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斌
【摘要】用生活用品開發出的實驗類物理課程資源,由于貼近生活,易于開展,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更能引起學生參與探究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有利于促進學生手腦并用,促進學生對物理概念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為學生經歷更加逼真的科學探究過程創造條件,發揮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情感,豐富作業形式,促進核心素養的養成,有效實現學生物理學習方式的改革,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物理實驗 有效利用 生活用品 開發 課程資源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3-0205-01
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是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標。課程資源的開發是指將潛在的生活資源轉化為實際的課程內容的過程,有助于改變學校課程過于注重書本知識傳授的傾向,增大教學信息容量,了解知識的實際應用。用生活用品開發課程資源,用生活物品、廢舊材料、文體醫療用品、甚至玩具等,“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做物理實驗,是對課堂實驗的補充,將物理探究學習活動從書本延伸到生活,從課堂延伸到課外,由于貼近生活,易于開展,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更能引起學生參與探究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有利于促進學生手腦并用,發揮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核心素養的養成,能實現學生物理學習方式的改革。它將有利于教師的教學設計,有助于個性化的教學,能進一步體現物理學科的實驗特色,并有效實現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課程目標。用生活用品開發實驗課程資源的優勢:能利用的資源和實驗材料十分豐富,在生活中、身邊可以做實驗的物品比比皆是,容易得到;主要開發利用的課程資源作為客體比較獨特,學生與其相互作用時產生的良好心理影響,有別于常規的演示、分組實驗。因此,本文就用生活用品進行非常規物理實驗探究活動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生活用品類實驗資源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促進學生對物理概念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利用感覺器官吸收并且建構意義的過程,這一過程不是被動地接受外部的知識,而是學習者同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結果。用生活用品進行的自創性實驗,其親歷性、體驗性、簡易性、生活化等特點為學生在最大限度內自己動手、自主實踐創造了機會。該過程是學生通過自己獨特的認知方式和生活經驗對客體交互活動,對外界信息獨特理解、感悟、體驗和心理加工,構建知識意義和價值理念的過程。例如讓學生自己動手制做一個“桿秤”,在這個制作過程中學生對“杠桿平衡條件”物理意義的主動建構,先給每位學生發一枚圖釘,讓學生用拇指和食指用力夾住釘尖和釘帽,兩指不同的感覺使學生很容易理解壓力和壓強的意義,知道壓力可以向任何方向,知道受力面積壓力大小對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提高學習效率。
二、生活用品類實驗資源創設源于生活的真實的探究情景,為學生經歷更加逼真的科學探究過程創造條件。
在探究性學習方式已被普遍認同的背景下,具體實施策略成為物理課堂關注和研究的重點。生活用品類實驗資源為實施探究性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支持,因為其涉及的材料和物品就在學生的生活環境之中盡管學生對它們很熟悉,但對其固有的物理屬性或包含的物理原理未必知曉,所以從認識生活物品或材料設備的物理本質入手可開發出眾多學生感興趣的探究問題,而問題的難易程度和探究側重點可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時間等制約因素進行設計,突出不同環節的探究活動,循序漸進,最終使學生理解并熟悉科學探究的全進程。例如,“研究電冰箱內外的溫度差與所耗電能的關系”,問題已經由題目明確給出;“研究電磁繼電器的原理”中猜想和假設的特征并不明顯。對學生來說,探究活動各個環節的難度是不一樣的,適當安排突出不同環節的探究活動,對于學生熟悉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它的教育作用十分必要。學生對于科學探究的學習和對于科學知識的學習一樣,都應該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因此,在學習物理的最初階段,應該選取較簡單的探究活動,必要時可以在容易出現困難的環節給予提示;而后逐步深入,最終使學生對于科學探究有比較全面、比較深入的認識。
三、用生活類實驗資源培養學生的科學情感。
科學情感的培養是核心素養之一,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情感,是新一輪課程改革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情感不能灌輸,不能手把手地教,只能靠不斷體驗,形成心理“積淀”而成。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情感,重在讓學生直接與科學現象接觸,以獲得獨特的、挑戰性的直接經驗,從而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使情感需要得到滿足。因為“在教學情景中,要使學生產生快樂情緒的首要關鍵在于,教師要想方設法操縱各種教學變量去滿足學生的有關需求”。生活類實驗資源所具有的“貼近生活”、“形式多樣”、“體驗性強”以及“不怕弄壞”等特點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好動、求知、求成、求趣等多種需要,使學生“放心”、“隨心”地從“已知”的情景中發現“未知”而獲得“新知”,從“熟悉”的事物中發現“新奇”而獲得“新意”,從“尋?!钡奈锲分邪l現“奇特”而獲“新用”由此使學生良好心境下開展學習;進而使學生在成功需要的滿足中產生愉悅增強自信心,了解到物理知識的奇妙運用,感受到探究樂趣。例如兩只大小和質量相同的雞蛋,其中一只是生的,另一只是熟的。將它們從同一斜面上滾下,哪一只雞蛋會滾得更快呢?讓學生先先猜一猜,試一試,知道了結果,再嘗試解釋。不僅鞏固了知識,訓練了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還掌握了一種區分生雞蛋和熟雞蛋的“絕招”了。
四、用生活類實驗資源豐富作業形式,減輕課業負擔,提高學習效率。
除了利用現有的實驗室課程資源外,教師還可布置一些“小實驗”“小制作”,引導學生創建家庭實驗室,讓學生進行家庭實驗。如:利用扁的葡萄酒瓶可自制彈性形變實驗器;利用可樂瓶、打氣筒、氣門芯等做水火箭實驗;利用溜溜球做向心力實驗;利用鐵絲、磁鐵、電池、導線等自制電動機;利用放大鏡做“照相機”“望遠鏡”等。拆解電器電子線路板,可獲得大量電子元器件,為電學實驗提供有用的材料。家庭實驗室是物理實驗室陣地的延伸,學生制作的各式各樣的實驗器材,不但可以豐富實驗室的課程資源,而且可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總之,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要高瞻遠矚,要有創新精神,更要著眼于學生實際生活。發現身邊物品,用心開發它的潛能價值,將會使我們的物理課堂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成為學生愛學的一門學科,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
參考文獻:
[1]李進,楊帆.中學物理演示實驗資源的開發[J].物理之友,2016,(10).
[2]李進,成建.例談中學物理演示實驗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