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主要強調的是自主思維能力和獨立思維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構建自主學習的意識,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自主學習技能,這樣才能有效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文章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分析如何有效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課堂活動
一、加強課前引導,科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課前引導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教學環節,教師需要有效引導學生建立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明確數學思維是不可替代的,需要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的。教師可以根據下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科學設置數學問題,留給學生進行課后觀察和思考,讓學生獨立思考成為課堂教學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教師千萬不能因為課時緊張或者別的什么原因而跳過這一環節。堅持這一環節,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自主思維和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教師在設計課前預習環節時,可以有效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運用數學知識去檢驗真理,這樣不僅能豐富數學內容,也能有效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因此,自主學習意識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實踐的前提基礎,只有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培養好了,才能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活動,并且在自主學習活動中不斷強化自身學習能力,深化知識內涵。
二、科學設計課堂活動,積極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技能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階段,教師需要根據課程和學生的綜合特點精心設計課堂活動,采取有效的策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需要將課堂時間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時間用于檢查前一節課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只有建立科學的檢測機制,才能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行為的進行,并對學生在作業完成中體現出的思維方式進行點評和總結,此時的點評和總結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學生轉換思維方式,構建新的思維角度,提高學生的思維層次。
第二部分是結合課前預習檢測結果,有效導入教學內容。教師需要留出充足的時間給學生思考,科學引導學生建立科學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遇到數學問題靈活思考、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不畏難,學會抽絲剝繭,抓住和抓準解決問題的核心。第二部分是最艱難的部分,也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最重要的部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將數學問題分門別類,總結出解決不同類型問題的有效辦法,并指導學生在反復的實踐鍛煉中消化掌握,在以后遇到類似問題時,能一眼找準解決問題的核心辦法。數學思維方法和思維技巧需要隨著知識的深化而不斷提高,教師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吸取新的教學方法,完善小學課堂教學手段,構建更加有趣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利用學生感興趣的知識,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有效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成就感,這樣能更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掌握數學知識思維方式和思維技巧。只有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數學思維方法,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的科學開展,才能有效擴大學生的知識范疇,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第三部分是答疑解惑。教師要解決學生心中的疑惑,幫助學生有效梳理知識結構和學習技巧,讓學生有效明確不同問題和不同方法之間的差別所在,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不斷分享自己的新方法和新見解。對于學生思考的不足之處,教師要做出科學適當的指點,引導學生找到更加準確有效的思維途徑和思維方式。
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科學的調整,結合實際不斷創新和優化教學方法,始終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教學實踐中,只有不斷實踐,不斷創新,才能迎來學生能力的發展和提高。 ·
三、加強課后鍛煉和總結反思,不斷深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課后時間是學生檢驗學習技巧,深化知識內涵的重要階段,畢竟課堂時間有限,課外知識也無窮大,學生只要擁有一顆善于發現和思考的心,任何時候都能成為學生學習的契機。所以,教師也要引導學生科學把握課后充足的時間進行數學問題的研究和學習,而且在課本之外的實際生活中,也有很多資源是可供學生學習研究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理論聯系實際,通過時間去檢測數學真理,也可以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不斷深化自主學習能力。
(1)鼓勵學生大膽求新求異。在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的思維方式不一樣,解決問題的方法肯定也有很多種,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斷思考,不墨守成規,不斷創新,探索出更加科學有效的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這也需要學生在課后的數學實踐中,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數學問題,去思考探索,反復去檢驗和優化探索出來的解決數學問題的新方法。總之,課后的實踐鍛煉是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重要載體。
(2)建立問題總結小本。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問題歸納總結習慣,比如,設置專門的問題、錯題歸納總結小本子,讓學生將平時容易錯,容易混淆的知識內容寫在專門的一個小本子上,并用紅色的筆備注重點和要點,這樣能有效提醒學生掌握問題的關鍵,下次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樣將問題分門別類記錄的小本子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和復習質量,有效總結出自身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同時學生也可以將比較有意思和有價值的數學試題歸納其中,利用空余時間去不斷思考探索,不斷挑戰自己,讓自己在挑戰中不斷進步,這樣也能不斷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3)建立與家長的溝通交流機制。建立與家長的溝通交流機制,讓家長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場景,加強家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一起探討新的數學知識,可以不斷完善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如,及時監督和檢查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對于其中的問題,家長也可以給予及時的指導,并為學生導入更多的學習資源,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家長也是學生的老師,而且在學生的課外學習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家長也需要把握好每一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重要契機,為學生的自主能力發展提供助力。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非常重要的內容,它不僅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知識寬度和知識深度,也是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驟。學生只有加強自主學習,科學思考,才能在不斷遇到問題的過程中有效解決問題,提高個人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袁富堅.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淺談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課堂模式的構建[J].文理導航(中旬刊),2017(5).
[2]鮑金紅.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課堂的構建策略研究[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6).
作者簡介:林丹茹(1976—),女,福建南安人,中小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