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與我們的思維也密切相連。“思維導圖”作為新型教學手段之一,可以調動學生發散思維,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以思維導圖為橋梁,拉近學生與書本知識之間的距離,助力教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本文通過分析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高段教學中的應用方略,以期進一步探尋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方法。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數學;應用
思維導圖又被稱為“心智導圖”,可以集中、清晰、具體地表現思考個體的發散性思維成果,屬于極具效用的思維工具,基于思維導圖圖文并茂,利用關鍵詞、圖像、思維脈絡、顏色等要素,建立穩定、科學,富有發展性的思考關系及記憶鏈,根據人們的閱讀、思維及記憶規律,協助人們掌握并充分應用相關知識,為此思維導圖可靈活運用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用以削減教學阻力,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所學內容,然而有些小學數學教師受傳統育人理念影響,未能積極應用思維導圖,降低數學教學綜合質量,基于此為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質量,探析思維導圖應用方略顯得尤為重要。
一、 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高段教學活動開始前的應用方略
良好的課前導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成效,削減課堂教學阻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相較于小學數學低段教學內容來講,高段教學內容通常呈現延續性、發展性、遞進性,且與低段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為此教師可從高段數學教學內容出發,應用思維導圖編設數學知識關系網,通過對比新舊數學知識之間的異同,挖掘數學知識內在關聯,降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啟發學生分析、思考,繼而深入理解數學知識。例如,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高段“統計”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回憶與“統計”相關的數學知識,從統計定義、統計功能、統計方法、統計思維等角度出發,將小學一年級至四年級的統計知識串聯起來,形成一張知識網,其中知識網“編織”主體應是學生,為此教師需通過設問刺激學生思考與回憶,繼而充實思維導圖,其中學生充實思維導圖的過程,就是回顧統計知識,夯實統計知識學習基礎的過程,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給學生5~10 min自主學習本章節的統計知識,通過新舊知識的對比,加深學生對統計知識的印象,助其完善統計體系,為學生靈活運用統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奠定基礎,同時教師可根據學生思維導圖完善情況,開展富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突出本章節教學要點,幫助學生填充思維空白之處,為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高段教學活動中的有效應用奠定基礎。
二、 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高段教學實踐進程中的應用方略
除應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前導入外,思維導圖還可與“任務驅動教學法”聯合應用,發揮其過程性育人能效,突出學生教學主體地位,確保教師教學目標與學生自學目標一致,以思維導圖為載體,創設教學相長育人氛圍。例如,教師在進行“認識百分數”教學時,以該教學內容為核心,以生活中的百分數、百分數定義、百分數與分數的關系、百分數的用途等為思維脈絡,以知識理解、應用、延展為關鍵詞,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善思維導圖,其中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充實思維導圖的過程,就是根據教師既設學習目標,完成自學任務的過程。教師依據思維導圖脈絡講解數學知識,在知識講解前,鼓勵學生分享學習成果,其他學生可對其學習結果進行補充,若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理解較為透徹,教師則不必在相應教學環節浪費過多教學時間,使教師教學節奏緊跟學生思考節奏,若學生對某個數學知識存在理解盲區,教師需通過擴展思維導圖,激活學生發散思維,適當調整教學方案,放慢課堂教學節奏,并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避免學生脫離教學隊伍,使思維導圖成為師生之間的紐帶,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助力教師高效完成教學任務。
三、 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高段課堂教學總結時的應用方略
有些小學數學教師存在不注重教學總結,教學總結內容過于單一等問題,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成效,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應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總結,完成高段數學教學任務。例如,教師在進行“方程”教學時,可以通過設計思維導圖,啟發學生自主思考,引導學生回顧學習歷程,如以方程的內涵、方程的應用為關鍵詞設計思維導圖,夯實學生學習數學基礎知識。為使思維導圖更具應用價值,幫助教師有效完成課堂總結教學任務,教師可在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加持下,將生活中的方程、方程思想等設為關鍵詞,引導學生總結數學學習心得,幫助學生掌握靈活運用方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完善課堂教學總結體系,有效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再如,教師可依據以人為本教育理念,鼓勵學生設計個性化思維導圖,將思維導圖視為一面“鏡子”,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有的學生數學學習過于機械化,在思維導圖中未能體現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的關系,學習思路較窄,學習效率較低,為此教師可通過品評學生的思維導圖,指出其中的不足之處,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助力教師順利完成教學總結任務。
四、 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高段教學內容復習時的應用方略
復習應富有系統性,相較于機械灌輸式復習手段來講,以思維導圖為載體的復習手段更具生本性,為此教師在組織學生復習小學數學高段教學內容時,教師可合理應用思維導圖,建立系統、全面的復習體系,提高復習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在進行“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學時,可以將比、比例、比的性質、比的性質與分數的性質、除法中商不變規律的關系、比例的應用等設為關鍵詞,引導學生復習所學知識,在復習要點處,教師可提出探討性問題,如“怎樣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比例簡化、求比值方法”等,調動學生發散思維,將數學知識與實際應用關聯起來,為凸顯思維導圖教學內容復習生本性,教師可根據學生復習結果安排復習題,使學生可通過習題訓練有效提高其數學核心素養,在合理應用思維導圖的同時,達到提高小學數學高段教學質量的目的。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有效提高思維導圖教學實踐質量,教師需立足新課改背景,積極學習先進教學方法及育人思想,將其與思維導圖融合在一起,形成富有科學性、發展性、實效性的思維導圖教學體系,擴展教師育人途徑,助力教師順利完成小學數學高段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張穎.思維導圖:培養學生數學結構性思維[J].教育,2018(43):57.
[2]曹英芳.數學思維導圖應在何處“導”[J].江蘇教育(小學教學版),2018(11):74-75.
[3]孫振峰.思維導圖,促成開放式數學課堂——小學數學思維導圖應用策略探討[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18(9):185.
作者簡介:
曾玉盆,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浦縣黃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