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平
【摘 要】本文論述高中理科班語文課的思想情感教育,針對理科生普遍存在的對語文“冷感”的問題,提出從課文教學和習作講評兩方面滲透思想情感教育,并以課文《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當堂作文和課下隨筆為例進行說明,激發理科生的學習熱情,讓理科生的思想情感豐滿起來,從而開出思想情感之花。
【關鍵詞】高中理科班 語文課 思想情感 課文教學 習作講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5B-0127-02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 年版)》明確規定高中語文課的四個基本理念,其中排第一個是“堅持立德樹人,增強文化自信,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可見,對學生思想情感的教化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目前不少理科生主觀認為語文課不重要,考好數理化才是“王道”;不少理科生普遍存在對語文“冷感”的問題。這導致部分理科生“斬斷”了通過語文課收獲思想情感的橋梁,進而扼殺了本可以從語文課獲得陶冶思想情感和提升審美情趣的可能。那么,如何通過語文課讓理科生的思想情感豐滿起來,從而開出思想情感之花?本文嘗試從課文教學和習作講評兩方面的實踐進行探討。
一、在課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情感教育
語文教學在情感教育方面有著其他科目無法比擬的優勢,文學即人學,因此,我們應該時刻注意把關于“人”的思想情感教育融匯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
例如講授《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當講到賈寶玉說“男子是泥做的,女子是水做的”的時候,班上不少男生都發出唏噓聲和笑聲,甚至有男生脫口而出“這賈寶玉還是不是男人啊?”據筆者平時對學生的觀察和接觸,這個班是理科班,男生多且普遍高大,盡管男生女生關系還算融洽,但男生對女生渴望援助的眼光常常視而不見,如開學和期末扛行李的時候、勞動的時候、女生生病的時候。而賈寶玉在男尊女卑封建社會敢于發出對女性尊重和呵護的宣言,這對男生無疑是一次很好的教育。于是,筆者不動聲色,笑著環視著學生說:“如果老師沒有猜錯的話,你們的笑聲說明在座的男同學大部分都不愿做賈寶玉吧,因為他把女人抬那么高,把男人貶得那么低,丟男人的臉。”“沒錯!”男生紛紛應和。“不過我相信你們中大部分應該都愿意被別人稱作紳士吧?”大部分的男生頻頻點頭。“西方流行一句話:上帝給了你一副健壯的身軀,你就有義務保護婦女兒童!這句話在西方連小男孩都知道,可見培養紳士是從娃娃抓起的。”學生又一陣大笑,有不少男生還重復著筆者的話。筆者順勢說:“放在咱們班來說,兒童基本沒有了,但女生和你們的媽媽以及我都屬于廣義的婦女的行列,也就是說你們這些紳士們都有義務保護和幫助我們,你們說是嗎?”男生大多發出了肯定的回答。筆者接著回到課文:“其實賈寶玉會說出這樣的話,他的意義并不在于貶損男性,關鍵是在古代舉起了尊重和關愛女性的大旗,這在封建社會是難能可貴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賈寶玉是中國古代真正的紳士。而我們班將是誕生新時代紳士的搖籃,請多尊重和關愛你身邊的女性吧,向她們伸出你強有力的援助之手,她們需要你。”話一說完,與剛才的熱烈氣氛不同,課堂一下子安靜了許多。男生和女生都若有所思,筆者知道他們心里都或多或少有些觸動,于是暫時放慢了上課的節奏。
雖然這節課預定的教學任務沒有完全完成,但情感教育無處不在,這可能比專門的班會課或布置學生寫作文談如何尊重愛護女性、關心弱勢群體要有意義得多。課后,連續幾天,有不少女生都向筆者反映男生變得會關心她們了,還有一些男生說他們正在為即將到來的母親節秘密制作送給媽媽的禮物。其實,孩子們天生并不是冷漠,也不是不會尊師重道、尊老愛幼,或許只是我們的德育有時候太偏于形式,很難在孩子們心中激起半點漣漪。我們有時對考點的過度強化吞噬了孩子們與文學作品自由對話的欲望。如果把一篇篇課文當作一段段動人的人生體驗,學生的情感體驗就會無比豐富,創造力也會被無限激發,我們的課堂收獲的就不再是一雙雙“冷眼”,而是一顆顆最純粹最熾熱的心。
巴金說:“僅在字母、文字和書頁中瀏覽一番,這不是讀書。閱覽和死記也不是讀書。讀書要有感受,要有審美感,對他人的金玉良言,要能融會貫通,并使之付諸實現。”語文課堂就是要千方百計讓這些看似“冷漠”的理科生在課文中讀出感悟,讀出審美,讀出超越。其實,思想情感教育應用在平時課堂教學中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上《失街亭》時,可以引導學生在諸葛亮的自省精神中反省自我,重新認識自己;上《羅密歐與朱麗葉》時,可以展開愛情觀大討論,培養學生嚴肅的愛情觀;上《燭之武退秦師》時,可以探討垂垂老矣的燭之武如何“逆襲”為英雄的,只要學會顧全大局、以國家利益為先,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英雄……當理科生的語文課堂滲透了這些思想情感教育的時候,他們會發現語文課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之乎者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咬文嚼字”,在語文課上也可以收獲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受用一生的東西,自然會愛上語文課。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好語文,提高語文核心素養就從愛上語文課的課文開始。
二、在學生習作講評中滲透思想情感教育
高中階段,學生習作一般分為當堂作文和課下隨筆,這兩塊練筆除了能反映學生的寫作水平外,還是學生心情的晴雨表和學生價值觀的展示板,這就為我們在學生寫作中滲透情感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平臺。而理科生寫作的機會本就不會很多,所以我們更要好好地利用這為數不多的機會滲透思想情感教育,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筆者發現理科生雖然不喜歡練筆,但每次練筆后卻又無比關心老師是否批改完,什么時候講評。為了使學生對語文的關注度能夠持續升溫,任何的練筆筆者都會及時批改和反饋。在講評時,除了講解技巧、結構、章法等知識性的東西外,還對作文所蘊含的情感和思想引發學生進行深入探討。
比如有一次筆者布置了一篇作文,題目如下:
“擠”是一種狀態,無數人擠在紛擾的城市,擠在狹窄的路上,擠在人口日漸膨脹的世界;“擠”是一種行為,摩肩接踵是一種“擠”,競爭進取也是一種“擠”。有人說,中國的“90 后”無法回避一個“擠”。“擠”既讓人感到窘迫、窒息,又激勵人爭先恐后,不斷奮斗。
請以“擠”為題寫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這是文理分科后第一次作文,相對于文科生一看到題目就文思泉涌,理科生一般都是無從下筆,這時候筆者在學生寫作前給學生解析題意:“‘擠可以是主動的,也可以是被動的;有積極意義,也有局限性。從命題意圖上看,出題者不是在讓人來消極的面對‘擠這樣一種社會現象,而是在引導大家思考,(1)‘擠對人生的意義;(2)當‘擠成為一種社會實際狀況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擠?”聽了筆者的解析,理科生在準確把握題意后很快就發揮出理科生邏輯清晰、做事果斷的優勢,作文一氣呵成。
在進行作文講評時,除了展示大家共性的問題并提供解決方案外,筆者特別注重發掘學生在作文中所體現的思想情感的閃光,投影出來,及時表揚,以期共鳴。
學生作文題目所展示出來的切入角度的多樣化,體現了理科生思維活躍的特點:《即使擠,也要擠》《心之所在,便是武陵》《生活其實不必擠》《在擁擠中起舞》《擠壓自己》《擠不出的境界》、《從“擠”開始蛻變》《擠也有正能量》《擠一擠不如讓一讓》《生命的疏密》……
論證過程體現了理科生善于把科學思維融入文學比喻當中:“心態是手中的平衡桿,握得越緊,重心反而越不穩定,就把它平放在手心,輕輕握著,你才可能會更平穩地在生存的鋼絲上前行。心態是一顆籃球,擠進的氣太多會硬邦邦地硌手,只要合適的氣量就會有良好的彈性,打起比賽來也就更順手了。”(摘自學生習作《心靈的缺口》)
論證過程體現了理科生思辨性強的特點:“試想,如果你夠高,你就可以穿過前面黑壓壓的人群眺望遠方,環顧四周或許還會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如果你身材矮小,你就比別人更靈活,更能注意腳下,更有腳踏實地的安全感;如果你與別人一般高,也無所謂,你能在一群面露不耐、眉頭緊皺的人中保持面帶微笑、輕松自然,何不是‘一枝獨秀呢?”(摘自學生習作《“擠”出來的成長》)
論證過程情理交融,理科生的表達一點不遜于文科生。例如以下兩段:
“把心靈安放在寧靜無塵的青燈之下,讓肉身擁擠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灰色的城市上,庸碌的靈魂便擁有了一片藍天。‘此心安處是吾鄉,生命如此繁密蓬勃,是疏?是密?要問你的心何處安放。”(摘自學生習作《生命的疏密》)
“你對擁擠的人群感到緊張,擔憂哪天自己被再擠到被人遺忘的角落,因為你飽嘗了看不見遠方的燈塔,也看不到彼岸的花的無助凄涼。
所以你警惕,因為恐懼,所以你更努力,悄無聲息,來往的人群宛如洶涌的波浪,將你淹沒在寂寞的海洋。而你,早已將那天鵝絨般的夢境遺忘在了人海中。
當你的快樂只能在煩躁中殘喘,為什么你還把自己想象成被擁擠的人群包圍中的人呢?把心放寬,他們就是與你并肩行走的人了,你們有著同一個目標,那就是超越,你們有著同一個信念,那就是突破。你們攜手共進,你們同樣的身為棟梁。
卸下重甲,讓快樂萌發,打開心門,讓情感蔓延。往骨髓里注入愛和暖,回首過去,重拾芬芳的記憶,或許他們依然這樣的沁人心脾。”(摘自學生習作《奮斗不止,勿忘初心》)
每堂作文講評課,筆者都會把優秀習作印發給每一位學生,講評時除了詳細分析外,還要求大家齊聲朗讀。學生在聽分析時就情不自禁發出嘖嘖贊嘆聲,因而在朗讀的時候就特別投入,一個個都若有所思的樣子。其實,朗讀的過程一方面是讓學生在小伙伴珠璣字句體味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也萌發了學生“我的習作有一天也被大家朗讀,聽取知音一片”的愿望。此時,在學生的臉上,筆者看到了一種名為“興趣”的投入,而“興趣就是讓你自己完全身在事物其中。當你真正完全投入到當下的事情中去時,不管這個事情多么簡單卑微,你都能感受到無窮的樂趣”。長此以往,對作文講評課的興趣就激發了理科生學生寫作的熱情,也就促使他更加敏感地觀察和體驗生活、思考感悟人生。讓學生擁有一顆善感的心和一顆會思考的頭顱,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最美的語文課堂。
部分理科生對學科先入為主的偏見束縛了他們靠近語文課堂的腳步。當他們親近語文課進而愛上語文課時,他們能充分發揮出其批判性的思維、豐富的科學思想、灑脫但不放肆的情感。語文教師要想盡一切可能守護理科生這份對語文課來之不易的熱愛,用專業素養和愛心耐心去感染他們和引領他們,假以時日,他們必會在語文課上開出絢麗多姿的“思想情感之花”。
【參考文獻】
[1]古 典.拆掉思維里的墻[M].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10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