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水風 馮霞飛 熊小燕

【摘要】目的:探討人文關懷在神經外科病房護理服務中的應用。方法:選擇我科2018年2月-2019年2月164例神經外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將所有患者隨機平均分成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方式,實驗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方式的基礎上采用人文關懷護理,然后對照兩組的護理滿意度進行分析和比較。結果:實驗組護理滿意度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結論:通過對神經外科的患者采取人文關懷護理后,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恐懼心理以及對陌生環境的排斥心理都得到了很好地疏導,同時提高了科室的護理滿意度,更好地開展了科室優質護理服務。
【關鍵詞】人文關懷;神經外科;優質護理服務
【中圖分類號】R821.4+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8-186-01
人文關懷就是“以人為本”,重視人的因素,始終維護人的生存權利、道德尊嚴、價值觀念、情感方式及思維等[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共選取164例2018年2月-2019年2月入診我科的患者,按照隨機數
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劃分為實驗組82例,對照組82例。其中實驗組包括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4例,年齡在22-89歲,平均年齡為(54±8.2)歲,疾病類型包括腦出血51例,顱內占位11例,腦震蕩14例;三叉神經痛6例。對照組包括男性44例,女性38例,年齡在28-91歲,平均年齡為(57±7.8)歲,疾病類型包括腦出血55例,顱內占位15例,腦震蕩12例。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進行神經外科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強人文關懷,提高管床護士的責任心,加強臨床護士的人文修養,轉變常規的護理工作模式,加強服務理念。根據醫院統一編纂的住院患者滿意度、醫護質量調查表內容進行調查。通過科室自行發放滿意度調查表及院部紀委醫德醫風調查處發放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患者對醫生、護士的滿意度,收集滿意度結果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1.2.1 改變護理工作模式,實行責任制整體護理。科室床位管理設定A、B兩個組,每組有一個責任組長,由責任組長對組員進行固定床位安排,每組設兩個小組,每個小組固定幾名護士,這樣當班次改動時,該小組都有固定成員管理小組床位,從患者入院到出院有幾名固定護士全程追蹤護理,這樣緩解了陌生的醫患關系,醫患溝通到位,患者更信賴醫護人員。
1.2.2 科學管理,做好獎懲制度,調動護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科室設一名病房助理,主要負責調查科室患者對醫護質量的滿意度情況,每月將問題匯總,科室周會時間予以公布,有明確責任人的,做地好的予以金錢上的獎勵,做地不好的適當給予以金錢上的處罰。知人善任、人盡其才還可使護士感受自身價值所在,激發其工作 熱情并形成科室合力,實現護理管理工作順利推進[2]。
1.2.3 每個床單元懸掛健康宣教手冊供患者使用,對于平時容易出現誤會的地方做好各種溫馨小卡片提醒患者,讓患者及家屬感受到工作人員的用心。
1.2.4 注重臨床實踐的關懷,加強科室護士人文關懷的培訓,使人文關懷理念深入人心。護理人員除了豐富自己的臨床知識,有過硬的技術之外,臨床中注意溝通技巧,以病人為中心,將人文關懷運用到每一次地實踐操作中。
1.2.5 每個月按時開展科室工休會向患者或家屬做好相關科室情況解釋工作,介紹科室相關疾病知識及做好常見病的健康宣教,關心患者生活,囑其貴重物品保管好,不懂地及時詢問,科室病房助理每天下病房都能耐心解答相關疑惑,認真聽取患者及家屬的意見并改之。
2 結果
比較兩組患者滿意度,實驗組總體滿意率(97.56%)優于對照組(79.27%),見表1。
3 討論
人文關懷在臨床中的應用是醫學發展與醫療水平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在開展人文關懷優質護理活動以前,針對病房醫護質量滿意度調查的結果并不是十分令人滿意。在人文關懷實施后,醫護質量滿意度明顯提高,更重要的是護士從患者的角度去探討其內心世界,不但使患者的需要得到滿足,還促進了患者身心健康。而護士與患者的溝通中,增強了責任感和愛心,從而促進了護士自身價值的體現,促進了護理質量的提高,避免了護理質量缺陷的發生。人文關懷是一種雙贏的護理服務模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駱滿英.人文關懷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5, 23 (1): 65-66.
[2]劉義蘭,胡豫,彭笑,等.護理管理者對護士實施人文關懷的舉措豫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4,14(3):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