑問,什么也不會卻不懂得問什么就會造就中國式的啞巴英語。以教學閩教版五年級上Unit 8 My Friends Part A 的導入環節為例:
Guessing game
T provides some key words about a boy like favorite color/food/sport,hobby,outing etc,Ss should guess the name of this friends.
T:I have a video of my friend,please just listen and guess who is he? You can ask some questions to get the tips.
I will give you the first tip:He is a boy.
Ss:....
T:Yes,hes...he often helps classmates in our class.He is our good friend,we should learn from him.
教師巧妙地設計了一個環節,不是教師提問學生猜人物,而是將提問的機會留給學生,給予學生主動思考的機會,在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知了話題、體驗了語言。在真實的交際中培養了學生學會問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從參與、體驗到主動探索、積極創造過渡。
總之,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不只是“提”出來的,更是“思”出來的,它需要教師鉆研教材,分析學生,在每節課與學生的互動及反思中一點一滴地積累出來。所以,小學英語教師不僅要趣問、擅問、巧問,還要適時把提問的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自主自發地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范允蘭.淺析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J].中國校外教育,2017(14):73+77.
[1]陸文潔.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系列之例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8(12):133-134.
作者簡介:
溫穎,福建省莆田市,莆田市教師進修學院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