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琪
摘 ? ?要: 實踐教學是容易被忽視又相當重要的高校教學內容。未來實踐教學依然會繼續創新教學理念,不斷突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新元素學習方式研習的增加,使實踐教學效果更顯著,給予學生實踐指導和鍛煉,使學生更好地走入社會、適應社會、服務社會。
關鍵詞: 實踐教學 ? ?發展現狀 ? ?發展趨勢
高等教育在強化專業理論知識傳授的同時,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也不能忽視,而且從就業壓力大、就業形勢嚴峻及用人單位要求高等社會現狀看,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創新創業實踐課已經走進各大高校,且個別學校已經將其納入公共課范疇。但是仍然沒有得到全面普及,是有一定原因的。只有了解了原因且從源頭研究策略才有可能打破僵局,讓實踐教學真正走入學生中。
一、目前高校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重科研,輕教學,評價體質存在有失公平。
高校一方面鼓勵教師多上課、上好課,另一方面多上課的教師評教分數卻會因學生人數多而拉低平均分,導致評教分數不高。這種情況在很多廣東高校都存在,如果不改觀,肯定會挫傷老師教學的積極性,教育培養的第一步是師資培養,師資培養的第一步是教師對教學有濃厚的興趣,不解決這個問題,肯定會影響教師的教學熱情,導致教師產生挫敗感。
(二)教學氛圍重理論,輕實踐。
高校教師普遍認為上專業課、理論課是在強化自己的專業領域,是對自己學科發展有益的,所以偏愛上專業理論課,而對實踐技能課并不重視。在某種程度上,學生認為理論課更有價值。毋庸置疑理論課的學術價值,但是從大學生的長遠發展來講,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對所學知識的直接體現,是極具現實意義的,關乎學生能否找到工作、找到好工作,能否在職場生涯中獲得一席之地。高校教育在實踐課程的設置上應該下功夫。
(三)一些高校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的教學氛圍更傾向于理論課專業課,導致師資培訓沒有專門從實踐教學方法上推廣,一些教師沒有接受專業的教研學習,在實踐課程的教學方法上存在盲點,也沒有得到有效的培訓,很難承擔實踐課程的授課。實踐課程的授課對老師的現場應變能力、溝通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統籌安排能力、課堂駕馭能力要求很高。
二、改革方法
(一)教學理念的改革。
素質教育的發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在推進素質教育這條路上重塑教學理念是第一步。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從培養人才到培養復合型人才精準定位,一定要改革教學理念,以重實操、重能力、重應用為主開設相關課程、改革教學方法,普及高校實踐教育教學。
(二)師資的培養。
教育的中心在“教”,教什么、如何教是教育的關鍵問題,這正是教師的重要職責。為了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保證實踐教學在高校順利推廣,一定要重視師資培養且制訂出系統化的培養方案。建立優化的資源平臺,一要重視學校本身的師資資源,請校內專家指導實踐教學;二要利用學校資源構建資源共享平臺,方便教師彼此共通教學方法、分享教學案例;三是運用校外資源實現雙效學習,邀請企業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進行實踐指導。可以建立實踐教學師資庫,定期培訓,定期開會,定期考核,確立實踐教學教師培養方案,保證師資培養有序進行。
(三)實踐課程的設置。
實踐教學不同于以往的理論教學,以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為主,在課程設置上要注意凸顯實踐性這一特點,可以考察社會實際需求,在學生中做問卷調查,切實認識到現在社會需要且學生缺乏的內容,當作實踐教學的主要內容。比如可以開設有效溝通、社交禮儀、演講與口才、情商訓練、自我管理、心理突破、應用寫作等實踐性強的課程,切實滿足學生需求,從實際層面鍛煉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為了保證實踐課程中學生都可以得到鍛煉,建議將學生分成團隊,以團隊形式參與課程、進行互動,形成學習組。
(四)實踐課程的評價。
課程實踐教學評價不同于以往的知識教學,可以通過分數評定,因為課程的性質,實踐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需要注意實踐教學過程中的種種情況及學生的實踐作品。因此,可以采用以學生實踐參與狀況為主的評價內容與標準,比如學生的參與度、參與方式、參與質量、參與效果等,從這些方面對學生整體學習情況進行評價符合實踐課程的特點。另外,從評價主體來說,不宜將教師當作單一主體進行評價,可加入學生自評、小組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多評價主體方式,更有利于評價目標實現。
(五)實踐教學的教研。
實踐教學已經倡導了很多年,可是實際實施情況并不樂觀,正如之前分析,目前各高校實踐教學還沒有得到普及,仍處于探路期,因此需要一定的教學研發,一方面對教學方法進行探究,另一方面對教學內容進行完善,研發改進的目的是使其更好地推廣,使更多學生得到鍛煉,找到更適合的工作,服務社會。必須重視實踐教學教研,這是保障實踐教學一直擁有新活力的重要方面。
三、發展趨勢
(一)教育理念的創新。
創新教育理念是推進高校實踐教學的關鍵,即要在高校普及實踐教學,首先要解決的是教育理念問題,將實踐教學理念融入高校教育理念中。目前我國正處于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過程中,實踐教學呼聲越來越大。無論是教學改革項目的大力推廣,還是實踐課程的積極引入,都說明實踐教學越來越得到重視。對實踐教學的重視體現了高校教育理念的創新和變革。
(二)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的突破。
根據實踐教學的屬性,為保證實踐教學效果,一定要在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上有新突破。隨著科技進步和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實踐教學呈現出多元化模式。第一,在新媒體的輔助下,實踐教學方式更豐富,授課形式更靈活、更形象、更生動。可以借助微信、社群等平臺監督學習過程、溝通教學進程、檢驗學習成果。第二,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法共享模式,尤其增加心理學學科教學方法,運用沙龍、個人輔導、心理案例、心理投射等方法,在大學生心智培訓方面進行突破。實踐教學一定要注意對學生健全心智方面的培養和鍛煉。心理調適能力也是實踐能力的一部分,要增加心理培養內容,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入手健全學生的心智,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導向,這是教學中很重要的內容。引入應用心理學相關內容和形式,不僅可以強化心理教育,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這也是未來實踐教學的發展趨勢之一。
(三)學習方式的研新。
教與學相互促進才可以帶來更好的教學效果,學生需要不斷研習和創新學習方式,不能墨守成規、一成不變,要廣泛運用多媒體平臺,利用慕課、微課堂、智慧樹等app學習軟件協助學習。在信息化、智能化時代,善用新的學習軟件,不僅可以實現資源共享,還可以有效利用平臺進行交流,達到學習交友多方面互助互進的效果。
總之,實踐教學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從教學理念、師資培養、課程設置、課程評價、課程教研五個方面進行改善。改善和實踐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長期不懈地堅持和努力,這是未來高校教學的主要任務。在未來實踐教學中,教育理念不僅是改革,還要進行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一定會突破,在學習方法的研學上也會有新思路。為提高課程實踐教學成效,仍需要積極探索有效的策略突破現有狀況,使實踐教學越走越穩。
參考文獻:
[1]宋旭.以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高校實踐教學體系初探[J].大眾文藝,2018(8).
[2]孫智昌.論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其培養[J].教育研究,2016(2).
[3]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基金項目:本文系華南農業大學創新創業研究專項基金項目(項目編號:CY2018017)。