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對人才的職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避免高職院校培養出的人才與社會的需求脫節,高職院校在基于職業能力培養下,對數學教學進行了改革。在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任課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注重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筆者針對高職院校傳統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究與分析,并提出了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數學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希望有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 職業能力 數學教學 改革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4-0025-01
高職院校與普通大專院校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高職院校更加注重培養技術型實用型人才。高職院校的學生不僅僅需要掌握完善的相關專業知識體系,同時還需要掌握專業技能,以此才能夠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更好的生存與發展。現階段,隨著高等院校不斷的擴招,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職業能力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因此,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改革是必然的趨勢,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出與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人才。
一、高職院校傳統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數學教學以理論知識為主,與市場需求相脫節
高職院校在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進行考核時,往往只實現了對學生數學理論知識和簡單運用的考核。然而,在現階段的工程建筑中,需要大量的數學知識作為主要支撐,一般建筑設計僅僅是依賴于經驗公式,并沒有實現普遍性的應用。數學作為高職院校一門基礎學科,單純理論性的數學知識內容并不能夠直接在工程項目中進行運用,由此可見,在高職院校傳統以理論知識為主的數學教學模式下所培養出的學生,將與市場需求相脫節。另外,任課教師在設計數學教學課程時,通常將數學學科理論的發展作為主線,致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了思維定式,很難利用抽象思維對數學公式進行概括。
(二)數學學科目標的設定與學科應用前景相脫離
高職院校制定的數學教師目標,應該在符合數學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增加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并利用教學成果和教學反饋,及時對數學教學進行調整。目前,對于學習型高職院校,其數學教學任務通常較為固定,并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任課教師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具有較大的計算難度并且較為復雜。但是,在這樣的數學教學模式中,往往學生僅僅具有較高的做題的能力,但是難以靈活的應用自身所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中的問題。作為高職院校數學教師,應該對目前市場對人才的要求以及各相關工作崗位的基本要求進行全面的、深入的分析,以此加強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然而,實際中部分教師并沒有結合學科應用前景進行數學學科目標的設定,依然在沿用傳統的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以學生對基礎數學知識的掌握為主要目標,缺乏學科應用前景之間的相聯系。
(三)教學知識與實踐課程相脫節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已經逐漸的意識到數學實踐課程開展的重要性,并加大了對實踐課程的資金投入,數學實踐課堂所需要的配套設備以及工具較為齊全,并開始組織學生進行實踐。但是,目前部分高職院校在開展實踐課程時往往流于形式,沒有認真詳細的結合現階段市場以及相關崗位對人才的要求設計實踐課程主要內容和目標。并且在傳統的實踐課程中學生通常缺乏實際動手操作的機會,教學知識與實踐課程嚴重脫節。
二、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改革有效途徑
(一)科學的設定數學教學目標
高職院校與普遍本科院校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高職院校數學教學的開展,應該以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重要基礎。作為高職院校的數學教師更加應該全面的認識到這一點,不可一味的效仿普通本科院校的數學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和設定教學目標。高職院校數學教師在設定數學教學目標時,應該深入的、詳細的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此充分的掌握整體學生的實際數學學習能力和個性化需求,再結合學生職能能力的培養以及社會和相關崗位的要求科學的設定教學目標。素質教育得以全面的深化,高職院校越來越注重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在數學教學中,其教學目標已經逐漸的轉變為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并且大部分數學教師已經意識到培養學生職能能力的重要性,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在傳授學生數學知識的基礎上,開始重視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致力于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高技能的職業技術型和實用性人才。并將培養出更加符合社會以及崗位要求的人才為最終教學目標。
(二)以專業需求為基礎改革數學教學內容
近些年,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實施,任課教師開始深入的研究數學專業課教材,并開始對相關企業展開了深入的調查和分析,以專業需求為基礎對數學教學內容進行了改革,加大了實踐課堂開展的力度,對實踐課程和理論知識課程教學進行了重組和優化。例如:將實踐課程教學分為拓展模塊、專業應用模塊以及基礎型模塊。并將實踐教學內容與社會和相關崗位需要進行有機的結合,以此為學生未來的就業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在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改革中,應該以專業需求為基礎改革數學教學內容。任課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時,應該將數學基礎知識教學與社會要求人才具備的數學知識進行有機的結合,全面的考慮專業需求。以此實現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促使學生的數學思維、數學應用技能等得到一定的提升,并促使學生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分析能力、觀察能力以及統計歸納能力,從而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以多樣化為基礎改革教學方法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以及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單一教學方式中存在的弊端逐漸的顯露出來,無論是何種教學方法,長時間的應用難免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感到了無生趣,其教學效果自然會有所降低。高職院校數學教學也是同樣的道理。因此,在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改革中,應該以多樣化為基礎對數學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以此不斷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從而實現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例如:數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的重要優勢,將抽象的數學教學內容形象化、具體化的呈現在學生面前,這樣更加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另外,數學教師還可以運用情景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等等,這些教學方法的運用,不僅有助于突出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的主體位置,同時還有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從而在實現學生職業能力提高的基礎上,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化。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學是高職院校一門基礎性學科,高職院校任課教師應該以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為重要基礎,對數學教學目標、內容、方法等進行全面的改革,以此培養出符合社會和崗位要求的高技能性、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科.談高職數學教學改進的必要性和途徑[J].才智,2018(28):14+16.
[2]張雪立.高職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
[3]劉燕.高職院校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
王欣欣(1982.10-),女,漢族,河南周口人,碩士,講師,從事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